■ 湘潭市農機管理局
湘潭縣孝成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駐湘潭縣茶恩寺鎮。在市縣農業、農機部門的幫扶和支持下,合作社本著“大合作、小分工”原則,組織農機作業服務,做好信息服務,及時提供先進適用的農機新技術新機具,促進農業生產與市場的有效銜接,帶動身邊群眾共同致富。2011年底,該社代表湘潭縣農機合作社出席了湖南省糧食生產表彰大會,獲得了先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榮譽稱號。目前該社農機資產原值達400余萬元,擁有各類農機具200余臺套,其中插秧機30臺、育秧流水線1套、聯合收割機35臺、大型拖拉機2臺、水田耕整機18臺、農用挖機1臺。2013年又投入100多萬元,正在建設1000m2烘干基地及糧庫、150m2機庫、400m2辦公樓,預購烘干機4臺,以實行水稻生產從播種到初加工“一條龍”機械化服務。目前,合作社經營流轉水田面積200hm2(3000多畝);保姆式作業服務面積66.7hm2(1000畝),入社農戶400多戶,其中擁有水田50~100畝的種糧大戶、農機大戶12家;單項農機作業服務覆蓋周邊5個鄉鎮10多個村1000多戶農民。特別是合作社成立5年來專注于機插秧推廣,在使用、推廣機插秧技術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
即合作社通過承包流轉土地進行作業。2009年,孝成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不久,就承包流轉土地66.7hm2(1000多畝),承包費用根據田塊質量為150~350元/畝不等。理事長胡孝成首先想到是如何突破水稻機插秧技術難題,此想法與縣農機局不謀而合,縣農機局決定以孝成農機專業合作社為機插秧推廣試驗與示范點,以點帶面。當年該社購買了2臺步進式插秧機,胡孝成親自學習并掌握了從育秧到機插操作的全套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當年早晚稻機插秧面積20hm2(300畝),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近3年來,該社承包流轉土地逐年增加,先后添置了25臺插秧機(其中高速機2臺)、1套機插秧育秧流水線、8000只育秧硬盤,培訓了10名插秧機操作手,機插秧規模不斷擴大,受到農戶好評及當地政府關注。2012年,該社流轉承包土地增加到136.7hm2(2200畝),早中晚三季全部使用機插秧作業,每畝年盈利200元,全年流轉土地承包這項純收入40多萬元。
除流轉土地承外,合作社還通過與農戶簽訂作業服務合同,提供機插等農機作業服務。孝成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流轉土地過程中,發現有部分農民不愿意流轉自己的土地,但在農忙季節又缺乏勞動力而需花錢請人幫工。針對周邊村組這一情況,在全面調研及大力宣傳引導后,該社2011-2013年與周邊鄉鎮村組千余戶農民簽訂了水稻機耕、機插、機收、植保等單項作業服務合同,合作社以集中作業的優勢,作業服務費低于市場價格。如機耕收費105元/畝,比市場收費低40元/畝;機收收費80~90元/畝,比市場低30元/畝;機插秧作業費用45元/畝(其中機具使用費每畝20元、機手勞務費和燃油費25元)。2011~2012年,合作社僅插秧機機具使用費收益就分別達3萬多元和4萬多元;2013年機插作業服務合同達到200hm2(3000多畝),預計插秧機機具使用費收益6萬多元。在機插作業服務中,由農戶購買種子自己育秧,該社派出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理事長胡孝成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農戶更好地掌握、接受機插秧技術,培養出更多的機插秧能手和機插秧大戶。”2013年該社的服務已延伸到鄰縣衡山等縣。
2013年,孝成農機專業合作社采取“保姆式”方式為附近農民66.7hm2(1000畝)水稻生產提供全程作業服務。這種方式是土地經營權不變,種什么由服務對象(農戶)確定,收獲的作物歸服務對象,合作社為其提供從播種育秧到田間管理、作物收割等全程機械作業服務。如湘潭縣中路鋪鎮龍鳳山莊承包了當地13.4hm2水田,山莊由于人手少及在建項目多,對水田如何耕作經營很著急,縣農機局得知情況后積極“牽線搭橋”孝成農機專業合作社,促成兩家簽訂了作業服務合同。合作社按760元/畝收取服務費,按照“帶機具、帶技術、帶種子、帶勞力、帶農藥化肥,包耕種、包管理、包收獲運輸”的“五帶三包”模式,為龍鳳莊園的水田提供全程作業服務,從而開創了湘潭縣“保姆式”全程農機作業服務的先河。
目前,孝成農機專業合作社以土地流轉經營為主,同時利用合作社的優勢向周邊鄉鎮農戶提供單個項目作業服務和全程“保姆式”作業服務,取得了成功經驗及好的效益。特別是帶動了花石、中路鋪、白石、茶恩寺、射埠5個鄉鎮1000多戶農戶機插秧的推廣,為湘潭縣全面普及推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發揮了示范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