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奇
(江西省玉山縣同心醫院 玉山 334700)
中醫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體會
顏文奇
(江西省玉山縣同心醫院 玉山 334700)
目的:總結我院中醫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經驗及體會。方法:對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用中藥、推拿牽引、針灸等綜合治療方法2個月,觀察其療效。結果:優51例,占68.92%;良11例,占14.86%;可6例,占8.11%;差6例,占8.11%:總有效率為91.89%。結論:中醫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可靠,尤其適合基層醫院推廣。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藥;推拿;針灸
腰椎間盤突出(LDH)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成年人的發病率約占0.5%。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手段很多,大致分保守、微創、傳統手術三大類。我院是基層醫院,對此癥治療基本選用中醫綜合治療,對部分無效者則選用其他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74例,均應用中藥、推拿牽引、針灸等綜合治療方法2個月,取得明顯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獲得隨訪的74例中,男45例,女29例;年齡 18~65歲,平均 41.8歲;病史 0.5~11年,平均1.5年。74例均經CT或MRI確診,突出部位L4~L5節段 49 例,L5~S1節段 25 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跛行及脊柱側彎,直腿抬高試驗<30°者43例,足趾麻木無力29例,均無二便失禁和心腦肺等臟器嚴重疾病史。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診斷標準[1],無椎管狹窄、腰椎不穩、脊柱腫瘤等疾病。
1.2 治療方法
1.2.1 一般治療 包括臥床休息、局部手法、熱敷、牽引、理療;急性期甘露醇脫水,口服止痛藥、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神經營養藥物等,用藥5 d。
1.2.2 針灸 采用電針治療,取腎俞、腰陽關、環跳、委中、承山、陽陵泉、阿是穴等穴,每次20 min。急性期用 5~10 d。
1.2.3 腰椎牽引 患者仰臥位于電動牽引床上,行腰椎牽引,牽引力根據具體情況定,一般按體重的50%設置牽引力,每次30 min,每天1次,10 d為1個療程,一共2~3個療程。
1.2.4 中藥內服 處方:山萸肉、生地、赤芍、川芎、烏梢蛇、地龍、羌活、獨活、防風、杜仲、牛膝、川斷各9 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服,10劑為1個療程。服1~3個月。近期隨訪1個月,遠期隨訪2年以上。
1.3 療效標準 參照相關文獻和本院經驗制訂療效評定標準。優: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腰腿活動自如,直腿抬高可達80~90°,腿知覺麻木區消失,并能恢復原來的工作和生活。良:自覺癥狀基本消失,腰功能活動度基本正常,直腿抬高60~70°,基本能恢復原來的工作和生活。可:自覺癥狀減輕,腰功能活動前屈60°,直腿抬高45~60°,不能恢復原來的工作和生活。差:經過治療患者癥狀、體征未見改善,甚至癥狀加重。
1.4 結果 優51例,占68.92%;良11例,占14.86%;可6例,占8.11%;差6例,占8.11%:總有效率為91.89%。無效者改行手術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又稱為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癥、腰椎間盤髓核突出癥,其主要癥狀是腰腿痛。LDH的腰腿痛癥狀主要是由機械壓迫、微循環障礙、炎癥性刺激和免疫反應等因素引起[2]。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突出物壓迫硬膜外或神經根,導致局部微循環障礙,組織釋放致炎致痛物質,產生水腫、充血、粘連、纖維組織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變。因此,治療的目的就是抑制炎癥,消除神經根水腫,解除突出椎盤對神經根的壓迫。
目前,LDH治療手段很多,大體分為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和經皮三類。對于手術治療,近年來研究發現,大約有20%的患者術后仍有疼,7%~15%的手術患者發生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3]。經皮治療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技術,療效不一,且價格都不菲,主要包括化學髓核溶解術、椎間盤激光減壓術(PLDD)、經皮內鏡激光椎間盤切吸術(PELD)、椎間內電熱療法(IDET)和硬膜外激素注射療法。有研究發現,近年手術及新技術有濫用之嫌,保守治療仍應該是該病的主要選擇。
我院是一家基層醫院,傳統手術做得不多,經皮治療尚未開展,因此對于LDH大多采用中醫綜合治療,并因此積累了一定經驗。我們認為對于初次發作、癥狀較輕、對生活工作影響不大以及臨床表現與影像學診斷無椎管狹窄的患者尤其適合本方法治療。腰椎牽引和針灸是非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的主要方法。通過牽引和針灸,可改善局部的血循環,恢復組織間的力學平衡,增加盤外壓,降低盤內壓,促使突出物回縮或移位,減緩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促進炎癥吸收,調整后關節紊亂,松解粘連,解除腰脊肌肉的緊張、痙攣。
LDH屬于中醫“痹癥”范疇,因肝腎陰虛,復感風寒,寒濕阻絡,氣血失暢所致。本治療方中,山萸肉、生地、赤芍、杜仲、川斷補益肝腎;烏梢蛇、地龍、防風、羌活、獨活、桑寄生祛風除濕,養血和營,活絡通痹。諸藥合用,標本兼顧,扶正祛邪,共奏治痹療效。另外,急性期應用一些激素和利尿藥有利于減輕局部的水腫反應,可大大緩解癥狀。上述治療方法同時應用,屬于多管齊下,達到標本同治、癥狀消除的目的。本方法簡便易行,沒有副作用,特別適合基層醫院應用。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02
[2]蔣協遠,王大偉.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準[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3-118
[3]Markwa1der TM,Battag1ia M.Fai1ed back surgery syndrome.Part11:Surgica1 techniques,imp1ant choice,and operative resu1ts in 171 patients with instabi1ity of the 1umbar spine[J].Acta Neurochir(Wien),1993,123(3-4):129-134
R 681.53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4.053
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