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江
(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山西長治 046011)
軍事上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且行軍打仗都要靠準確的信息,有一個完善、周密的作戰計劃。建筑施工管理也好比行軍打仗,首先簽訂好施工合同,做好施工前的計劃與安排,科學、合理、統籌安排好每一個施工過程,才有可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在施工過程中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把《施工合同》與整個施工過程緊密的聯系與結合起來。通過一些實例,筆者感到了其中的不少困惑與難點,產生了一些思考與心得,或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借鑒與參考。對于房屋建筑施工企業而言,如何能簽訂好、運用好施工合同,是施工管理中的關鍵之一,也是項目施工管理過程中的一個要點。即使在施工合同的條款比較公平、合同條件比較滿意的情況之下,在施工管理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常見的、令人頭痛的問題。其中:工程變更與洽商的簽證、工期的順延、勞務合同的簽訂與履行、施工流程的安排與部署、分包工程的管理與協調、工程竣工結算辦理等等,大都會出現在項目施工管理過程中。其間的問題涉及到勞務管理、材料管理、施工流程與工序安排、內外關系協調等多個方面。以下就從實際施工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作簡要總結與敘述。
工程變更與洽商幾乎貫穿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尤其在非住宅工程上更為多見。例如:因房間的功能需求或變化,需要把已經砌完的墻體拆掉、需要把已經裝修的房間拆掉、需要等待領導們進行方案審定等等,不勝枚舉。但是所有情況都要求施工單位根據實際調整施工進度與方案。此時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因工作內容的變化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和對工期的影響。而且往往發包方工程師與監理工程師不能及時的對施工企業上報的簽證單予以認可,甚至超過了施工合同約定的時效。對于此類問題,承包人應該積極的做好記錄工作,在工程變更的初期就應該以錄音、攝像、拍照等方式,對會議、施工現場、外部環境等留好聲像資料,同時對于形成的成形或半成形文件、通知做好收集、發放、記錄工作,盡可能的留下有關人員的簽字。同時應該從開工伊始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各種記錄,盡可能避免給建設、監理,以及其他有關單位造成誤解與排斥,而且更應該從自身做起做好落實工作,做到“照章辦事,令行禁止”。
許多變更都直接影響工程的總工期,因此,在發生影響工期事件時,就要及時地調整施工網絡圖,合理地安排施工班組的作業面與施工工序,同時爭取及時按實簽認工期延誤簽證。杜絕既簽不了工期延誤,又不能按時調整施工,造成窩工損失,發生合同糾紛。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許多工程的施工網絡圖已經成了擺設,僅供檢查使用;甚至工序的安排多以勞務隊的意見為主,勞務隊的人數多少、水平高低成了制約施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因素。真正的科學管理應該是以工程特點與條件為基礎,把各方因素全面考慮進來,讓勞務隊長也參與到網絡圖、施工進度計劃圖的編制當中,優化、細化施工網絡圖。把勞動生產率、勞動投入產出比、生產效益作為施工網絡圖的衡量標準,作為施工管理科學化的追求目標。而不能搞“人海戰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此,勞務隊伍的選擇也是項目施工管理與施工合同履行中的一個關鍵點,只有選擇尊重科學管理、服從指揮協調、有嫻熟技能、守安全、懂質量的勞務隊伍,才能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益創造條件。
施工現場的平面布置與施工部署密不可分,不合理的現場布置往往會造成形象差、效率低、增加勞動投入、浪費生產資料等問題。例如:因施工場地特殊,辦公用房與宿舍等臨時設施位置不當,造成開挖土方后堆土困難,造成交通不便,發生材料二次倒運、運輸距離加長等問題。這就很大程度的影響到了施工效率,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在進場之前就要有周密、詳盡的安排,把整個施工過程模擬一次,做到合理有序的安排與布置。
在目前多數工程的施工中,許多都存在著建設單位直接分包工程或指定分包隊伍。對于分包隊伍的管理與分包合同的履行成了我們施工管理中的一個難題。由于分包隊伍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有時不能從大局出發、聽從總包單位的管理與指揮。作為總承包施工企業應該要求建設單位不發生分包工程、不指定分包隊伍;即使發生分包,也要由總包單位與分包單位簽訂分包合同,合同中明確雙方職責,并且由總包方向分包方支付分包工程款;否則,很容易造成總包單位的管理被動,在安全、質量、工期等多方面埋下隱患。在出現甲方分包的工程中,總包單位還要在施工合同中具體約定分包工作的管理職責與權利,或及時簽訂施工合同的補充合同,避免發生合同漏洞。
工程竣工結算的好壞,對于施工企業是反映該項工程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沒有了經濟效益,其他都將變成無本之木。而竣工結算的好壞卻正是企業施工過程管理好壞的集中體現,如果沒有科學、優秀的施工過程管理,那么將無法找到竣工結算的支持性論據。因此,竣工結算的完成必須在具備詳細的施工技術資料、經濟資料的前提下完成;只有緊扣施工合同、把握合同中的條款要點,搞好內部的勞務結算、分包結算、非生產性開支,夯實成本、精打細算,才有收獲成功的機會。同時,應該盡量使施工合同出現“如承包方的竣工結算報送額超過發包方審定值的5%以上,承包方承擔差額的審計費用,或罰承包方差額的……”等條款,在施工合同簽訂時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和諧的結算氣氛與環境,而不為可能發生的某種不公平創造機會。
施工合同的運用與實施貫穿著整個施工管理過程,施工效益的大與小關鍵就在于這兩個要素的結合程度,因此施工合同中的條款與內容必須與施工管理的實際相結合與聯系,也只有把握處理好二者之間的各個要點,才能為施工企業的項目施工管理創造更大效益,不斷提升企業的施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