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澤峰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管理模式在逐步走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發揮著它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在市場經濟體制中使生產力三要素更好更協調的配合,是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與創新必須遵循的原則,這樣不僅充分發揮了建筑工程的作用還能使它繼續創新并發展。建筑企業的社會形象是由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決定的,它對企業的市場開發也有影響。所以從表面上看項目施工管理只是對項目的內涵進行擴展,而實質上它更好地處理了施工項目與企業的關系。
1)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企業制度對管理創新方面的建設需求也成為了社會必然。在日趨現代化的潮流中,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企業在經營觀念和競爭意識方面也在不斷的增強,一些建筑施工企業也通過招標承包制的形式慢慢走向了市場。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大部分建筑施工企業改變了長期形成的封建經營觀念,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來促進自身的發展。在一些企業中由于種種因素通常會影響到項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實施,比如企業與項目間的責任不明確和約束不嚴格等,所以要使項目施工管理能夠適應現代企業的制度,通過對其建設創新成為了必然[1]。
2)所謂管理創新就是在項目管理中通過科學的管理理論把那些不斷進步的理論知識運用進去,把科學技術和理論知識及時轉變成生產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只有及時將創新理論科學的運用在企業管理和生產實踐中,才能讓企業更強更快的發展。
3)管理創新就是要求建筑市場對自身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在工程投標中過度競爭、低價中標和相互壓價是現代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且部分國有建筑施工企業與集體和個體企業之間還存在著不合法的競爭。有些建筑市場行業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健康發展,在還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之前,政府行為或者政策導向甚至出現灰色交易等現象都影響了工程的招標。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建筑市場,盡管它有自己固有的特性,但在我國的建筑市場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所以不能將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照搬現抄。然而在市場經濟的潮流中,建筑市場日趨完善并走向成熟的趨勢卻是不可阻擋的,所以要對項目施工管理不斷的創新以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模式。
1)在管理創新模式中要注意,對生產力水平不同的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也要作不同的要求,生產力和管理創新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只有將勞動者和勞動工具科學地協調好,才能有效的提高生產力。在市場經濟潮流中,通過市場競爭來選擇勞動對象,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只有競爭意識才能讓他們擁有工作責任感,才能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力求完美。潛在的生產力也會在競爭過程中不斷的被發揮和轉化,只有這樣企業才不會被市場淘汰。生產力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勞動者,它是使用勞動工具并掌握勞動技術的主宰者。在市場經濟潮流中,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創新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就是讓生產力三要素能科學的協調組合,使生產力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2)所謂項目是指建筑施工企業與業主簽訂的合同項目規定的范圍,該項目施工管理創新必須適應市場的需要,我們應該從市場中獲得項目,在市場中執行該項目,先從執行的項目中增強競爭力,然后再逐步的參與各種不同的市場進行競爭。項目施工管理的創新實質就是將項目的內涵進行前后延伸,使管理項目建設更符合要求,最后妥善的處理好項目與企業的關系,使企業更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2]。
改變職工的思想觀念,對廣大職工進行深入的形勢教育,使他們擁有市場、競爭和效益觀念,通過各種途徑調動職工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獲得集體的創新思維,然后根據市場經濟體制的思路轉變項目管理經營機構,這樣企業就能爆發出新的活力。在設立機構方面,企業要根據市場競爭機制的情況來設立市場的不同部門。對于施工管理部,要給予其全方位的組織實施與協調管理的權利,這樣不僅有利于形成各種管理間協調一致的管理機制,還有利于解決長期存在的重進度、重投入、輕管理、輕核算等弊端問題,更利于提高工作人員的施工技術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另外還要專門設立工程技術部,使企業能更快的適應工程中存在的新技術、新設備等問題,在技術研究方面還要加大投入,為創造最佳經濟效益做好準備。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程,要完成這項工程,不僅需要施工企業分析自身的特點,趨利避害,還要通過科學的技術來提高施工管理能力。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我們不僅要對其技能創新,還要對其進行藝術性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建筑在工程管理乃至社會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1]張聰偉.關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創新[J].經營管理者,2010(10):101-102.
[2]吳宣偉.淺論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創新[J].建筑安全,2012(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