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濤
(無棣縣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山東 無棣 251900)
無棣縣處于山東省的最北部,瀕臨渤海,面積1 561 km2。轄11鄉(鎮、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3萬。多年平均降水量556.8 mm,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勻。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無棣縣的防汛工作受洪水、內澇、海潮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1)以行洪為主兼顧排澇的河道。漳衛新河、馬頰河、德惠新河從無棣縣入海,主要任務是宣泄上游洪水,通過穿堤涵閘兼顧排澇。漳衛新河于“96.8”洪水后對辛集擋潮蓄水閘上游進行了清淤、復堤等系統治理;馬頰河于2011年前對黃瓜嶺橡膠壩以上河道進行了清淤疏浚;德惠新河于1999年春季對胡道口擋潮蓄水閘以下19 km的河道進行了清淤疏浚。目前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河槽淤積,漳衛新河辛集擋潮蓄水閘向下游至海豐段長度22 km、馬頰河黃瓜嶺橡膠壩至馬頰河與德惠新河匯合口段長度9 km、德惠新河胡道口擋潮蓄水閘以下至馬頰河與德惠新河匯合口段長度19 km的河槽,由于潮水挾砂,淤積嚴重,河道的排澇、行洪能力降低;二是河口段無堤防,漳衛新河孟莊子涵洞向下游至河口段長度15 km、馬頰河黃瓜嶺橡膠壩至河口段長度25 km、德惠新河下泊頭公路橋以下至馬頰河與德惠新河匯合口段長度12 km的河道無堤防;三是穿堤涵閘老化,無棣縣穿堤涵閘工程大多建設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多年運行,老化損毀嚴重,給防洪工作埋下了極大隱患;四是內澇問題突顯,上世紀70年代,為了排除漳衛新河與馬頰河之間、馬頰河與德惠新河之間兩塊狹長范圍內的排澇問題,開挖了泊埕河、大慶溝,但其下游又分別注入了漳衛新河和馬頰河的下游,如遇洪水、內澇同時發生時澇水無法排除,當地群眾飽受內澇之災。
2)以排澇為主的河道。白楊河、白楊支溝、青波河、小米河、朱龍河、仝家河、郝家溝、王山支溝、山子河等9條河道是縣級管理的河道,總長度340.6 km,縣境內長度242.1 km,自西向東偏北流向,分別匯入秦口河后通過套爾河入海。秦口河是市級管理的河道,境內長27 km,1991—1992年進行過裁彎取直、復堤、清淤等治理。自2009年開始縣財政自籌資金清淤河道4條,長度27.8 km;通過實施《全國重點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規劃2009—2012》,綜合治理了2條河32.432 km長的河段,完成投資2 483萬元;列入《全國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方案2013—2015》的河道有青波河、朱龍河和白楊河等3條36.1 km,已完成青波河下游段治理工程,綜合治理河段長13.7 km,投資2 606萬元。截至目前,尚有145.8 km河段沒有治理或列入治理規劃。這些未經治理的河段普遍河槽淤積,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排澇能力。
3)鄉鎮管理的小河道及田間排水工程。鄉鎮管理的小河道是田間澇水排入縣級以上管理的骨干河道的咽喉要道,全縣有81條總長444 km,自取消農民“兩工”后,基本沒有治理,淤積、竹節溝等問題較嚴重。近幾年,隨著國家加大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已綜合治理了項目區19片,面積2.46萬hm2,全縣還有近2.67萬hm2沒有系統整治,積澇難排。
2012年以前,沿海規劃建設有漳衛新河—馬頰河、馬頰河—套兒河、秦口河—徒駭河共計3個項目單元;2012年編制的 《山東省海堤工程建設規劃》保留了漳衛新河—馬頰河、馬頰河—套兒河2個項目單元,防潮標準50年一遇。漳衛新河—馬頰河項目單元全部在無棣縣,全長48.2 km,其中臨海15 km,已有沿海企業自籌資金建成標準不一的土壩,現有防潮能力相當于20年一遇;馬頰河—套兒河項目單元跨無棣縣和北海新區,全長79.4 km,在無棣縣境內長13 km,已襯砌加固8 km,防潮能力達不到50年一遇。
無棣縣有中型水庫3座,其中2座水庫圍壩臨水坡全部實施了砌石護坡;小(1)型水庫7座,2011年有3座小(1)型水庫實施了除險加固,2座小(1)型水庫圍壩臨水坡全部實施了砌石護坡,上述水庫屬平原水庫,對防汛工作影響不大。另有5座河道型水庫,分別是劉家河子、朱龍河、鎮江河、老郝家溝、泊埕河水庫,利用古河道擴挖而成,經過多年運行,淤積嚴重,調節能力降低。
在縣級以上管理的河道上有大(2)型水閘1座,坐落于馬頰河上,始建于1970年,經安全鑒定為三類水閘;中型水閘8座,有3座經安全鑒定為三類水閘,1座為四類水閘;小(1)型水閘11座,四類水閘3座。這20座水閘只有2座建有啟閉機房,6座利用公共電網供電實現閘門啟閉。縣財政每年安排部分維修養護資金,只能保障閘門能夠正常啟閉,安全隱患較多。
攔河橡膠壩1座,坐落于馬頰河上,始建于2005年,有2孔,每孔長48 m,壩袋高5.2 m,當時是山東第一高橡膠壩。該壩的塌落速度慢,且塌落情況不易觀察,容易阻水。
砂土質攔河壩4座,分別位于4條縣管河道上。該種土壩兼具有蓄水和交通作用,排澇時拆除,汛后重建。容易產生拆除不及時加重內澇的隱患,有時因拆壩擋壩不及時,易產生河道淤積,形成卡口。
水文觀測工程一般包括雨量站、水位站、流量站等設施。雨量站的布設基本滿足要求;水位站現有馬村閘、白鶴觀閘、胡道口閘及東風港潮位站,且都是自動站,由市水文局直接管理,現有埕口潮位站在建;流量站目前只有1處,為白鶴觀水文站,“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白楊河種驢場、青波河佘家、朱龍河劉莊子、仝家河箭里、郝家溝常家等5座水文站,包括水位、流量等觀測設施。無棣縣結合縣級水利信息化平臺建設,在市級沒有監控的其他對防汛決策具有重要作用的攔河閘壩安裝了視頻監控設備、上下游水位自動檢測設備,通過公共數據傳輸網上傳到局里的信息化平臺。但總體上水位及流量站的設置、數量到目前為止還不能滿足防汛需要。
漳衛新河、馬頰河、德惠新河主要承擔宣泄上游洪水的任務,發生的時間大多在7月下旬8月上旬,此段時間也是當地暴雨內澇和風暴潮及天文大潮期,洪水、海潮、內澇同期發生的概率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河槽再深,受海潮頂托造成洪水下泄不暢,致使洪水位抬高,直接威脅堤防安全,內澇排不出去,因此需要加高培厚堤防,以防止洪水外溢,確保防洪保安。
無棣縣共有穿堤涵閘88座之多,單靠縣級財政的財力不足以達到維持良好運行的需要,因此需要上級加大在這方面的投資,尤其在河道治理時兼顧老化損毀穿堤涵閘的維修或重建。此外,防汛工程是公益性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要以政府公共財政支出為主,但是對于受益主體明確的防潮堤建設等工程,可以允許受益方出資建設,政府給與資金扶持的方式,建立多元投入的投資機制。
河口段治理規劃事關河道的行洪安全,因此應明確河道治導線與臨河防潮堤軸線的關系以及河道堤防頂高程與臨河防潮堤頂高程的關系,適當提高設計標準,使堤防既滿足防洪需要,又滿足防潮需要,避免重復投資。
盡快啟動列入 《全國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專項規劃》的項目,確保在2015年前完成規劃任務;同時繼續開展水閘安全鑒定,對三、四類水閘進行篩選,編制新一期的專項規劃。從根本上解除防汛安全隱患。
由于無棣縣地處濱海平原區,上有洪水來襲、下有海潮頂托,內澇單靠自流排出歷時較長,特別是漳衛新河與馬頰河之間、馬頰河與德惠新河之間兩塊狹長范圍內的區域自流排澇尤其困難,必須考慮建設機電揚水站實施強制排澇才能保障區域內人民群眾免受澇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