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殿春,韓桂玲,王 華
(高唐縣水務局,山東 高唐 252800)
高唐縣位于山東省西北部,總面積949km2,屬聊城市位山引黃灌區最下游,水資源十分匱乏。高唐縣當地水資源總量為1.715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0.38億m3,淺層地下水資源0.93億m3,引河水量0.36億m3,其他水量0.045億m3,按照當地水資源總量計算,全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357m3,人均水資源量僅相當于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6.2%,屬典型的水資源貧水縣。
近年來,高唐縣水務局不斷加大力度,逐步理順了水資源管理體制,實現了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并初步建立了水資源取、用、排管理的一系列制度、辦法和細則,遏制了水資源的浪費和水污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資源供需矛盾,但由于水資源管理經費不足,管理人員少、專業知識水平不高,制度建設滯后,管理方式簡單,信息化管理程度低,還未能真正建立起科學的水資源管理體系。當前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大水資源管理力度,實現水資源從簡單粗放管理到集約管理;從單一水量管理到水量、水質、水生態綜合管理的轉變;從水資源管理機構、制度建設、行為規范等方面全面實施規范化管理,不斷提升水資源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從整體上全面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
具體目標:1)建立各項制度完備、運行高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水資源管理體系;2)管理機構真正具備管理能力,管理人員真正擁有管理水平,執法監管能力大幅提升;3)全面實施用水總量和入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管理,對行政區域內水量、水質、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質以及取水大戶的用水量、排污大戶的排污量全面實施自動監控和信息化管理;4)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水功能區水質明顯改善,地下水基本實現采補平衡,基本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圍繞落實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提高、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分類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相繼出臺了《高唐縣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高唐縣水資源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實施方案》、《高唐縣節約用水管理辦法》、《關于加強水利綜合執法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高唐縣水功能區管理的意見》等一系列相關配套性文件,結合地方實際細化各項管理工作內容、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序,規范水資源管理,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
1)嚴格取水許可制度管理。按照國務院46號令的規定,嚴格執行取水許可申請、受理和審批程序,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提高辦事效率,堅決杜絕無證取水現象的發生。
2)堅持水資源論證前置。全面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重要規劃水資源論證工作,把水資源論證作為建設項目審批立項、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審批的前置條件。未經水資源論證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發改部門不得立項,環保部門不得批準環評,國土部門不得批準用地,規劃部門不得批準規劃,經信部門不得批準技改,其他各有關部門都不得批準建設。
3)嚴把水資源論證關。所有需要取水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都應依法進行水資源論證。嚴格按照水資源論證分級管理權限,組織有關專家對水資源報告書進行審查,水資源論證報告按照專家意見進行修改并經專家組簽字認定后,該水資源論證報告書才能作為取水許可審批的技術依據。
4)嚴格取水工程設施驗收。在取用水單位取水工程或設施建成并安裝計量設施后,水資源管理部門要按照審批權限進行現場核驗,并出具驗收意見。驗收合格后,方可辦理取水許可證。取水工程驗收后,水資源管理部門對項目取水進行實地觀測,并結合項目性質和行業用水定額,確定許可水量,依法辦理取水許可證。同時,將取用水單位納入日常管理,定期對取水許可情況進行檢查,防止出現與取水許可證批復情況不相符的現象發生。
5)監督管理。加強對取水單位的取、排水、計量設施運行及退水水質達標等情況日常監督檢查,對取水單位的用水水平定期進行考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每年年底,對取用水戶的取水計劃執行、水資源費征繳、取水臺帳記錄、退水、節水、水資源保護措施落實等情況進行全面監督檢查,編報取水許可年度監督檢查工作總結。全面實施計量用水管理,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所有非農業取用水單位,一級計量設施計量率應達到100%,逐年提高農業用水戶用水計量率。建立計量設施定期檢定制度和取水計量定時抄表制度,抄表時應與取水單位水管人員現場核實,相互簽字認定,并將抄表記錄登錄管理檔案卡。
每年年底前,由取用水戶申報下年度用水計劃,水資源管理部門結合全縣用水總量、取用水戶實際用水量、取用水戶繳納水資源費折算的用水量、不同行業用水定額、用水戶申報的年度用水計劃、取用水戶退水排放量,并根據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本行政區域的年度取水計劃,在每年年初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各取水單位下達年度取水量計劃,各取用水戶結合企業規模、行業定額和生產周期等實際情況,將用水計劃分解到每個月,并報水資源管理部門備案。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水資源管理辦公室加強對取用水戶用水情況的考核,每季度末,對用水戶用水情況進行通報;年底,對年度超計劃或者超定額取水的,累進收取超計劃或者超定額部分的水資源費。
1)建設并完善區域水量水質監控系統。根據建立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需要,積極支持水文部門開展區域年度用水總量、地下水、重要水功能區的水質監測工作;在水文部門現有水文站網基礎上,增設必要的地下水水位、水質、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站點。
2)建設并完善取用水戶用水計量監控系統。按照國家和省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的統一部署,保質保量按時完成轄區內國控、省控重點取用水戶監測點的建設任務,確保監測數據及時上傳;全面加強轄區內各類取用水戶的計量監控,建立取用水戶重點監控名錄,對重點取用水戶逐步實行遠程在線計量監控。
3)加快自動監控平臺建設。要盡快建成水資源管理信息自動采集、傳輸和應用系統,實現省、市、縣水資源管理信息傳輸平臺信息共享。對引黃水量和排污口水量、水質實施瞬時信息采集和傳輸,實現辦公自動化和水資源管理信息查詢、數據統計、報表生成、數據上報與發布的可視化與流程化。
1)認真抓好水功能區管理。根據《聊城市水功能區劃》和《高唐縣水功能區劃》,開展水功能區確界立碑工作,將水功能區保護目標和管理要求向社會公告;在已完成的水功能區河道納污能力核定的基礎上,向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水利、環保部門嚴格執行水功能區管理各項規定,全面開展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按時發布水質通報;發現水功能區水質嚴重超標或者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控制指標,應及時上報縣政府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并通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2)嚴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對于新建、改建或者擴大入河排污口,嚴格按照2004年水利部第22號令的規定進行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論證書在通過專家評審后,作為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的技術依據;建立入河排污口審批內部集體審議制度,防止審批決策失誤。對已建入河排污口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建立入河排污口資料數據庫,并逐年更新。
3)加強飲用水源地管理。制定全縣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達標建設方案,報縣政府批準實施,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落實備用水源地建設方案,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4)地下水保護。根據地下水水功能區的劃分,對不同的地下水水功能區提出相應的管理要求。加強地下水審批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和下降速率,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
認真落實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依法加強水資源費征收管理,嚴格按照規定的征收范圍、對象、標準和程序征收,做到計量征收、應征盡征。
1)規范內部征繳程序。堅持計量、收費分離管理,堅持票款分離的繳費模式,即稽征小組只負責水表的抄取和開具票據,取水戶在7d內持繳款票據到指定銀行繳費;對用水戶在規定的7d內未繳費的,依法下達限期繳納通知書進行追繳并計收滯納金,拒不繳納的依法啟用行政處罰程序。
2)開展水資源專項治理活動。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則,在規范取用水大戶繳費的同時,全面抓好洗車、洗浴、餐飲業等小用水戶的規范管理,進一步擴大征收面。
3)落實聯合征繳機制。水資源管理部門將聯合相關執法部門加大對欠繳、拖繳、拒繳水資源費取用水戶的整治力度,對拒不繳費的取用水戶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并處相應罰款。
4)落實好累進加價制度。對用水戶的取水量實行月檢查、季考核,一旦發現用水戶超計劃取水,嚴格執行超計劃用水部分累進加價征收水資源費制度,確保用水計劃落到實處,用經濟手段促進節約用水。
水資源管理是一項復雜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內容多,部門協調工作任務大,高唐縣專門成立了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水資源管理規范化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在水資源論證、水源地保護、以及機構設置等方面要盡職盡責,切實履行好義務,齊心協力做好水資源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使水資源管理工作不斷深入開展。
在取水許可審批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納入縣行政服務中心統一辦理的基礎上,積極協調各相關部門實施多部門聯審制度,將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作為建設項目審批和環評的法定條件,凡未進行水資源論證的新增取水建設項目,相關部門一律不予立項和辦理審批手續,對擅自開工建設或投產的一律責令停止。在水源地保護和水資源案件查處工作上,要進一步加強與公安部門的協作,充分發揮水利警務室作用,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進一步強化專業隊伍建設,制定好培訓計劃,明確培訓任務,落實培訓經費,加強水資源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定期招錄水資源管理人員,形成人才梯級機制,壯大水資源管理隊伍。同時,對各鎮街水資源管理人員和各用水單位水管員進行培訓,進一步提高專業素質,為規范化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加大水資源管理器材購置,建設與水資源信息化管理相配套的主要水域重點閘站水位、流量、取水大戶取水量、重點入河排污口污水排放量、水質監測等數據自動采集和傳輸設施,配備信息化管理網絡平臺建設所需要的相關設備。根據水功能區和地下水管理需要,在水文部門設立水文站網的基礎上,增設必要的地下水水位、水質、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站網。
在水資源管理工作中發生管理相對人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并且法律、法規已明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即時進行處罰,維護水資源管理社會秩序。
不斷拓寬水資源管理工作經費渠道,落實水資源配置、節約、保護和管理等各項水資源管理工作專項工作經費,建立較完善的水資源工作經費保障制度,保障各項水資源管理工作順利開展。近期要重點保證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信息化建設、水資源保護和節約等水資源專項工作經費。
節水宣傳作為水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要加強組織領導,保證節水宣傳工作經費,做到經常宣傳和集中宣傳相結合,使節水宣傳經常化。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開展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水資源知識宣傳,采用報紙、電臺等新聞媒體和板報、節水標語、節水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讓社會各界充分了解開展水資源規范化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提高全社會依法管水、依法用水的自覺性。增強全社會的水憂患意識和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形成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水生態的社會風尚、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