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菊,宋艷艷,姬克偉
(蒙陰縣水利局,山東 蒙陰 276200)
蒙陰縣屬典型的山區丘陵縣,境內水利工程眾多。水利工程、水域不僅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和載體,而且是開展旅游、休閑和文化教育的風景資源和物質依托。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傳統旅游日益火爆,而親近水、融于水,通過水改善環境,改善健康,正成為人們的最大愿望,這為發展水利風景區建設提供了良好契機。如何把水利工程、水域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水利風景區,是指以水利工程、水域為依托,挖掘和發揮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水文化、風景資源與自然環境,供人們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科技普及和文化教育的區域。水利風景區在維護工程安全、涵養水源、保護生態、改善人居環境、拉動區域經濟發展諸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功能作用。蒙陰縣開展水利風景區建設具有以下優勢。
蒙陰縣境內河流眾多,除東汶河、梓河、蒙河外,流域面積20km2以上達30條,共修建了103座水庫、1157座塘壩、10余座水閘(橡膠壩)。這些蓄水工程的建成運行,不僅發揮了興利除害的基本工程功能,而且形成了面積非??捎^的水域,自然而然成為可供開發的水利風景資源。同時,這些水利工程大多建于山谷溝底,與之相連的地形地貌適宜觀光旅游,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和區位優勢,為發展和建設水利風景區,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便利條件。
按照中央治水方針和現代水利的治水思路,水利工程建設必須秉承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在水利風景區建設方面,為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和保護水利風景資源,水利部于2001年成立了水利部水利風景區評審委員會,頒布了《水利風景區管理辦法》、《水利風景區評價標準》。省水利廳在組織各縣(市、區)創建水利風景區的同時,對“山東省水利風景區”標識進行了商標注冊。蒙陰縣立足當地工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水利風景區,已建成了東汶河等2個省級水利風景區。上述政策和水利風景區建設實踐,既有效地提高了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保護了水生態環境,又積極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發展和促進了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并且搭建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平臺。
長期以來,水利工程主要承擔著防洪灌溉、水產養殖、水土保持等較為單一的專業功能。囿于技術和資金限制,與工程相關的水土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當地群眾迫切需要開發利用水利工程、水域潛在的旅游和生態環境等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通過建設水利風景區,可解決以水不能養水、守著工程無飯吃的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推行水利風景區建設符合群眾意愿。
雖然全縣現有的水利工程眾多,但由于絕大多數建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特別是蓄水工程的除害作用大于興利作用,水利工程的潛在功能和綜合效益長期得不到發揮。人們對水利風景資源的珍貴價值更是認識不足,缺乏挖掘和開發工程綜合效益的理念和思路,致使山、水、林、田、路、村單一開發后,其整體優勢不能充分開發和體現,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涉及水環境保護,土地、交通、鄉村建設以及旅游資源開發等專業技術,應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相符合。由于總體規劃需要政府多個職能部門共同參與,采用經濟、技術、法律和行政等多種手段,多管齊下,編制出既符合當地實際、技術規范高、富有可操作性的統一規劃,方能指導風景區建設。目前,蒙陰縣還未編制完成符合縣情、工情、水情的水利風景區發展規劃。雖然,結合水庫除險加固、河道綜合治理,建設了部分旅游配套設施,但規模較小、檔次較低。
目前,蒙陰縣水利工程、水域主要包括水庫、塘壩、河道工程及其形成的水域。其中,河道工程,雖然上級要求對縣級以上河道進行確權劃界,將河道納入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但一直沿襲了傳統的屬地管理模式,造成了河道工程產權不明晰,河道內私采濫挖、栽植樹木等現象嚴重,河道水利風景區建設失去了應有的條件;蓄水工程特別是小型水庫,雖然縣里出臺了《小型水庫管理辦法》,授權鄉鎮政府將?。?)型水庫納入鄉鎮管理,但由于原有的管理機制與出臺的管理辦法中的產權界定,二者因不同步而存在差異,無形中造成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脫節。
水利風景資源是水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保護和利用好水利風景資源,不僅僅是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管單位的責任和義務,還需要各級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明確水利工程的產權和管理,制定建設發展規劃,協調水利、國土、建設、旅游等部門及相關鄉鎮,合理界定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范圍和保護管理范圍、改善交通條件及配套相關設施,共同推進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以及水利部關于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部署,為水利風景區建設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契機。水利風景區建設,應充分考慮當地水生態環境承載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與當地河庫綜合治理、水生態環境修復、生態景觀河道建設、水土保持等密切結合,不斷滿足人們親水、近水、臨水而居的需求,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民生水利發展成果。
建設水利風景區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給與引導和支持。1)探索、創新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妥善解決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2)把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納入當地旅游事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制定和實施年度計劃,加大政府對水利風景資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3)確定水利風景區建設的牽頭部門,引導水利風景區建設,追求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推動當地水利風景區建設進程。
水利風景區建設,應充分利用好水生態資源優勢,融合當地河庫歷史、人文風情、傳統文化等元素,打造展現水利景觀、展示建筑美學、承載文化風韻的精品景區。同時,加強與當地旅游部門合作和協調,借船出海,把水利旅游融入當地的孟良崮紅色游、蒙山綠色游、鄉村果品采摘游的旅游線路中,使水利旅游得到進一步發展。
水利風景區建設,直接關系到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應屬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可采取靈活多樣的開放式辦法,動員社會力量和人民群眾,參與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在保證資源統一管理、統一調度支配和有效保護的條件下,水利風景資源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可以適當分離,可將水利資源實行資產化管理,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條件下,創新水利風景區建管機制,維護國家、集體、個人三方利益,實現社會各方共贏。
水利風景區是傳承發展水文化的有效載體。水利風景區建設開發中,應同步建設水文化宣傳的配套設施,如水利知識宣傳畫、科普欄等,使游客在感受現代水利成果、享受優美景觀的同時,能進一步了解當地治水歷史和水利科普知識,以期增強大眾的水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意識,使水利風景區成為水利宣傳教育的科普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