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玫娟,呂洪梅,宋兆寧
(1.龍口市遲家溝水庫管理所,山東 龍口 265700;2.龍口市北邢家水庫管理所,山東 龍口 265719)
龍口市北邢家水庫水利風景區位于煙臺市龍口市南部山區,距離龍口市中心20 km,與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南山景區為鄰,總面積15 km2,氣溫適宜,年平均氣溫11.5℃,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北邢家水庫水利風景區依托北邢家水庫而建,水庫位于龍口市第二大河流泳汶河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積64 km2,1958年開始興建,1960年竣工,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工業用水、養殖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型水利工程。水庫總庫容1 325萬m3,興利庫容695萬m3,最大水面面積0.6 km2。
風景區在規劃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理念,緊緊依靠山水資源優勢、區位建設優勢,分別設有紅色教育、水庫觀光、水上娛樂、休閑養生、歡樂峽谷等多個特色區域,是集體驗旅游、特色旅游、生態旅游、游覽觀光、休閑養生、娛樂教育為一體的旅游勝地。
水文景觀有北邢家水庫、西澗水庫、高山水庫、“三層樓”水庫、北夼水庫、“三八”水庫等23座水庫群,瀑布廣場、橡膠壩、翻板閘等;地理景觀有望母石、鷹嘴巖、石城里、櫻桃溝等多處;生物景觀有水庫景區林草覆蓋率達95%以上,有大量的省級保護動、植物,并有厚重的文化底蘊,也孕育了一些紫荊花開、百年雪松、千年古藤、古樹名木等。自然景觀有雪景、雨景、朝霞、夕照。其中比較有特色、觀賞性強的景觀有:晚霞夕照、水庫聽雨、西山賞雪、佛光湖影等;工程景觀有北邢家水庫大壩,大壩全長400 m,壩高29.74 m,大壩橫跨泳汶河,主體工程氣勢如虹。
根據資源的稀缺程度、文化底蘊、開發條件、開發基礎等評價條件,將所有景觀分為3種類型。第一類主要包括北邢家水庫、西澗水庫、高山水庫、“三層樓”水庫、北夼水庫、“三八”水庫等23座水庫群等;第二類主要包括王永幸故居、南山大院、樣板田等;第三類指除第一、第二類資源以外的所有資源。
根據水庫景區資源的現狀分析,確定水庫水利風景區規劃的整體思路為:一個中心、一條精品路線和三個特色區域。
1)一個中心。北邢家水庫是整個水庫風景區的指揮中心和觀光中心,是景區發展狀態的標志。整個水利風景區資源的分布,以北邢家水庫為中心而有序分布,上游開展特色旅游、紅色旅游等項目,下游開展體驗旅游、休閑旅游項目。
2)一條精品線路。歡樂峽谷—北邢家水庫—下丁家水庫群的山水文化線路,是整個水庫水利風景區的精品線路,該線路以北邢家水庫的湖光山色為中心,將休閑娛樂和傳統教育結合在一起,達到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
3)三個特色區域。上游是下丁家紅色區,該區域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這里是我國農業學大寨的樣板,126.7 hm2梯田、16 km的環山公路和以高山水庫、“三層樓”水庫、北夼水庫、“三八”水庫為代表的23座水庫群是丁家人民改造自然的杰作,這些農田水利設施至今仍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該區域的規劃是以保護為主。景觀中心是北邢家水庫區,包括水庫水面涉及的所有范圍。主要以觀光為主,以工程景觀為基礎,水庫大壩、溢洪閘、放水洞各具特色,更有全省唯一的吊腳式渡槽供人觀賞,在規劃建設上以水文化和水利基礎知識普及和生態建設為重點。下游歡樂峽谷旅游區,以體驗式、參與式娛樂項目為主。規劃建設以休閑、娛樂為主,可設豪華轉馬、美人魚、碰碰車、大型滑梯、游船碼頭等,是體驗驚險與刺激,休閑、健身的理想之地。同時,規劃具有濃重的農家文化和地方文化氣息的老黃縣、南山村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建筑、民俗用品、農耕用具、生活場景的展示等。
北邢家水庫水利風景區建成后,水庫風景區年接待游客人數近20萬,僅門票收入一項約500萬元,通過游人的觀光旅游,不但普及了水利科普知識,宣傳了水文化,保護了水生態,還增強了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非常明顯。2012-09,被評為山東省第九批省級水利風景區。
景區的規劃不是盲目的開發建設,在規劃中,要緊緊依靠現有的資源。北邢家水庫風景區在規劃中,很好地利用了水庫周邊的資源優勢,根據不同的景觀區域,規劃建設了不同的特色中心。
景區的規劃建設,開展特色旅游項目,勢必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在規劃建設中,要處處突出生態保護這一重點,盡可能做到少建多保,特別是在水庫上游的規劃建設中,更要把生態保護、水質保護作為重點,要開展綠化建設、綠色農業等。
北邢家水庫風景區在規劃建設中,依靠南山國家AAAAA級風景區的獨特優勢,在庫區下游實施歡樂峽谷規劃建設,開展了休閑旅游和體驗旅游,形成了水庫風景區的獨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