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舟,李光亮,吳 洋
(廣饒縣孫子文化旅游區管理委員會,山東 廣饒 257300)
孫武湖水利風景區位于廣饒縣城東新區,坐落于大王鎮和縣城區之間,與縣城區及大王鎮一起構成了廣饒縣最具特色的標志性區域,而其中孫武湖是廣饒縣旅游圈的核心旅游區。風景區規劃總面積11.9 km2,湖區呈南北走向,總長21 km,水面面積2.48 km2。孫武湖水利風景區是廣饒縣圍繞孫武故里和自然生態兩條主線,大力發展旅游業,精心打造融古齊文化和生態文明于一體的最具特色的風景旅游區,是全縣旅游品牌和旅游形象最重要的依托,對于提升廣饒縣的城市形象和運營能力發揮了極大地促進作用。
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的功能定位于能夠滿足市民生活休閑的城市公園,建設成為集孫武祭祀紀念地、兵家文化體驗旅游地、特色謀略野戰運動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青少年軍訓教育基地為一體的人文體驗旅游圣地。
廣饒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工作,先后制定出臺了《廣饒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管理的通告》、《廣饒縣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管理制度》,對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的規劃和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方向。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堅持科學規劃先行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親水和諧、走近自然”的理念,依托豐富的水資源、良好的氣候條件、眾多的動植品種,應用多樣的造景手段,營建了“一步一景致”的景觀氛圍,以水景為主體,同時融合了綠化景觀和人文景觀,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水上活動、孫子文化展示于一體。在施工建設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占地,減輕景觀資源破壞、地形地貌破壞、植被破壞和生物影響,嚴格施工管理。另外,孫武湖水利風景區在建設過程中注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人文景觀和安全設施,在保護好自然環境前提下,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在了解和探索水利風景區建設與全國旅游發展的關系、與水利事業發展關系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促進水利風景區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廣饒縣人民政府以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為基礎,科學規劃建設了孫子文化旅游區。孫子文化旅游區是以孫武湖綜合開發為基礎,攔河筑堤、蓄水成湖,建成的集工業供水、引水補源、文化景觀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建設工程,也是為弘揚孫子文化,重點打造的文化體驗型旅游項目,為全縣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整個風景區以優美的自然湖濱景觀和悠久的齊魯兵家文化為主線,打造出“濱湖體驗游樂”和“孫武兵家文化”兩大主題兼容并蓄、和諧發展的自然觀光型和文化體驗型的旅游度假圣地。
孫武湖水利風景區在建設中統籌考慮生態、旅游、文化等因素,在水利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中盡可能滿足水利工程的綠化、美化、亮化要求,盡可能為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創造條件。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政府對水利風景區開發利用、水生態環境保護投入的作用。同時,由于水利風景區建設管理涉及面廣,還需要處理好與旅游、環保、林業等部門的關系,統籌水利風景區的建設管理目標,切實提升水利風景區的水平和規模。
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帶動了全縣景觀水利、生態水利、環境水利的發展,提高了生態環境質量,有效消除了水利工程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此外,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促進了當地旅游服務業的發展,有效推動了當地經濟結構地調整與轉型。
前幾年伴隨著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凸顯,各地開始興修水利工程,但多是以粗放、實用、經濟為主要目的,且只能滿足灌溉、抗旱、排澇、防洪等基本功能,加之有些地區無節制地修建閘、壩,導致許多河流斷流,致使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的基本作用是在保證社會的正常生產生活前提下,發揮灌溉、供水、防洪、排澇等作用,進而打造景觀水利、環境水利等,在消除水利工程負面影響的同時,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建設水利風景區,通過景觀建設和管理對防污治污提出要求,形成社會的強力監督,有利于水環境的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從過去的先污染后治理發展模式到提倡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再到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體現出了社會發展的進步,體現了當今社會對人水和諧的需求。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的建設,是對構建人水和諧社會的具體落實和體現。同時,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不僅要考慮基本的生產、生活功能,還應盡量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因此,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層次,提高水利建設的景觀水平,把水利建設融入風景區建設的功能目標中,已成為水利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古代的挖溝堵漏、開辟運河到近代的興修水庫大壩,再到今天水利風景區在各地的興建,水利事業經歷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這既是社會進步的需要,也是水利事業自身的進步與發展。通過水利風景區的建設,進一步展現了水資源自身的和諧美,展現了景觀水利、生態水利、環境水利的新形象,展現了現代水利的新風貌。
面對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理念,要求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孫武湖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融合了經濟、文化、水利等方面的建設與發展,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是對建設美麗中國理念的深入實踐。
由于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主要用于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各級政府財政財力有限,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持;加之投融資渠道不暢通,景區建設資金缺乏,嚴重制約了水利風景區的長遠發展。
前些年,許多地區依賴水利設施發展了造紙印刷、化工、橡膠輪胎、紡織、食品加工等產業,在帶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尤其是造紙、化工等產業對水生態環境的污染,不利于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近幾年,隨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加強,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然而,對于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的大部分地區,污染治理問題仍面臨嚴峻考驗,水生態環境的改善任重道遠。
從當前水利風景區的運行機制來看,大部分景區尚未建立起符合自身發展的運行機制,經營管理相對粗放。具體體現在:1)景區建設資金基本由水利管理單位自籌,缺乏保障,不利于景區的長遠發展;2)景區的運營管理缺乏專業的人員和團隊,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景區的發展;3)管理機制不健全,分工不明、責任不清,導致經營管理工作嚴重滯后。
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是近年來水行政管理單位體制改革的新思路,也是發揮水利資源綜合效益的有效途徑。水生態環境的改善,將極大地提高水利風景資源的價值。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和提高。
水利風景區的開發涉及水利、旅游、城建等多個部門,管理難度較大。在開發管理中,應聯合各部門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部門聯動,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解決管理權限模糊的問題。
現代水利風景區在發揮防洪、灌溉等基本水利功能的同時,還具有提升生活質量、體現文化建設等作用。因此,水利風景區的開發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先行,努力與城市發展規劃、文化底蘊、生態建設等相協調,形成水利、生態、文化、經濟的完美融合。
水利風景區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主管部門在爭取財政支持的同時,不斷拓展投資渠道,確保水利風景區的長遠發展。同時,水利風景區的建設需要更加專業的人員和團隊,形成更加專業的管理運行機制,優質的團隊和體制是做好景區管理的基礎。
水利風景區的開發不僅是水利部門或政府部門的工作,更是恩澤子孫后代的福利工程。主管部門應積極進行水利風景區開發管理的有效宣傳,提高群眾的認識水平,倡導群眾主動參與到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中來。
水利風景區的開發與管理,綜合了水生態環境中十分重要的水體、水利設施、文化等自然與人文要素,可以有效地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水生態文明理念的貫徹與實踐。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為水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提供支持。因此,要不斷加強對水利風景區的規劃、設計、建設和經營管理,促使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經營市場逐步規范、有效,使水利風景區逐步發揮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馬永新.關于水利風景區建設管理的思考[J].中國水利,2006(6).
[2]季書杰.試論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J].建筑設計,2009(4).
[3]韓繼紅,侯亞.淄博市水利風景區建設對策[J].山東水利,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