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玉梅
(夏津縣水務局,山東 夏津 253200)
2007年,夏津縣以文化、旅游、休閑、居住為目標,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對城區水利發展進行了系統的規劃,確立了以六五河和九龍口洼地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城區水利建設方案。在城區相繼建成碧水繞城、龍湖公園、會盟公園、濕地公園等,城區水面面積達100 hm2,徹底告別了城市缺水的歷史。
夏津城區水利風景區由一湖(九龍湖)、一園(會盟公園)、一河(六五河)組成,總面積72 hm2。其中,九龍湖位于縣城西部,湖面面積28 hm2,是風景區的核心;六五河既是九龍湖的水源通道,又是風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城區景觀水利的建設為人民提供了觀光、休閑等活動空間,滿足了人們對藍天碧水的渴望,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的良性互補,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享有水利發展成果。
將城區的龍湖公園、會盟公園、六五河等水系貫通,形成“湖河相連,水水相通,城水相依”的水城特色。龍湖公園圍湖景觀面積10萬m2,建有休閑游活動區、運動健身區、城市形象展示區、濱水步行區、水生植物栽培區等,緊挨著湖區的北側,積土成山,帶有戰國風味氣息的景觀建筑,與地形、水體、植物及其他設施結合,形成完整的風景構圖。
文化廣場兩側修建了八景墻,內側雕刻有故道八景、盛世大觀、歷史名人,外側雕刻了華章《夏津賦》,中心位置上建有齊晉兩國會盟領袖的雕像,引經據典、意味悠長。更有主題雕塑“甘霖”以寶葫蘆和中華福為主體,環繞的水韻飄帶寓意著川流不息、永澤夏津,在以水為主體的園內表現“水為幸福之源”,畫龍點睛,恰如其分。
近年來,夏津縣先后實施了龍湖公園、六五河引水工程、六馬河引水工程,使黃河水順利到達縣城,并由龍湖公園進行調蓄水質與碧水繞城聯蓄,確保了風景區水源充足,水質清澈。
針對夏津地處黃河故道,冬春季節風沙較大這一情況,按照“水綠夏津”的思路,加大了對市區道路、公園、堤岸的綠化力度,初步形成了沿河、沿湖綠化成帶、公園小區綠化成片、街道綠化成網的格局。同時,對城區夜景照明進行了統一規劃,在龍湖公園水畔、會盟公園內、碧水繞城河邊及水工建筑物周邊,安裝了禮花燈、射燈、霓虹閃爍,增添了城市的現代氣息。
通過電視、網絡、宣傳冊等多種媒體,廣泛開展龍湖水利風景區的宣傳,提高景區知名度。同時,積極融入全縣旅游大格局,配合縣旅游局做好各方面的宣傳推介,不斷提高自身知名度,拓展發展空間。目前,龍湖水利風景區已被縣旅游局指定為主要旅游景點。通過宣傳推廣,使城市水利風景區逐步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認同,提升了水利的社會地位。
有些單位或個人思想僵化,認為水利工作就是保證水利工程安全、確保水利工程發揮效益,不能與時俱進,沒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打造綠色夏津,建設生態家園,實施“碧水工程”認識不到位,政策難以落實。
目前城區水利風景區的建設管理主要依托于水利工程的管理,經營管理人員大多由水工程管理人員轉崗而來,經營管理專業技能和水平不高,專業人才缺乏,管理體制上引進競爭激勵機制的程度不高,旅游經濟管理工作相對滯后。
水利部門一直把防汛抗旱、為農業服務、保證水利設施安全、保護國有資產不流失作為本職工作,忽視了水利風景資源的利用,導致服務設施配套不健全,提供食、住、行、游、購、娛等功能的賓館、飯店、游樂設施、購物場所等不配套。
沒有把水利風景區作為發展水利經濟的新增長點,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對風景區推廣宣傳不到位。
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協調好方方面面利益關系,合理界定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和保護管理范圍,共同推進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發展。
水利風景區開發與管理,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在保證資源統一管理、統一調度支配和有效保護的條件下,水利風景資源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可以適當分離??梢詫⑺Y源實行資產化管理,在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的條件下,或股份合作,或委托經營,或租賃承包,創建多元化的建設管理投融資模式。
1)把水利風景區建設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保證政府對水利風景資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的主渠道投入;2) 逐步加強對水利風景區規劃、設計、建設和經營的管理,促進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經營管理市場逐步規范、有序;3)大力培養和引進專門人才,重視對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和素質的培訓,健全用人機制和分配機制。
定期不定期地檢查學習、執行情況,依法建設和管理水利風景區,嚴肅處理各種違法行為,保障水利風景區發展目標的實現。注意多與新聞媒體溝通、聯系、合作,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形式宣傳、展示水利風景區風采,提高水利風景區的社會認知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