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巖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不斷向縱深發展,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步伐加速,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然而,高校畢業生只具備理論知識,缺乏實際操作經驗,而企業需要的則是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才。為了與企業需求接軌,我校轉型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外語水平與計算機應用能力。我校對學生計算機能力的要求是“計算機操作熟練,動手能力強,實踐操作水平高”,使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這個現代化工具處理各種問題。
由于我校在辦學指導思想上一直把培養“知識、能力、人格”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外向型高級外語外事人才作為我們主要培養目標,所以怎樣充分利用現有硬件條件,使計算機實訓課程更為有效的促進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是我們教學研究和改革的重要內容。首先,我們結合專業培養目標與教學資源進行分析,確定我們對于各專業的實訓課程的教學計劃;其次,在此基礎上研究實訓課程的考核指導思想,即: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核心,以人才市場需求為目的。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我們進行了具體方案設計。
傳統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已經不滿足現行社會發展的需求,要對考核方式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特別是應用極強的計算機實訓課程,可以靈活地設置考場和考核方式,讓考核的方式多樣化、個性化、讓考核真正適應學習、適應行業。
目前,計算機教材本身發展存在著滯后性,這就決定了計算機考試的內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與行業的需求相脫節,而要突出培養學生的“核心技能”和“崗位能力”。因此,學生在選課時,要充分注意計算機學科內容的科學性和前瞻性,要根據自己的專業、個體的差異選擇方向。例如,畢業后從事文秘工作的學生要訓練辦公自動化等相關課程;從事設計工作的學生要訓練多媒體技術課程;從事教育工作的學生要訓練課件制作課程等等。這樣,學校就可以根據不同的計算機專業來設定考試題目,考核時以崗位能力目標為依據,考試內容體現專業特色。
1.小組合作完成考核內容
老師根據專業設計好考題,并開放考題,規定完成的期限,由小組合作完成操作,完成后要填寫實驗報告,比一比哪組完成任務又快又好。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好勝心,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研究。例如,給出考核任務:用掃描儀掃完的圖片進行編輯、處理。各小組接到任務后,根據成員自身特長分工協作:一個人按最佳分辨率掃描圖片;一個人將掃完圖片上面的文字使用軟件進行轉換;一個人將圖片進行裁剪,留下可用部分。這種考評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溝通,對以往所學的計算機課程進行整合,充分挖掘學生潛力,融入學生的智慧,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了各小組團隊協作意識。
2.考核方法的兩種形式
對學生進行實踐考核,是對學生實際能力最好的檢驗。考核方法可以分為兩種形式:第一,分步考核,即對學生每一次實驗的過程以及實驗報告進行考核,這樣可以促進學生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第二,綜合考核,就是由教師設計一個融合辦公自動化軟、硬件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實驗,讓學生利用學校資源完成一系列綜合應用,最后,要求每名學生將自己的制作成果刻錄成光盤,作為最終成績評定的主要依據。
3.考核成績添加課外成績
學校每學期要舉辦一些社團活動,或者一些大型的文藝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制作一些宣傳片,板報,這些工作內容我們就可以安排開設計算機實訓課的學生去完成。例如,我校大三學生正開設《計算機與辦公自動化》課程,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攝影攝像工作,并且進行后期制作。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能解決了實際問題,這種專業自豪感與成就感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欲望。用學生自己的話說,這樣的成就感最貼近生活、最有用。同時,這些作品也能作為學生就業實習的自薦材料。這樣,教師將以綜合打分代替考試成績,以匯報表演代替成績單。這既達到了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又鍛煉了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學生以后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4.傳幫帶方式進行考核
充分利用計算機實訓課學生的資源優勢,在各個班內培養一批專業骨干學生,例如機房的維護維修、校園網的管理等等。大膽啟用傳幫帶的方式,讓他們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幫扶,再分別從教師、學生層面對他們進行考核,合格并有責任心者留用,作為老師的助手,讓有計算機專長的學生充分發揮其優勢。
以上考核方法,可根據學校、不同計算機專業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組合。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對計算機實訓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應該思考在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如何有效促進計算機教學,推動計算機教學向著“培養全面高素質人才”的方向發展,為學生以后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打下堅實的基礎。
[1]胡志文.計算機專業實踐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的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2]計算機部.計算機課程考核改革方案.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