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臺:
春節長假期間,我所在企業因突擊完成生產任務,要求員工輪流休息,每人平均加三天班。計算加班費時,員工和企業就計算加班費的工資基數問題產生了分歧。企業說計算時獎金、津貼等都不能算,而員工則認為應當包括獎金。請問,加班費的工資基數應當如何計算?
讀者 韋江
韋江讀者:
非常感謝你對本刊的信任。經查閱相關法規政策,現就你所咨詢的問題答復如下,供你參考。
加班費的基數如何確定,根據《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動部發【1995】309號)第53條規定: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相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勞動者的以下勞動收入不屬于工資范圍:1.單位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社會保險福利費用,如喪葬撫恤救濟費、生活困難補助費、計劃生育補貼等;2.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如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3.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工資可以約定,對合同約定的獎金、津貼、補貼等不屬于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除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可以充分尊重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意見約定。勞資雙方無約定,計算加班加點工資,應根據企業提供的工資單來確定工資基數,如工資單只列工資總額,則以該工資總額為計算的基數;如工資單由崗位津貼、基本工資等多個固定的工資具體構成項目組成,則以固定的工資具體構成作為計算基數;如工資單存在多個構成項目,且每個項目都是不固定的,則一般以工資性收入的70%計算一個平均數作為計算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