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群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3)
比較教學法,顧名思義,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認知對象放在一定條件下,按照同一標準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確定認知對象屬性的同異、問題的難易,以達到辯識、了解和把握認知對象的一種方法。
比較教學法在很多學科的教學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包括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應用文寫作課程。眾所周知,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及職業綜合素質,但是,由于應用文寫作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其內容比較枯燥,課堂教學效果仰賴于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其中,比較教學法就是一種比較恰當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首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記憶力。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很多文種是學生不熟悉的,要想讓學生記住這些文種的寫法,只靠強調重點是難以起到良好效果的,如果運用比較教學法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計劃”、“總結”標題寫法的時候,“計劃”、“總結”常規的標題寫法是 “單位+時限+內容+文種”,而“行政公文”完全式的標題寫法是“發文機關+內容+文種”,如果能夠將“計劃”、“總結”標題的寫法和“行政公文”標題的寫法對照來講,無論學生記住了其中哪一類文種標題的寫法,那么另一類文種標題的寫法就會記憶深刻了。
然后,有助于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比較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種表面的異同找出文種異同的本質,從而幫助學生分清概念,提高分析水平,獲得規律性認識。比如在講“行政公文格式圖”中“簽發人”一項的時候,將“上行公文”和“下行公文”有無“簽發人”這一項對比來講,在學生體會“簽發人”含義的同時,學生對“上行公文”和“下行公文”的寫作特點也就有所理解了,從而進一步獲得了對行政公文寫作規律的認識。
再者,在進行比較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進行獨立思考,比較分析,有助于培養學生獨自動手、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比如,在作業講評中引入比較教學法,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業和其他同學的優秀作業進行對比自評,然后自己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行反復修改,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獨自動手、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
比較教學法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變單向教學為互動教學。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課前思考、查找資料的機會,更給學生創造了參與討論的學習條件,使學生在熱烈、活潑的互動學習氛圍中,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為保證教學效果提供了前提條件。
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比較教學法運用的類型和方式較多,比較的角度也不盡相同。
1.同一文種的比較。這是指文種內部的比較。通過對同一文種的不同文章在標題、內容、結構、格式、語言等各個方面進行比較,讓學生判斷優劣和正誤,加深對文章正確寫法的印象,從而達到正確地進行該文種寫作的目的。
2.不同文種的比較。這是指不同文種之間進行比較。通過對不同文種在標題、內容、結構、格式、語言等各個方面進行局部或整體的比較,讓學生區分這些文種之間的異同,以便更好地運用這些文種的知識進行寫作。
1.整體比較。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從文種的標題、內容、結構、格式、語言等各個方面進行比較,以便全面、準確地把握各個文種的寫法。
2.局部比較。
比較標題。應用文的標題寫法各異,在比較標題的擬寫方法時,要讓學生明白彼此之間的異同,達到準確把握每一文種標題寫法的目的。
比較內容。內容的比較主要用于易混淆的文種,如:通知與通告、商品廣告與商品說明書等。對于這些內容易混淆的文種,既要比出同中之異,又要比出異中之同。
比較結構。應用文中有些文種結構僅有細微的差別,比較教學中只有抓住這些細微的特別之處,其余的結構特征才會迎仞而解。
比較格式。應用文很多文種之間格式差異不大,學生比較容易混淆,這就需要進行比較分析,加深理解。
比較語言,應用文種類繁多,不同文種語體形式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比如求職信和競聘演說辭,雖然兩者的寫作都是為了求職競崗,但求職信的語言要求簡潔明了、誠懇有禮,而競聘演說辭的語言就要求就不僅要誠懇有禮,還要氣勢奪人,這是由它作為演講稿的性質決定的。
《現代漢語詞典》上“比較”的定義是:“就兩種或兩種以上同類的事物辨別異同和高下”。比較教學法的本質特征在于“比較”、“對照”、“對比”、“參照”。 即,依據一定的內容的或形式的標準,把彼此之間具有某種聯系的教學內容放在一起,加以對比分析,以確定其異同關系,認識其本質差異。比較教學法的這一特征,限定了運用比較教學法的前提條件:即教學內容既有相關性、相似性,又有相差點、相異點。相同是比較的基礎,相異是比較的結果。
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可以進行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求同比較,就是將相似的文種放在一塊加以比較,使學生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從而提高寫作能力。求異比較,是引導學生將看似相似的文種之間的差異揭示出來。在教學實踐中,求異比較是大量的、經常的、廣泛的,其使用頻率遠遠超過求同比較。當然,這種異同比較是建立在教師對所教內容的深刻的剖析基礎上的。在比較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比較結果,避免比較的隨意性和無結果,通過比較,讓學生辨析、把握文種在概念、性質、作用、范圍等方面的異同點。以“請示”與“批復”為例,“請示”與“批復”是行政公文中一組相互對應的文種,將這二者放到一起,找出其異同,學生很容易就會理解這兩個文種的寫法。我們先找出兩者的不同點:“請示”是適用于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準的行政公文,是上行文;“批復”是對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予以答復的行政公文,是下行文;再找出兩者的共同點:沒有“請示”也就沒有“批復”,所以“請示”是一文一事,那么“批復”也應該是一文一事。這樣通過局部或者整體的具體比較,讓學生對各種相近或相對的文種獲得鮮明、深刻的印象,不致混淆錯用。
這種比較的方法較適用于同一文種正、誤兩種寫法的比較教學。比如在某一文種的教學中,給學生出示同一寫作背景下一正一誤的兩篇文章(或片段),通過正誤的鮮明對比,讓學生加強對該文種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寫作實踐中揚長避短,從善如流。
將同一文種的兩篇文章(或片段)進行對比,判斷優劣,同樣能夠增強學生對該文種寫法的認識。特別是在作業講評時,將學生的優秀作業拿出來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對比自己的作業,進行分析、點評、參考、借鑒,然后對自己的作業進行反復修改,從而提高該文種的寫作能力。
總之,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只有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發掘學生的寫作潛力,應用文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夠得到提高,實用性才能夠得以體現。
[1]程春明.應用文寫作教學方法新探[J].大理學院學報,2002,06
[2]趙艷麗.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3]曹爽.淺析如何提高《應用文寫作》教學效率[J].現代語文,2011,12
[4]吳瑞玲.應用文寫作開放式教學探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