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技工學校創建于1979年,是內江市唯一一所市級公辦省級重點技工學校。學校下設有國家職業鑒定所(川-132 所)和三級煤礦安全培訓中心兩個機構,建有“省級勞務開發培訓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內江市培養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和“內江市采礦技術實訓基地”等多個基地。
學校開設有電工、機修鉗工、電氣安裝、數控技術應用、電子計算機應用、煤礦技術、財會、文秘等二十余個專業。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質量求生存,信譽求發展”的職業教育理念,以產教一體,校企合作為辦學方向,依托豐富的職教資源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經驗,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和采礦實訓基地的優勢。立足市場,著力推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生產崗位、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深度對接。做到以教學為中心,以培訓為重點,學歷教育與企業培訓同步發展,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的職業培訓。
學校狠抓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自培和送培的方式提高教師素質,采用“傳幫帶”培養年輕教師,選送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的師資培訓學習,構建了一支敬業、務實、團結、奉獻的教師隊伍。2009年,陳明光被評為市直優秀教師、李麗為市直優秀班主任。高霞、劉輝、謝環宇、鄭才華等教師的論文分獲四川省人社廳、省職業技能開發學會第七屆、第八屆優秀論文成果評選活動“二等獎”和“三等獎”。
通過教育改革和創新,學校已建成“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和“煤礦技術”兩個省級重點專業。教師不斷探索新時期技工教育的特點,充分發揮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形成了具有該校特色的一體化教學模式。2009年、2010年,在內江市第一屆、第二屆職業院校師生技能大賽中,該校參賽學生全部獲獎,學生組均獲團體“第一名”,有4名學生分別摘取了維修電工、計算機操作員、數控車工、普通車工的桂冠;2010年,該校學生在四川省職業技能院校學生技能大賽中獲電工電子技能比賽“機電一體化設備組裝與調試”項目“三等獎”,數控技術技能比賽“車工”項目“優秀獎”。2012年,該校學生又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淮北礦業”杯(煤礦安全)中職組采掘機電維修團體比賽項目中榮獲“優秀獎”。
學校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培訓模式。充分依托重點專業和特色項目,分別與富仕康集團公司、巨騰國際、川威集團、內江鳳凰集團公司等數十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學校畢業生當年就業率達到99%以上,就業穩定率達到85%以上,專業對口率達到83%以上。
從建校至今已培養中、高級技工3萬多人,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4萬余人,培訓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2萬多人,培訓鑒定中、高級工達5萬以上,培訓農村勞動力3萬余人。學校在技能培訓領域中,積累了豐富教育資源和辦學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受到省、市上級部門的認可。內江煤礦安全培訓中心已連續三年獲“年度煤礦安全培訓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學校被評為“年度技能人才培養先進單位”和“年度企業新錄入員工職業技能培訓先進單位”;川-132 所被評為“年度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學校獲得了市人社局表彰的 “年度信訪維穩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學校被推薦為 “四川省教育先進集體”,并已申報四川省技能人才培育集體突出貢獻獎。
學校的發展一年一個臺階,一年一次飛躍。近年來,學校利用國家政策爭取到近2000萬元的建設資金和設備資金,修建了教學綜合樓、實訓大樓和學生公寓。在市委、市政府,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該校還擬在內江市教育園區內規劃150 畝土地,積極籌建內江市高級技工學校,力爭把學校打造成為川南地區最好的職教名校和培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