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鵬鵬
(中共畢節市委黨校,貴州 畢節 551700)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生動體現。黨在長期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了一整套優良傳統和作風,這是黨無往而不勝的法寶。我們只有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切實增強宗旨意識、使命意識,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才能使黨群關系更加密切,才能帶領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我們黨一貫重視作風建設,把黨的作風狀況同黨的歷史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毛澤東深刻地指出:“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魏螐姶蟮臄橙硕际悄鼙晃覀兇虻沟摹!盵1]鄧小平強調:“為了促進社會風氣的進步,首先必須搞好黨風,特別是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同志以身作則。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黨的各級領導同志又是全黨的表率?!盵2]江澤民反復強調:“當今中國的事情辦得怎么樣,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取決于黨的思想、作風、紀律、組織狀況和戰斗能力、領導水平。”[3]胡錦濤提出:“全黨同志要牢記歷史使命,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4]習近平強調指出:“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薄皥詻Q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盵5]這些論述,深刻的闡明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世界上一些長期執政的共產黨相繼喪失了政權,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嚴重脫離群眾,為人民所拋棄。這些慘痛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在黨處于執政地位的條件下,黨群關系主要表現為干群關系。黨員干部的素質和作風狀況,直接決定著人民群眾對黨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和擁護。
我們黨在長期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作風,這是我們黨無往而不勝的法寶。
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是黨具有非凡創造力的關鍵所在。大力弘揚這一學風,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一切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事事向人民群眾負責,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學習,我們的各項事業才能順利推進。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抵御各種風險和腐朽思想的侵蝕、糾正自身錯誤、解決黨內矛盾、維護黨的紀律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們黨光明磊落富有生機活力重要體現。
弘揚黨的優良作風,就是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應當看到,當前黨的工作與人民的期待還有不小差距,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全黨上下長期的艱苦奮斗。面對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面對人民的新期待,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新任務,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公仆意識、節儉意識。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這是深刻總結我們黨的執政規律所得出的結論。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促進黨群關系和諧,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
對領導干部來說,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最重要的是表現在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上。各級領導干部要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維護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各項權益,努力為群眾辦實事。
在作風建設中,“一把手”的示范導向作用是關鍵。如果“一把手”能夠帶頭負責,在班子中帶頭發揚良好的作風,并且管好自己、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就一定能夠帶動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作風建設?!耙话咽帧钡谋砺首饔弥饕w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自覺做以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的楷模。二是自覺做良好執政作風的表率。一把手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在做決策時能夠顧全大局,從黨和人民事業要求出發、從大多數群眾贊成和擁護出發,善于聽取各種不同意見,就能夠以自身形象引導大家。三是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四是堅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一把手只有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才能全面分析把握實際情況,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正確的政績觀,集中表現為領導干部能夠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領導干部能否堅持正確的政績觀,不僅影響著領導干部的健康成長,更關系著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關系著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因此,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斷改進執政作風,是黨風建設的重點。
當前,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必須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只有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統一,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統一,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任務與實現人民利益的統一,通過勤政為民,廉潔務實,以實際行動端正對群眾的態度,增進對群眾的感情,才能創造出人民滿意的政績,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要有體制和制度上的保障。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應當在黨的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等方面深化體制改革,建立體制機制保障。只有從體制機制入手,從嚴治黨,強化管理和監督,建立一套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機制,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從而根本扭轉黨的作風。
[1]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2.
[2]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7-178.
[3] 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105.
[4]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7-2(2).
[5]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