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仙 張 潔
(石河子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這一術語,出現(xiàn)于20世紀20年代,指的是不同民族、國家的文化。在我國,引起人們的關注是在80年代以后。“多元”,可以理解為多種、多樣,有“不同且共存”的含義,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單一文化而言,是在一個社會、國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種文化的總稱。
新疆長期處于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人口流動頻繁的局面,這形成了新疆多源生成、多元并存與多元發(fā)展的文化特色。新疆多元文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一方面促進了本地區(qū)不同價值體系的交流和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制約了主流價值體系的確立和作用的發(fā)揮。新疆地區(qū)多元文化的背景對新疆大學生這一特定群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產生了深刻影響。
目前,新疆主要的文化類型有: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跨國民族文化、東西方文化交融匯合形成的特色文化、狩獵采集文化、草原游牧文化、農耕文化、商業(yè)文化以及屯墾文化等。[1]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地區(qū)。目前,僅世居民族就有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等13個,這些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聚居區(qū)和獨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間的交流與滲透有利于民族的融合與團結,但同時文化間的差異甚至沖突會對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念的形成產生不良的影響。
宗教在新疆早已成為一種文化。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道教六種宗教并存,僅信仰伊斯蘭教的就有10個民族,信仰人數(shù)超過1000萬。不同的宗教文化所倡導的核心價值也不盡相同。大學生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在價值觀養(yǎng)成階段很容易受到本民族宗教文化的影響。
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居于統(tǒng)治、主導地位的社會價值體系,它能夠有效地制約非核心、非主導的社會價值體系作用的發(fā)揮,保障社會各種現(xiàn)實基本制度的穩(wěn)定。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命題,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部分內容既是相互聯(lián)系又是相互促進的統(tǒng)一體。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來看,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包含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也吸收了世界各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這些先進的文化與當代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就形成了符合中國發(fā)展和人民利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因而,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的精髓,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的土壤,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集中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屬性,它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同時也是有力抵制外來消極文化沖擊的思想武器。
從心理學和哲學價值論的角度來看,價值認同是指價值主體通過價值認知、價值評價、價值選擇等活動不斷改變自身價值結構,把一定社會的價值觀念、價值規(guī)范內化為自身的價值取向,并外化為一定的價值行為的過程。[2]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的是大學生在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實質的基礎上,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3]新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教育實質上就是在新疆多元文化的環(huán)境中對大學生進行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的價值認同教育。
多元文化的社會環(huán)境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大學生進行中國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比較,大大增強了他們對社會的理解能力。同時新疆的多民族文化、多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類型,給新疆高校大學生提供了文化選擇的多樣性。
新疆多元文化的特色,一方面使新疆高校對大學生價值觀的養(yǎng)成教育更加重視,另一方面又使新疆高校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得以擴展。
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中蘊涵著許多優(yōu)秀的價值觀內容,如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以和為貴的價值取向等在今天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資源。同時在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新疆高校價值觀教育的內容也有所發(fā)展,如:加大愛國主義教育的力度;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加強民族團結和新疆地方史的教育;重視大學生人格完善的培養(yǎng)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一個人擁有良好的個性有助于正確價值觀的養(yǎng)成,同時樹立其正確的價值觀也有助于其個性的完善。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對大學生個性的關注。人的個性受先天自然條件的限制,但更受后天教育及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新疆大學生個性的養(yǎng)成自然與本地區(qū)多元文化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新疆特色文化區(qū)里,新疆大學生對各種文化的理解力和包容性比內地高校的大學生要更為深厚。多元文化環(huán)境正好為新疆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他們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文化,從而為促進其個性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條件。
新疆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容易產生不同的思想個體。“在各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正是個體所具備的知識技能不同、觀念迥異,所以能夠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提供方案。”[4]另外,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的先進性與不足,新疆的多元文化環(huán)境有利于文化間的交流,便于我們取長補短,從而有利于營造創(chuàng)新的文化氛圍。
新疆地區(qū)實行的多語教學也能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目前為止,新疆高校存在著漢語、維語、哈語、蒙古語、英語、俄語、日語等多種語言的教學。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重要工具。多語教學有助于各民族大學生開展交流,拓寬視野,促進其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問題,進而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同的思想觀念在大學校園里交流碰撞,勢必會產生創(chuàng)新的靈感和創(chuàng)意的火花。
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是由馬克思主義的性質和地位決定的,是中國歷史發(fā)展得出的必然結論,是實踐的選擇、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但是,目前我國多元文化的組成是良莠不齊的,一些消極的、落后的、反動的文化依然存在并將長期存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及周邊宗教極端主義勢力不遺余力地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滲透,這勢必會沖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尤其是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更是加快了外來文化滲透的速度,對此我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務必清醒地意識到多元文化對新疆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因此,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加深新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就顯得十分迫切。
新疆多元文化的并存導致了多元價值取向的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部分新疆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另外,新疆高校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民族分裂分子和非法宗教活動大肆宣傳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的重要場所,主體認知還不夠成熟的大學生就成了其爭奪的對象。民族分裂分子穿著“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外衣,利用某些大學生狹隘的民族情感和極端的宗教意識,大肆向其鼓吹“東突厥斯坦獨立論”,企圖達到破壞民族團結、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目的。
民族文化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難度。漢族文化與以伊斯蘭教文化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相比各有特點。而必然存在的文化差異又容易使教育對象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內心產生文化沖突。特別是一些來自農村和牧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他們的漢語基礎普遍薄弱,往往對以漢族文化為基礎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理解與接受能力比較差。
新疆的特殊區(qū)情使新疆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在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諸多挑戰(zhàn)的同時,還要應對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社會背景對大學生文化心理的影響,以及與“三股勢力”開展斗爭,這就給新疆高校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增加了更多的難度。
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我們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也是每位大學生都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新疆地處祖國的邊陲,與多個鄰國接壤,素有西域文化區(qū)之稱。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今天的新疆與別國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外來文化中的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趁機流入了新疆,并在這里蔓延與滋長。這些消極的價值觀傾向嚴重阻礙了新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認同和踐行。具體表現(xiàn)為:一些大學生缺乏集體意識和奉獻精神;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貪圖享樂甚至為了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而不惜觸犯法律等。
新疆地區(qū)的民族、宗教文化十分豐富,其中很大一部分文化有利于民族進步與團結,成為了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但也有一些落后的傳統(tǒng)習俗和宗教習慣,如一些民族歧視女性,尤其不重視女孩的教育,甚至剝奪女孩上學的權利。這嚴重違背了“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及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一些落后的民族習俗和宗教習慣滲透于本民族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對其榮辱觀的養(yǎng)成產生不良的影響,進而弱化其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認同。“三股勢力”正是利用一些極端的宗教教義煽動著宗教狂熱,披著民族、宗教的外衣鼓吹反動言論,企圖顛覆新疆高校對大學生開展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以達到破壞民族團結和損害國家利益的目的。因而,新疆這種多民族性、多宗教性、多文化性的特殊區(qū)情決定了新疆高校對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教育的艱巨性與挑戰(zhàn)性。
綜上所述,多元文化對于新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可謂是一把“雙刃劍”。針對這一現(xiàn)狀,國家應在法律法規(guī)、政策方面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積極加強對新疆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教育。新疆高校應學會揚長避短——有效發(fā)揮課堂及教師的引導作用;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主的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校園媒體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知識的宣傳;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和開展各種形式的民族團結教育等。家庭教育應同國家的大政方針及學校教育保持步調一致,多管齊下,幫助新疆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閆衛(wèi)華.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高校大學生德育體系構建[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版),2009,23(3).
[2]趙 爽.論加強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教育——以新疆高校為例[J].世紀橋,2009,(10).
[3]吳細玲,謝松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缺失與建構[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4]程炎明,彭文平.跨文化教育視角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EB/OL]www.doc88.com,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