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平
(貴州電網公司金沙供電局,貴州 金沙 551800)
變電站是電網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用電和居民用電的關鍵節點,其能否安全運行關系到居民能否安全用電甚至一個地方國民經濟能否正常發展。從這個角度看,變電站安全工作意義非常重大。為此,本文就變電站安全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以供同行參考。
截至目前,變電站常規電氣設備一般都依靠人力來實現倒閘操作,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必然與電氣設備近距離接觸,因此處在極大的風險之中。這種情況下,一旦操作失誤,就可能導致人員安全事故的發生。比如,帶電誤掛臨時接地線或接地隔離開關、帶負荷誤拉或誤合隔離開關、誤進帶電間隔區、帶地線或接地隔離開關誤合斷路器等等,都是操作人員一不小心就可能犯的失誤,這類失誤一犯就極可能演變為事故,直接危害操作人員生命安全。就現實情況而言,越來越多的變電設備操作都集中在凌晨2點到5點之間,根據生理學規律,這段時期是人最容易困倦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大意的時候,因此誤操作的機率很高,安全事故出現機率也相應很高。
此外,如果某地正在停電作業,而變電操作人員不知情或一時忘記進行送電操作,會直接導致正在進行停電作業的所有人員生命受到威脅,造成群體性安全事故。
截至目前,我國電網調度工作還主要依靠電話來實現,調度員用電話將命令傳達給站長,站長再將命令傳達給操作員,操作員確認后再按指令進行相應操作。在這過程中,指令通過口耳相傳難免會走樣,最終可能導致操作員執行的指令與調度員發布的指令懸殊很大。比如調度員通過電話把指令傳達給站長時,可能受電話信號質量或站長接聽電話時精力集中度的影響,站長完全有可能把度調員的指令進行斷章取義或自我補充式的理解,從而使指令未能進行復制式的傳達。當站長再把指令傳達給操作員時,操作員也可能因為上述原因而把指令往不正確的方向理解。如此一來,最終就可能導致重大的指令失誤。按錯誤的指令去操作,盡管變電站安裝了各種防誤裝置,也難免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甚至是災難。
調度風險大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于人手缺乏,指令傳達過程中往往是一對一的傳達,沒有做到一人接聽指令,一人監聽指令。這種一對一單向傳達的方式也就潛在地存在著上述的風險。
變電站工作中,硬件設備也有潛在的風險,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設備質量問題引起的風險。生產電氣設備的廠商不少,但并非每一家每一套設備都絕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某些不符安全標準的設備用在電網中,就極易引起安全事故。二是設備老化引起的風險。電氣設備畢竟是與空氣長期接觸的,其中的金屬材料很容易氧化,時日一長,整套設備安全性能必然下降,老舊到一定程度,也極易引發安全事故。
為防止誤操作引發安全事故,很多變電站都裝配了防誤操作裝置設施,但這些防誤裝置本身也存在著風險。比如,防誤裝置長期沒有維護,有可能致其功能失常,因此有誤操作時它就不“防”;此外,防誤裝置本身的質量問題也可能導致功能失效。防誤失效,一旦誤操作,危害就直接產生,進而引發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四方面風險均來自電網內部,除此之外,一些外部因素的存在也導致電網風險。比如狂風、暴洪、雷電、雪凝、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可直接導致電網設備毀損,引發大面積停電;不法分子的破壞、戰爭破壞等當然更會引發電網災難。
電力系統的每一名員工都系著千家萬戶的用電安全甚至國民經濟的運行安全,因此系統從上到下都應當時時加強安全教育和宣傳工作,以強化員工安全責任意識。安全教育和宣傳的方式很多,比如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
2.1.1 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加強電力操作安全宣傳。當前社會,電視、報紙、網絡、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和通迅手段,都可以作為實施安全宣傳和教育的途徑。這些途徑的采用,能最有效地將信息傳達到每一個員工心里。比如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知識短信群發,讓員工定期接收到有關電力操作安全的知識,進而強化安全責任意識。
2.1.2 定期舉辦各種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有關管理部門應定期組織員工參加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比如安全知識競賽等,通過活動強化員工作安全責任意識。
2.1.3 定期組織安全制度學習,讓員工熟悉電力相關安全制度,以確保工作中按制度執行。
在管理上,一方面要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另一方面要完善各級安全制度建設。從調度室到變電站技術操作,每一個環節都應有安全制度作保障。特別是一些關系重大的環節,應有詳細而科學的安全操作規程,比如調度操作規程、倒閘操作規程、停電作業規程等。每一個環節都把好制度關,嚴格按制度執行,必能使安全風險降至最低。
為減少操作人員風險,設備操作應盡可能實現自動化,比如倒閘操作,可以安裝自動倒閘器,操作人員可遠距離進行有線或無線控制。這樣遠距離自動操作,自然就降低了近距離操作時的安全風險。
由于電氣設備等硬件設施質量或老舊等問題易引發安全事故,應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嚴把采購質量關。在進行設備采購時,要嚴格杜絕劣質硬件進入電網,要確保用于電網的每一套設備都經得起反復檢驗。
(2)優化設備售后服務。要求提供設備的廠商明確設備壽命期限,在設備使用壽命期限內,廠商應長期提供售后質量服務。
(3)定期檢測維護設備。對使用中的設備,必須定期進行檢測和維護保養,確保其正常運行。對于關鍵部件,檢測維護的頻率應高于整體設備。特別是防誤裝置系統,更要增加維護保養的頻度,確保其時時運轉正常。
針對調度中潛在的風險,防范措施主要有:一是在電網調度管理上,應嚴格約定相關的操作術語,避免指令傳達歧義。二是指令傳達過程中設接聽人和監聽人,確保指令接收準確。三是配置自動化數據庫管理,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指令實時進行自動錄音,每條指令錄音應有唯一對應編號。四是開通指令網絡查詢復聽功能,接收指令的人如果不清楚指令,可以立即通過網絡查詢和重復收聽指令。五是可配合使用短信發布命令,以文字形式準確傳達指令。六是可將指令錄音轉化為語音短信或微信進行傳達。以上這些措施配合使用,必然最大限度地降低指令傳達失真的機率,從而確保指令正確傳達到終端。
為減少外因影響的安全事故,可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2.6.1 加強變電站選址堪察工作和后期地質監測工作。新建變電站時,一定要加強建站地的地質斟察工作,如當地地質條件不適合建設變電站,就一定要設法換地點建設,比如可能發生泥石流的地帶就不宜建變電站。變電站建成運行期間,也應加強地質監測,以預防突發的地質災害影響變電站安全。
2.6.2 因地因時制宜地作好硬件和管理上的氣象災害預防。變電站總是處于一定的時空環境中的,要受到當地氣候條件的影響,各變電站應根據本站所在地的氣象情況,提前在硬件和管理措施上作好預防工作。比如,貴州山多,處云貴高原,每年冬天都極易出現雪凝天氣。在這種天氣條件下,電網電線和相關設備上都會積下厚厚的凝雪,極易使電網受到嚴重的破壞。比如電線上,凝雪增加導致電線重量增加,兩端線桿因此就承受了巨大的拉力。電線本身的承重力也有限。凝雪重量超過極限時,就有可能導致電線斷裂或線桿倒塌。為防范這樣的事故發生,貴州境內的變電站建設時就可考慮應對措施。比如增加電線中鋼絲的比例,強化電線承重力,或在設備上增加加熱裝置,可使其自動化雪。冬于來臨,在管理上應提早作好除冰作業的準備,備好相關的除冰作業設施和工具。
綜上,變電站不管是人員操作、電網調度還是硬件設備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電力系統從上到下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設法把安全風險降至最低甚至為0。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加強安全宣傳和教育,另一方面則要在軟件和硬件建設上雙管齊下,完善制度措施,提升設備自動化信息化水平。
[1]劉向東,黃黎明,羅曉春.變電站的風險及規避風險的方法及策略.西昌學院學報,2001(21):49-52.
[2]范建.變電站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的應用及其風險排除.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9):132.
[3]胡勇志,黃鈔乙,凌申懷.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變電站安全風險管理研究.工業安全與環保,2011(3i):63-64.
[4]陳鴻斌.淺析變電運行的故障排除及安全管理.管理錦囊2070: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