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曙光 王 健
(1.遼寧宏緣商業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14;2.東北金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22)
隨著我國工程建設行業項目投資意識逐漸趨于理性,企業開始認識到在進行招標過程中顯現出的失誤對自身企業發展的影響,其主要原因是并未擺正工程造價在工程項目全過程中的位置。為了減少在招標過程中的失誤,企業開始糾正自身管理不足,加之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使得行業招投標不斷規范化,企業工程造價全面化。下面我們就對其做以簡要論述。
工程招標失誤是指中標單位最終完成的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工程價款與中標時相差過大的現象,經過總結主要有招標形式化、工程量清單不準確、技術規范不了解等現象,下面我們就對其進行簡要分析。
其招標的目的只局限于確定施工單位,而未貫穿工程建設的全過程,所以會導致招標的部分條款缺乏合理性甚至可操作性。所以要求我們在進行招標的過程中,要結合圖紙、施工現場條件、標準和規范等資料來考慮,以進行標底階段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工作,盡量將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到,明確相應處理原則和辦法,以免為結算過程留下隱患。[1]
在招標文件中,工程量清單確定工程施工量的重要文件。工程量清單上所列出的工程量是預估、暫定的工程量,它旨在為投標人提供共同的報價基礎卻不代表承包人所完成的實際工程量,最終的工程量應以符合合同規定的實際工程量為準。如果工程量清單中的工程量統計不準確,會干擾招標過程對投標方的選擇,難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投標人,為某些技術較弱的投標企業帶來可乘之機。
技術規范是招標文件中的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了工程施工的一般要求、質量要求以及計量支付條款。所謂的計量支付條款就是用來規定該規范中各分項工程所包含的工程內容、計量方法以及支付清單中單價應包含的費用項目。要在評標時將滿足技術規范條款所產生的費用款項與規范中列出的相比較,以免投標文件中列出與技術規范相應款項無關的費用項目,最終導致非正常性的款項支出。
通過上文對招標失誤的分析,做出幾點預防措施,現將其簡介如下。
建設單位應準確估算工程量,防止不法投標人在投標時濫用不平衡報價法。不平衡報價法的濫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利用清單工程量與實際工程量的差額來謀取更多盈利;其二是利用工程進度的差額來謀取更多盈利。因此要準確統計工程量,這可以有效地抑制利用工程量差額濫用不平衡報價法。
技術規范中的計量支付條款要準確并可以與工程量清單的款項相對應,這就要求建設單位員工要充分了解技術規范中計量支付條款款項,并可在實際施工中排除不可用的款項,以免施工方多報、濫報工程款項。
建設單位要仔細審核投標人的報價,如果發現投標人的某些報價與正常價款相比偏離較多時,要引起注意,并復核有關清單工程量和設計圖紙。[2]當發現確實存在問題時,可在評標過程中予以考慮,進行事后補救。
在安定額結算和按實補差的定價模式下,不僅會造成施工過程中的造價管理的工作量多,而且會出現難以把握工程量的性況。但是在對工期有要求的情況下,被迫選擇這種定價模式的,要盡量將施工組織方案、施工方法等相關內容做以明確規定,減少其可變性。而在對材料的補差問題上,要應盡量選擇包干。
工程造價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它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并與全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關。惡性的招投標會擾亂企業的工程造價管理,也違背了國家對工程造價市場的宏觀掌控,下面我們就對招標過程中的工程造價管理辦法做以簡要論述。
串通投標是指在招投標過程中,違反有關程序所發生的限制競爭行為的統稱。它是指在招投標過程中,投標人之間私下進行串通,以抬高或壓低標價的形式對招標人或其他投標人的利益造成損害的行為。目前某些地區的項目招標就存有造價管理不當、審核不嚴、標底泄露等問題的存在,加之標書技術含量較高,易隱藏作弊動機,為不公平招標、劣質工程造成隱患。[3]
規范工程造價首先就要加強對工程造價的宏觀指導,同時應加強工程造價工作的監管工作,使其有法可依。這樣可以規避因市場經濟的本質而導致的單純的價格競爭,可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其次要建設企業完善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工作,使其可結合現場施工特點,編制出完整全面的工程量清單,減少清單中的缺項、漏項,減少被承包方索賠的機會。如果招標人沒有能力編制適合的工程量清單,可委托有相應造價資質的造價機構進行編制。
隨著企業工程規模的擴大,工程量的增加,企業對內部造價專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執業要求。這就要求企業的工程造價人員須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收集信息,以提高執業能力和技巧,滿足企業造價工作的相應要求。
通過以上對工程招標失誤的分析以及對招標過程中工程造價注意事項的介紹,使我們對如何做好工程招標,如何進行造價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希望可以對初學者起到借鑒作用。
[1]曹儀民,李穎.《淺議建筑工程招投標評標辦法》.《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1
[2]徐大圖.《工程建設投資控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0.
[3]馬楠.《工程量清單計價配套環境的完善與創新》.《工程造價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