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旭
(廣東省中山市明德學校,廣東 中山 528400)
素質教育大視野下,人才的前提首先是要成人,心里都不健康了又怎么會有美好的未來呢?可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這種教育活動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與心理發展的年齡特點,選擇正確的心理教育方法、手段,既能科學地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又能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它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新世紀高素質、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那么,中小學教師應怎樣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筆者一個低年級的學生豪,開學不久,老是哭泣,不進教室、不吃中餐。那一聲聲歇斯底里的哭聲深深地刺痛了我。作為一名母親,一名教師,我不明白孩子到底經歷了什么?我輕輕接近孩子,試圖和他溝通,本來想安慰他兩句,問問他發生了什么事讓他如此傷心。可孩子就像一只受到驚嚇的小鹿,既不友好,也不愿與人說話。經過努力,我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孩子的父親在深圳上班,媽媽又生了個小弟弟,以前父母的寵愛現在卻隨著弟弟的降生而減弱。生活及心態的變化使其的學習態度也開始發生變化,上課不認真,作業不按時完成。這些細小的變化都沒能引起老師的注意,反而盲目地向家長投訴、抱怨。結果孩子換來了一頓爆揍。因為他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愛與理解。幼小無助的孩子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對抗發泄。找到根源后,我開始更近一步地接近孩子。我沒有用老師的口吻語氣和孩子溝通,而是選擇跟著他的思維和愛好慢慢拉近彼此的距離。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和我成為了朋友,什么秘密、悄悄話都愿意和我分享。孩子重新走進教室,稚嫩的臉上又露出久違的笑容?!昂每挢垺辈豢蘖耍蠈W開開心心,上課認認真真。他答應我每天會去上課,會完成作業,會拿十個一百分。經過后期的努力,期末考試竟然考了84分。84分對優等生來說不算好成績,但是對于學生豪來說,他所取得的成績是無法用分數來衡量的。我知道他用心了也盡力了。
一個班級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參差不齊。尤其是對待有上進心但意志薄弱的學生,應以表揚為主。這部分學生也常有要求上進的心理趨勢,教者要適時抓住苗頭。盡管改正缺點與取得進步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還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時間上也有一個過程。如果讓這些學生因受委屈,抑或紀律渙散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氣,就會更添了上進的難度。在班級管理中,有這樣的現象會經常看到,雖然有的學生沾染了一些不良習氣,一但他們改變一個環境,進入一個新的集體或者碰上一個呵護、體貼而又負責任的新老師后,就會很容易滋生積極進取的念頭與愿望,其表現就會前后判若兩人。然而積習畢竟難改,有的也一時無法擺脫外界環境的誘惑與侵擾,往往不能持之以恒,那些進步的愿望與念頭也時常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也想改好,也想進步,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言行,缺乏足夠的勇氣與力量,陷入苦悶的心理之中。這時,瞄準最佳的教育時機,抓反復,反復抓,外來的鼓勵與信任就成為他們內心矛盾得以轉化的強大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最佳的方法,對這類學生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正面的鼓勵和引導。教育要取得最佳的效果,就需選擇最佳的教育時機,在最有效、最易發生作用的時間里進行誘導。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即是這個道理。只有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讓一點一滴的成功不斷地匯聚,他們才不斷進步,最終成為班集體中積極的正能量。
教師看學生不能老是光看別人的缺點,一個高明的教師的眼里總能看到一片聰明的學生,一個成熟的教師眼里是沒有差生的。一般來說,心理素質較差、欠缺的學生心理大都比較脆弱。這部分學生面對批評、斥責異常敏感,好勝心更容易受到傷害,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贊許。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一類學生,他們長期得不到表揚而缺乏自信,由于極端自卑而產生逆反心理,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甚至不惜故意破壞紀律,以滿足自身爭勝好強的心理需要。針對這類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易感的心靈適時呵護、引導,避免學生在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上每況愈下。教師不妨換個角度,深入調查、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然后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燈點,借以因勢利導,讓他們在微笑中進步。對這類學生的引導一定要充分建立在對他們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之上,簡單而粗暴的訓斥、過于頻繁的批評,乃至于錯誤的判斷,都會傷及學生的自尊,損害他們的積極性。學生那渴望尊重而又得不到滿足的心理與他們的現實表現會矛盾重重,往往會造成師生之間情感的對立,而此刻教師的尊重與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此外,教師還應適時開展一些團隊活動,讓活動育人,促使他們情緒好轉,心境豁達,身上的積極因素和閃光點容易表現。比如舉辦一些他們喜歡的比賽活動,設置一些容易達到的目標,讓他們經過努力就能獲得成功,從而為班級或小組爭光,久而久之,他們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就會上升、增強。過一段時間,再向他們提出新的要求,一步步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對心理健康氛圍可采用渲染法來營造所謂環境渲染法實質上就是環境育人法,借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一般的方式:一是成立心理輔導室,由專職教師負責,專門解答學生提出的多種心理健康問題。二是設立心理信箱。有一些柔性的不便啟口的問題,學生可書面提出,然后有心理輔導老師做出解釋或個別輔導。三是開辟心理健康宣傳欄。黑板報或墻報方便、快捷,便于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也可以用來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典型的心理困惑。健康的環境便于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呵護的動作,都會換來孩子們的信心百倍、蓬勃向上的精神體驗,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是一個長期磨合的過程。教師特別是對那些心理有障礙學生,要注意研究他們心理上存在的矛盾,按照他們的年齡心理特點,有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讓他們蕩起心理與人格健全的雙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