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松
生產性服務業是衡量一個城市功能和地位的重要標桿,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一方面可以承接來自全球城市網絡的各種資源和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把這種能量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應用于區域內、國內甚至全球的生產服務體系,對促進就業,拉動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實踐證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除了能夠促進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外,還能增強城市持續創新能力,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產生直接和間接影響,從而擴大集聚擴散功能,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和布局。
2010年,成都市武侯區生產性服務業完成增加值158.96億元,比2009年增加了26.76%,年均增幅達到21%以上;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93%,比2009年提高了一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3.73%,比2009年提高了1.26個百分點。然而,從對經濟拉動貢獻率來看,2010年武侯區生產性服務業貢獻率為32.4%,比2009年降低了5.2個百分點。這表明,武侯區生產性服務業處于穩步發展階段,但對經濟拉動貢獻不突出。同時也顯示,武侯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遲緩,對生產性服務業重視程度還不夠。
目前,成都中心城區已進入后工業階段,現代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降低商務成本,改善投資環境。這對于已經具備承接服務業轉移的內部和外部條件的武侯區來說是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應該充分認識到生產性服務業對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性,有效整合自身資源條件,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在中心城區和近郊區布局,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從而有利于增加就業和提高現代服務業競爭力,實現現代服務業進行聚集發展和輻射帶動擴散。
為此,武侯區要站在全新的高度來審視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科技人才匯聚、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宜居、宜商”的良好氛圍和口碑,整合服務資源,創新發展模式,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引進總部經濟、專業服務企業,依托中國女鞋之都加快發展輕工研發設計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聚集發展,增強產業帶動輻射能力,提高現代服務業競爭力,為建設“商務高地、宜居武侯”,爭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示范區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大力發展總部經濟 強化區域經濟合作
從總部經濟自身發展來看,生產性服務業是總部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總部經濟的主要支撐,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
一是規劃制定引導總部經濟聚集發展的支撐政策。市場機制是總部經濟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在發展總部經濟過程中,政府應積極發揮引導而非主導的作用。政府應該制定符合發展趨勢、能對總部經濟形成聚集起到引導作用的財稅政策。同時,政府應該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使企業在公平的環境中自由競爭。要處理好軟、硬環境協調發展的關系,一方面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形成完善的、便捷的交通網絡體系和信息交流通道;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人才、科研資源的培育和法律制度的建設。
二是搭建好人民南路科技商務區平臺。人民南路科技商務區具有總部經濟聚集發展的區位、交通、科技、國際化等優勢,是成都市 “兩軸四片”建設目標中的重要區域。人民南路科技商務區管委會應該在完成區域城市規劃和產業規劃后,轉變職能,不能僅停留于坐等招商,應該主動出擊,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轄區內設立總部和區域性總部。
三是以總部經濟理論構建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實現區域產業和功能的合理分工。按照總部經濟的發展思路,建立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將實現總部所在區域、制造基地所在區域 “共贏”的局面。
健全配套商務服務 適應現代產業需求
一是搭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由政府和社會資金投入,建設樓宇綜合服務平臺,總部企業通用信息服務平臺,提供企業通用信息和地圖服務。同時,完善區域內配套設施和服務,為企業提供信息交流平臺。
二是大力發展中介服務。充分發揮人民南路科技商務區串聯東大街金融街和天府新城金融商務總部區的軸線優勢,以金融機構的活動為依托,努力引進和培育一批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經濟權威機構,著力發展會計、審計、稅務、資產評估、財務顧問等行業;圍繞日益增長的企業發展需求,鼓勵以資產委托管理、企業購并、資產重組、項目策劃、項目投融資、企業管理咨詢、企業形象策劃等為主的投資與資產管理機構聚集;重點扶持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投資與資產管理機構發展,通過設立扶持資金或給予政府補貼的形式,建立會員服務式的針對中小型企業的投資與資產管理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的成本較低的投資與管理咨詢、企業重組業務與人員培訓等服務。
三是大力發展高端人力資源服務。積極引進一批知名品牌的人力資源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以人才引進、人才測評、人事咨詢與策劃、薪酬管理、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等為重點的人力資源服務,提高高層次人才引進能力。發揮武侯區產業基礎優勢,積極發展IT培訓、綜合素質類培訓、管理培訓,致力培育現代服務業緊缺的高端人才,滿足成都市現代服務業和西部制造業優化升級的需求。
注重輕工業研發設計 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一是整合資源,打造輕工設計產業聚集區。在武侯新城利用中心城區僅存的工業用地資源,規劃建設工業設計及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重點引進發展服務輕工業設計、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研發設計、創意設計、產品設計、成果展示交易推廣的載體,培育創意產業設計企業,以項目促進輕工業設計產業聚集發展。
二是完善“武侯建都、周邊建廠”的鞋業發展模式,加快建設“中國女鞋之都”。由于土地資源成本約束,先進生產制造業等紛紛遷至周邊二、三圈層,優化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建廠生產時不我待。武侯應抓住“建都”機遇,圍繞皮鞋、皮革等輕工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產品設計、研發、營銷等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優二促三”;以“一基地,五中心”建設為龍頭,打造輕工研發貿易產業集群。
三是擴大品牌效應,發揮聯動效應。依托“中國女鞋之都”的區域品牌優勢,實施區域鞋業品牌聯盟策略,將整個成都市的鞋業貿易環節集中到武侯新城,爭搶區域鞋業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充實品牌內涵。引導企業從自身的產品開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等多種要素著手,提升各要素的競爭力。依托中國女鞋之都鞋城、皮革城、外銷鞋城等項目,建立鞋業總部貿易品牌基地,對貿易功能的專業化、品牌化打造,提高“中國女鞋之都”的市場輻射力,提升武侯鞋城鞋業貿易在國際國內鞋業貿易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通過品牌的聯動效應,橫向拓展輕工業發展,以高端服裝、服飾總部和產品展覽展示、研發設計為切入口,積極引進一流服飾品牌和項目企業入駐,逐步促進輕工業產業鏈由元單一型、低端型向多元化、高端型方向轉變,形成區域“鞋、服裝、飾品”一站式服務形象,增強輕工業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