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峰,李家紅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雜志社,廣東 廣州 510100)
App是應用程序“application”的簡稱,多指應用于智能移動終端的應用程序,亦可稱為移動客戶端.其實質上是一個包含二進制文件和支持文件的文件包.合法途徑的App可通過手機操作系統開發商運營的應用程序商店在線獲得,例如蘋果公司的 App Store,谷歌公司的 Google Play,微軟公司的 Windows Phone Store以及黑莓公司BlackBerry App World[1].應用程序商店中的部分 App是免費的,絕大部分需要購買.消費者在應用程序商店支付需要下載的App的費用,然后將其下載到移動設備,從而完成App的獲取過程.這里所說的移動設備主要是采用蘋果iOS系統的iPhone、iPad,采用谷歌 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以及采用微軟Windows Phone系統的智能手機和Windows RT系統的平板電腦.根據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的數據表明,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Android占據了 75%,iOS為 17.3%,Windows Phone 為 3.2%[2].
期刊App是指傳統紙質雜志向移動設備的延伸,以適合于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播放和閱讀的新媒體雜志形式.期刊App通過免費的形式,可在前期推廣期間獲得一些雜志體驗閱讀,更多的則是付費下載雜志,屬于應用內支付費用的商業模式.
期刊 App包括兩種類型:第一類是期刊雜志社自行發行的獨立 App,例如《中國國家地理》、《第一財經周刊》;第二類是由第三方期刊整合閱讀,例如讀覽天下、龍源期刊網、閱讀網[3].
(1)多媒體
多媒體技術具有兩個顯著特點:首先是集成性,它有機結合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信息載體,拓寬了信息載體的類型,提高了信息載體的容量,能夠更加簡潔、直觀、人性化的展示信息;其次是互動性,它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身臨其境的場景,人們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控制.
(2)互動交流
互動(interaction)包含兩個要素,一個是用戶(user),一個是系統(system).互動的主要意義是以使用者(用戶)的角度為核心,而不是從系統設計者的角度去切入,關鍵在于能使用戶清楚了解到系統能替用戶做些什么,并協調系統工作.一個成功的互動系統會幫助用戶更簡單、更正確、更迅速地完成操作工程,也能使系統發揮最大的性能并延長使用壽命.例如,當計算機播放一段多媒體動畫的時候,用戶可以通過點擊程序界面的按鈕,實現快進、回放、暫停,而不是讓程序單方面執行下去.互動交流在期刊的運用,使作者、編者、讀者之間可以進行快速的雙向或者多向交流,同時編者可以通過某些程序的應用,掌握讀者的期刊使用情況.此外,互動交流還表現在讀者閱讀時具有更大的主動性和選擇性,還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科技期刊App是指科技期刊出版社(或編輯部),將期刊內容進行重新編輯加工后,采用App封裝的形式,在手機等移動終端操作系統開發商運營的應用程序商店中付費或者免費提供的新媒體雜志形式.科技期刊App的發行主要通過期刊出版社(或編輯部),自身獨立開發單獨發行,以及第三方運營平臺制作發行的形式.
科技期刊的職責是探索科技理論、引領學術方向、傳播學術思想,提倡學術創新,促進學科建設,推廣學術成果,交流學術和技術經驗等.這些職責決定了其明顯區別于一般的科普或者時尚類期刊.對于傳統的以紙質出版物為主的期刊來說,App不僅實現了全方位交互性的拓展與延伸,還彌補了紙質期刊在多媒體方面的缺陷.相對于App Store中已經獲得成功的時尚類、財經類期刊來說,科技期刊具有幾方面的應用價值.
(1)拓寬期刊的受眾面及期刊的發行渠道.科技期刊的學術性特征決定了其受眾群體是小眾化受眾.傳統科技期刊的發行,除了提供給作者以及有關管理部門外,在郵局的發行量微乎其微,部分科技期刊的發行量甚至是個位數.事實上,科技期刊的潛在受眾群體,例如大專院校的師生、科研單位的研究人員、相關企業的技術人員等,都由于雜志價格過高或者獲取途徑的不通暢因素,沒有成為期刊的受眾群體.從年齡分布來講,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更習慣于App期刊的便捷閱讀體驗,擴大期刊讀者的受眾面有助于發展年輕的受眾群體與紙質期刊讀者群體形成互補,在年齡層面實現層次化的讀者覆蓋.傳統紙版雜志不論是郵發還或是自辦發行,紙版雜志到讀者手中必然經過多個環節,不僅會形成較高的物流成本,既影響期刊定價對作者購買還存在一定的障礙.由于發送和接受兩端形成的時間差,這對時效性強如時事新聞類雜志的影甚大.以互聯網和無線通訊為傳播和發行手段的期刊App,實質上將物流轉變為信息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期刊的發行渠道也得到了拓寬.
(2)減小地域性和印刷發行時差的影響有助于期刊內容的優化.從地域性來講,科技期刊傳統的就近投稿的習慣形成了相當數量在特定地理區域有影響力的期刊,這種期刊往往形成了近親繁殖的學術問題,刊載的文章內容趨同化嚴重,既降低了科技期刊的學術價值,又不利于全國范圍的學術交流.應用程序商店作為一個國家(地區)范圍內共通的內容提供商,抹去了地理范圍的限制,甚至可以通過在不同國家(地區)的商店上架,實現全球范圍的傳播.從時間性來講,傳統出版的紙質期刊從編輯加工,到計劃印刷出版,然后再通過各種發行途徑到達讀者手中需要相當長的時間,App能很好地解決這一時差問題.但期刊內容定稿出版后通過網絡技術,將當期雜志內容以最快速度自動推送到每位讀者手中,實現出版與閱讀的“零時差”[4].
(3)滿足移動互聯網環境中閱讀方式的新變化.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在零碎時間,看紙質報刊期刊的人越來越少,手捧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的越來越多.科技期刊作為一種技術內容需要多途徑展示期刊類型,傳統出版受紙質印刷的限制,最多能夠做到彩色圖片印刷.但一些操作性很強的技術過程,例如化合物的制備過程、設備的安裝過程以及醫學手術方法,用傳統的紙質期刊無法體現;需要高清展示的圖片,例如醫學期刊中的病理學圖片、影像學圖片等,由于受版面的限制,可能只占了很小的版面空間,讀者不容易看清.通過App引入多媒體以及高清彩色圖像,能幫助讀者獲取更真實的信息.
(4)增加期刊廣告盈利及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增加期刊收入.現在越來越多企業重視發展App的廣告業務,作為內容提供商的期刊App只要專心做內容,提供優質的閱讀體驗,便能吸引更多的廣告,增加廣告收入.科技期刊來說,通過App的方式提高了期刊的訂閱量,極大改善科技期刊僅靠作者版面費盈利的不足,同時又省去了印刷和發行的費用.科技期刊可以通過前期采用免費形式讓利讀者,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便于讀者獲取內容,這容易吸引新的廣告客戶投放期刊 App,從而提高廣告的價格競爭力.也可以對紙質版廣告客戶進行增殖服務,例如對在紙質版有廣告合作的客戶再次投放網絡廣告給予一定的優惠或者進行專欄冠名等,可提升廣告收益[5].
隨著4G通信技術的不斷成熟提升,必然進一步擴大移動互聯網、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的科技期刊App化的應用價值潛力巨大,前景光明.
:
[1]維基百科.維基百科英文版:Mobile app[EB/OL].(2013-06-09)[2013-06-12].http://en.wikipedia.org/wiki/Mobile_app.
[2]IDC: 一季度 Android、iOS 占全球智能機出貨 92%[EB/OL].(2013-05-17)[2013-06-12].http://www.idcps.com/News/20130517/54609.html.
[3]徐冰青,趙榮嬌.APP 雜志開發與應用趨勢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13):52-55.
[4]文艷霞.移動互聯環境下的 App 與期刊 App[J].出版發行研究,2012(9):82-85.
[5]張靜.科技期刊借助數字化手段提供增值服務探析[J].編輯學報,2013,25(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