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婷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學報編輯部,廣東 廣州 510300)
隨著全國期刊改革的提出和深化,高校學報的發展將面臨一次嚴峻的挑戰.而編輯作為高校學報發展的微觀主體是否能夠很好地應對這種變革呢?本次研究試圖從心理學的視角,以自我效能感的調查和分析為切入口,以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為調查對象,以期較為全面地了解編輯自我效能感的總體情況以及影響因素,并相應提出對策.
“自我效能感”這個概念和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最早提出來的,他認為“自我效能是個人對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種行為的期望和信念”[1].根據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自我效能感對個人的工作成效和生活狀態存在顯著的影響,例如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那么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的自我效能感現狀如何呢?影響其自我效能的因素有哪些呢?
本研究根據班杜拉提出的編制自我效能量表的原則,編制了《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自我效能感問卷》.在量表的編制過程中,在近年來有關的編輯學研究的基礎上[2-6],選擇了編輯工作的幾個方面作為自我效能感測量的維度:遠景規劃、日常工作以及應對變革.
同時,為了了解自我效能感對于編輯的影響,還編制了《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工作滿意度問卷》,試圖探討編輯的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因為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工作滿意度是編輯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態度,是對編輯各項工作的反應.
本次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以廣東省高校(包括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高職院校和民辦高校)學報(包括公開發行和內刊)編輯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85份,回收率為56.7%.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如下:從性別來看,男性占44.9%,女性占55.1%;從年齡構成看,35歲以下占30%,36至45歲占51.43%,46至55歲占15.71%,55歲以上占2.86%;從學歷構成上看,大專學歷占1.45%,本科學歷占27.12%,研究生學歷占了71.43%;其中公開發行的學報占70.6%;重點本科學報占18.8%,普通本科學報占44.9%,高職院校學報占34.8%,民辦院校學報占1.5%.
本研究對自我效能感的調查采取的是七點計分法,1、2、3、4、5、6、7分別代表完全能夠、幾乎能夠、基本能夠、說不清楚、基本不能、幾乎不能、完全不能,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低.將問卷進行整理輸入后,用SPSS(11.0)進行統計分析.
通過對問卷內容進行因素分析,得出了高校學報編輯自我效能感三大因子,一是遠景規劃,包括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為學報的發展提供大家認可的目標和遠景;通過各種方式為學報樹立良好形象;形成自己學報的特色;二是日常工作,包括處理好作者與審稿專家的關系;提高學報的編輯質量;充分調動作者積極性;協調和處理日常工作,應付工作壓力;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促進合作;三是應對變革,包括處理好各方面的工作,成為一個優秀編輯;積極面對變革,提升編輯素養;隨時掌握國內外學術新動向,為學術創新做出貢獻;有較強的精品意識,從學術和技術水平上嚴格把關;對學術不端之風能保持自律.
對于編輯的工作滿意度的調查采取的是五點式計分法,1、2、3、4、5分別代表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較不滿意、很不滿意,分值越低滿意度越高.內容包括:一是學報發展狀況,包括學報的發展前景、學校的支持、辦刊條件、學報的社會影響力;二是工作環境,包括工資及其他收入水平、專業深造的機會、領導的支持、編輯工作的挑戰性.三是人際關系,包括與同事的關系、與領導的關系以及學報編輯部的工作氛圍.通過SPSS(11.0)進行統計分析,以此了解工作滿意度與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自我效能的關系.
在自我效能感的調查量表中,第13題是測量編輯的總體效能感,“作為編輯,您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在您所在學報處理好各方面的工作,成為一個優秀編輯?”結果表明,18.57%的編輯回答“完全能夠”,41.43%的編輯回答“幾乎能夠”,而回答“基本能夠”、“說不清楚”的分別占32.86%和7.14%.按七級評分法,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的總體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為2.35(見表1),這一結果說明編輯的自我效能感總體表現是比較高的.
通過對各個項目的選擇百分比和平均得分進行詳細分析,根據各個項目的平均得分從高到底進行排序(見表1),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低,同時計算出各個因子所包含項目的平均得分:因子1(遠景規劃)是2.14,因子2(日常工作)是1.73,因子3(應對變革)是2.15.因此,可以看出,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的自我效能感從低到高的順序是:因子3(應對變革)、因子1(遠景規劃)、因子2(日常工作).

表1 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狀況 %
通過交叉統計分析發現,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而在學校級別、學報類型存在顯著差異.如在性別方面,在“成為優秀編輯”的平均得分上可以看出,女性編輯的平均得分是2.27,男性編輯的平均得分是2.42.而編輯的學歷對編輯的自我效能感能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成為優秀編輯”項目的統計中發現,不同學歷的編輯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即學歷越高,編輯的自我效能感越強.在因子1(遠景規劃)和因子3(應對變革)方面也存在極顯著差異,P值均小于0.01.這可能是高學歷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的自信.另外,學校的級別和學報類型對編輯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只在某些方面表現出顯著差異.如學校的級別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在因子2(日常工作)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是在因子3(應對變革)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學校級別越高,編輯在應對變革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越強.可見,學校的地位能給他們帶來外在的光環和事業發展便利,從而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關注學報和自身的發展.而學報的類型(內刊或公開發行)對編輯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在因子1、因子2、因子3的表現中都存在顯著差異,P值均小于0.05,這也是符合目前高校學報內刊的發展狀況的.
本次調查通過題目:“總體來說,對編輯工作的滿意度如何”來了解編輯的工作滿意度的總體情況,統計結果顯示 (見表2),7.14%的編輯感到非常滿意,51.43%的編輯感到比較滿意,34.29%的編輯感到一般,而有7.14%的編輯感到較不滿意,很不滿意的百分比為零.通過五級評分法,編輯的總體滿意度平均得分為2.28,表明編輯的工作滿意度總體較高.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編輯工作滿意度的三個因子各個項目的平均得分分別為:因子1(學報發展狀況)為1.96、因子2(工作環境)為2.09、因子3(人際關系)為1.79.得分越高表明編輯的滿意度越低,可見,編輯的工作滿意度從低到高的順序分別是:因子2(工作環境)、因子1(學報發展狀況)、因子3(人際關系).
最后,將編輯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滿意度進行相關分析,Person相關系數為0.278,P<0.01,從而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愈高的編輯,他的工作滿意度也愈高,反之亦然.

表2 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工作滿意度項目統計表
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的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較高,其中,日常工作的平均得分最低,為1.73,認為自己能夠勝任編輯的常規工作,但是遠景規劃和應對變革的平均得分相對較高,分別為2.14、2.15,對自己的能力判斷和作為學報編輯部成員的責任感方面處于模糊狀態.
編輯的自我效能感同時受到自身的條件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學歷較高的編輯自我效能感較高.學校級別和學報類型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是因為好的學校和公開發行的學報能為編輯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平臺,從而使他們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
編輯的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滿意度存在明顯的正相關(P<0.01).廣東省高校學報編輯的工作滿意度較低的項目體現在工作環境和學報發展狀況兩個因子上,而在人際關系因子上滿意度較高,這也是編輯在日常工作因子上自我效能感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編輯的工作環境和學報發展狀況對自我效能的影響不可忽視.
新聞出版部署及當地的新聞出版局、省教育廳應該重視高校學報建設,多給予科研經費和項目支持,提高高校編輯的社會地位,認可高校編輯的工作成果;多給予普通院校學報和內刊對等的發展機會和公平的平臺.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一個重要來源是行為的成功經驗.編輯的成功經驗能夠影響其良好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特別是應該給新編輯和年輕的編輯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和平臺,并提供多次試誤的機會,寬容其過失,避免一次失敗所導致的凡事歸因于自身能力不足的定向思維,從而逐漸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另外,需要提高年度繼續教育培訓和專業進修的技術含量,真正提升編輯的素養.只有編輯自身變得更加優秀,其自我效能才不會過多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
學校應重視學報編輯部的建設,加大經費投入,提高編輯待遇.同時在全校范圍內提高編輯工作的重要性和公眾的認可度.學報編輯部的管理者應努力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型組織氛圍,充分激發編輯的主人翁意識,積極為學報的發展建言獻策.同時創造條件鼓勵編輯自我提升,提高編輯的成功期待,并努力讓編輯走上成功,這對提高編輯群體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影響.因為相關研究表明,觀察相似的人的成功,能使其相信自己也同樣擁有成功的能力,從而提高觀察者的自我效能感.
編輯自身要積極尋找更多的機會自我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技能儲備,獲得他人的良好評價;學會更加客觀地判斷自己的能力,做更加科學的工作成敗歸因.因為對行為的不當歸因往往會導致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如當行為失敗的時候歸因于不可改變的因素,那么自我效能感會相應降低.如果歸因于努力程度不夠或方法使用不當這些可改變的因素則不會降低自我效能感.編輯需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特別是受到外在不利因素影響的學報編輯更應該發現自己和所在學報的優勢,正視不足,揚長補短.
: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修訂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34.
[2]黃政,郝希春.關于科技期刊編輯質量考核的思考[J].編輯學報,2011,23(4):292-293.
[3]楊闖.編輯主體意識與編輯職能轉型[J].中國編輯,2011(5):27-31.
[4]張宏飛.當代編輯需要強化的三個意識[J].出版發行研究,2012(1):34-36.
[5]李嘉.學報編輯在學報學術質量上的作用與作為[J].出版發行研究,2011(3):68-69.
[6]楊紅梅.高校學報編輯的角色變遷及其基本定位[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75-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