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薇,王淑華,徐 濤
(1.麗水學院 a.商學院;b.理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2.麗水高市中心學校,浙江 麗水 323000)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幫助新生解決“新生適應不良綜合癥”,使他們能以平穩(wěn)的心態(tài)開始大學的新生活。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傳統(tǒng)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以講座為主,這樣的做法主要是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單相灌輸教育,不能充分調動新生的積極性。因此,選擇一種合適的方式進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急需探索的一個問題。[1]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的一種形式,它以團體為載體,讓參加成員互相交往,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與人際互動,使成員在互動體驗中成長、學習、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適應的助人過程。[2]團體心理輔導與個體咨詢相比,具有涉及面廣的優(yōu)點,與講座相比,具有高參與性、互動性和實效性的特征。
麗水學院商學院2012級429名新生參加了團體輔導,發(fā)放問卷429份,回收有效問卷387份。其中男生115人,女生272人,年齡為17~22歲。
自編新生團體輔導情況反饋表,題目內容涉及團體成員對團體的滿意程度,對團體活動的看法、收獲、行為變化狀況等內容。在團體輔導活動結束后完成此表。
研究中,根據(jù)相關心理學理論,結合認知、討論、自我探索、團體合作等策略,設計新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一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時間為2個小時,由筆者帶領開展活動,輔導的目標為解決新生適應問題,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學生活。
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一般可分為初始階段、工作階段和結束階段三個過程。在初始階段,班級新生之間不熟悉,對團體輔導的形式又比較陌生,會產生焦慮和不安的情緒。因此,在方案設計中,選取了兩個熱身活動“大風吹”和“雨點變奏曲”,通過輕松愉快的游戲緩解新生的緊張與不安,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團體活動中。接下來的工作階段由五個主題活動組成,分別是:①“微笑握手”。讓新生在短時間內向更多的同學打招呼,并作簡單的自我介紹,對新同學有初步的認識。②“無家可歸”。讓新生體驗到團體對個人的重要性,當一個人被孤立于團體之外時,會產生失落、沮喪等負面情緒,因此新生需要積極融入新的團體中。③“我和我的大學”。讓大家寫出自己進入大學后的四個最:最高興、最擔心、最滿足、最煩惱,通過交流讓大家知道有迷茫和困惑是正常的,在這個集體中很多人有著同樣的感受,自己并不孤單。④“心有千千結”。通過這個活動讓新生體驗當團體遇到困難時,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解決難題。⑤“同心圓”。通過這個活動增強大家的團體合作意識,營造團結和諧的氛圍,為了團體的目標,大家都貢獻自己的力量,誰都不愿意拖后腿,當在大家的努力下同心圓終于形成時,每一位成員都能體會到集體榮譽感,以次增強集體凝聚力。在結束階段,伴隨著《相親相愛一家人》的音樂,新生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增強對班集體的認同感。
通過對回收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有95.7%的學生認為參加本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所收獲。有65.2%的學生認為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認識了班里很多學生,能幫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體。有27.5%的學生認為通過團體輔導活動放松了身心,調整了心情。有7.3%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參與中學到了一些心理學知識。有64.3%的學生認為團體心理輔導有意義,并且有39.7%的學生認為有必要繼續(xù)在新生中開展類似的心理輔導活動。此外,對“如有機會,你還會參加類似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嗎?”這一問題,接近六成的學生選擇了還會參加。對于最有收獲的活動環(huán)節(jié),41.7%學生選擇“心有千千結”,有學生說:“一開始我覺得我們根本不可能解開這么復雜的結,可是團隊里的學生都很積極,當看著那么多的結在我們的努力下一個個打開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地自豪。”也有23.4%的學生選擇“我和我的大學”活動,有一位女生說:“我原來對自己所學的專業(yè)不了解,非常擔心自己學不好,怕影響以后就業(yè)。經過這個活動,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有很多學生都和我一樣對未來充滿迷茫,我就不那么緊張了?!边€有18.9%的學生認為“同心圓”這個活動讓自己收獲很大,有學生說:“最后當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成功坐在后面一個學生的腿上時,我們都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眻F體輔導結束后,新生都表示通過參加活動,感受到了班級的凝聚力,學會了在新環(huán)境中與人交往的技巧,增強了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力。
通過對大一新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實證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團體心理輔導對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良好的效果,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新生剛入學階段是熟悉與適應環(huán)境,結交新朋友的關鍵時期。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為新生營造一個真實、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開展“大風吹” “雨點變奏曲” “微笑握手”等活動可以使新生在短時間內熟悉環(huán)境,學會人際交往技巧。在活動的分享交流、討論階段,可以讓新生自由表露入學以來的心理感受,使他們明白剛進入大學的迷茫和不適應是大多數(shù)同學所共有的現(xiàn)象,不必過分擔心。通過集體交流,使個體獲得適應大學生活的有效經驗,從而縮短新生的入學適應時間。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F(xiàn)在高校新生都為90后,他們的普遍特點是自我意識強、缺乏團隊合作意識,而高校實施的學分制教學,也削弱了班級的教育與管理功能,很難使學生對班級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在團體心理輔導中,通過開展“無家可歸” “心有千千結”“同心圓”等活動,能讓新生在體驗到團體合作力量的同時,學會在團隊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增強對班級團體的信任和歸屬感,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建設。
大學階段,學生處于充滿新任務、新挑戰(zhàn)的重要成長期。特別是大學新生,他們往往認為自己遇到的問題很獨特,從而感到孤單和迷茫。通過團體心理輔導開展的“我和我的大學”等活動,可以使他們有機會發(fā)現(xiàn)其實個體遇到的問題并不特殊,而且在分享的過程中可以使他們獲得認同感,獲得“原來我和別人一樣”的體驗,同時也令他們對自己、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更多、更深的認識,對他們順利度過適應階段,具有很大的幫助。
由班主任或輔導員帶領班級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為新生提供溫馨、輕松的團體氛圍。通過團體活動的開展和交流,有利于縮小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建立平等互信的關系。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活動中及時發(fā)現(xiàn)有心理問題的新生,以便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總之,團體心理輔導是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在實際應用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因此,要進一步開展新生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研究,為高校進一步推廣新生團體心理輔導打下堅實基礎。
[1]程媛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綜述[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12,25(1):59-62.
[2]沈瓊.團體輔導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2):142.
[3]鄢呈玥,蔣宇.團體輔導在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初探[J].社會心理科學,2007,22(Z1-2):236-238.
[4]王光炎,王佳,李繼國,等.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8):72-76.
[5]樊富珉,何瑾.團體心理輔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2-13.
[6]白羽.改變心力——團體心理訓練與潛能激發(fā)[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6:149-151.
[7]王志紅,鄔明朗,揚眉,等.新生入學心理教育的實證分析[J].山西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7(S3):147-149.
[8]孫愛芹.參與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J].煙臺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16(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