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經濟危機對犯罪的影響

2013-08-15 00:53:58王勇哲
河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青少年國家

王勇哲

(河南省南陽市公安局,河南南陽473004)

經濟危機是生產能力過剩——生產能力大于實際消費能力——的結構性矛盾突然顯化和爆發的反映,是工業化、市場化國家都難以避免的一種經濟現象。在犯罪研究領域,已有權威說法認為經濟危機必然通過失業率和貧困率上升等導致犯罪增多。目前,我國已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市場化,某些行業的生產能力過剩以及中下階層實際消費能力不足的情況引人注目,而對外貿(主要是對商品出口)的依賴度之高更使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具有深刻的聯系,以至于很難避免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因此,通過對大跨度實證資料的整理,①文中數字分別搜集于不同資料,成組的數字還大都是由搜集于不同資料的數字組合而成。這些資料分別為:[英]彼得·R·柯克斯著《人口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徐建主編《青少年犯罪學》,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前蘇聯]茨維爾布利等編《犯罪學》,群眾出版社1986年版;[俄]道爾戈娃著《犯罪學》,群眾出版社2000年版;[意]恩里科·菲利著《犯罪社會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陳顯容、李正典著《犯罪與社會學對策》,群眾出版社1992年版;李田夫主編《犯罪統計學》,群眾出版社1988年版;王大潮主編《世界經濟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4年版;褚保一等主編《經濟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版;《各國近況》,世界知識出版社1975年版和1979年版;公安部編印的有關資料以及近幾年來的《參考消息》等。由于一一注釋殊為不便,所以,大都沒有加注出處。對由此給核實數據造成不便,深表歉意。加深對經濟危機與犯罪之關系的認識,預測今后若干年國際國內經濟和犯罪走勢,對深化經濟危機對犯罪的影響的認識,豐富有關的犯罪學理論,以及正確評價相應時期的控制犯罪的措施的作用等,都有一定的意義。

一、經濟危機和犯罪走勢的實證資料

1825年,英國政府此前的刺激經濟的措施難以維系,國民對經濟增長信心普遍下降,股票價格猛跌,信用關系破壞。次年,大量商品積壓,物價暴跌,70多家銀行破產倒閉,形成本國也是世界上的首次經濟危機。②1817年英國就出現了生產能力過剩、失業率上升等情況。為此,國會通過了200萬英鎊的工程撥款法案,進行運河、港口、道路、橋梁建設,但次年仍發生了工業化以來的第4次生產下降。只是由于這次和以前的生產下降幅度都較小,所以,學界仍把英國1825年這次經濟危機說成是該國和世界的首次經濟危機。此后,有關國家又分別于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7年、1921年、1929年、1937年、1948年、1957年、1964年、1973年、1979年、1991年、2008年,爆發過持續時間、涉及范圍各有不同的20余次經濟危機。①由 于認定經濟危機的標準不同,所以,不同資料對迄今為止世界發生了多少次經濟危機有不同說法。這里是采納比較普遍的說法。其中,1847年起源于英國的經濟危機波及其他國家,被稱為首次世界經濟危機;1873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以持續時間長達5年之久被稱為“長蕭條”;1929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以涉及國家之多、經濟降幅之大,被稱為“大蕭條”;爆發于197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在西方國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停滯性膨脹”,是經濟危機的階段性變形,②上世紀70年代之前的經濟危機都有明顯的危機、蕭條、復蘇和高漲等四個階段。危機階段是商品積壓,物價走低,大批企業因無力清償到期債務而倒閉,生產驟降,失業增加;蕭條階段是經濟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復蘇階段是生產恢復性增長,物價回升,失業率回落;繁榮階段是生產快速增長,物價上漲,就業率升高等。凱恩斯主義盛行后,各國在危機階段實行增加貨幣和公共開支等反危機措施,使危機階段生產降幅減小,蕭條階段縮短,較快進入復蘇,而繁榮階段增長率較低。進入上世紀70年代后,西方國家生產過剩矛盾更加突出,失業率居高不下,反危機措施又推高了通脹率,出現了被稱為“停滯性膨脹”(簡稱“滯脹”)的失業率和通脹率居高不下的經濟態勢,經濟危機的階段性也變得模糊起來。凱恩斯主義受到嚴重挑戰,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開始大行其道。而爆發于2008年的經濟危機則使世界經濟出現戰后首次下降,成為僅次于大蕭條的世界經濟危機。

那么,上述經濟危機爆發之后有關國家的犯罪走向都有哪些變化呢?

爆發1825年經濟危機的前5年,英國英格蘭和威爾士被逮捕犯罪案件僅增加了5.3%,而此后5年卻增加了19.8%。1830~1835年上述兩地被逮捕犯罪案件年均增幅不到3%,而1835~1840年這5年中,被捕案件年均增幅則接近6%。其中原因,也極可能是在發生1837年經濟危機后的3年中,兩地犯罪劇烈增多,從而拉高了整個5年的犯罪年均增幅。1846年上述兩地受到刑事控告和定罪人數僅比1845年分別增加3.31%和4.26%,但在發生1847年經濟危機的這一年,被控告人數和被定罪人數的增幅就分別擴大為11.39%和15.77%。次年,被控告人數和被定罪人數的增幅仍分別達7.09%和5.93%。1854~1856年上述兩地被控告犯罪人數和被判有罪人數持續大幅下降,但在1857年這個又發生經濟危機的年份,也轉為分別增加4.28%和3.89%。另外,1950年到上世紀70年代末的30來年,是英國發生經濟危機頻率最高的時期,該國犯罪由46萬起增為260萬起,增速也分別高于此前30多年和此后的30多年。③英 國若干年份納入警方統計的罪案數:1921年10.7萬起,1950年46萬起,1975年198萬起,1977年260萬起,1984年250萬起,上世紀90年代約500萬起,2003~2004年590萬起。這種經濟危機頻度越高、犯罪年均增幅越大的現象,也至少是在暗示經濟危機與犯罪之間具有重要的正相關聯系。

美國經濟在1921年經濟危機中受到重創,工業生產劇降22.7%。當年,該國出現監獄“人滿為患”的情況,現代監獄制度“面臨崩潰”,犯罪問題成為媒體和民眾關注的熱點。同英國相似,從二戰結束到上世紀70年代末,也是美國經濟危機發生最為頻繁、犯罪增速也最快的時期。其中,1952~1980年納入統一犯罪報告的案件由140萬起增至1300萬起,年均增幅達9%。1969~1970年經濟危機期間,各種犯罪案件由502萬起增為557萬起,增幅達10.96%。④另 有資料說1969年到1970年美國犯罪案件數量是由502萬起增為810萬起,同比升幅高61%。筆者認為在犯罪統計口徑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如此之大的年度犯罪上升幅度是不可能的,故這里未采納此種說法。特別是1990年第三季度和1991年第一季度,雖然只是相繼出現了2.1%和1.3%的生產下降,但犯罪案件數量卻由1990年的1350萬起增為1991年1480萬起,同比增幅達9.6%,成為1984~2000年16年中極其少見的大幅增加年份。另外,在1850~1904年的50多年中美國發生經濟危機的次數較少,犯罪案件增加不到15倍;而在1904~1960年的50多年中,美國發生經濟危機的次數增多,犯罪案件增加了31倍。就是說,也存在著經濟危機頻率與犯罪上升幅度相聯系的情況。而與上述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沒有發生經濟危機的年份,美國犯罪很少大幅增加,并有過間斷性下降。譬如,1962~1968年美國沒有發生經濟危機,犯罪案件的增加幅度也很小,⑤其中的1960年~1966年,犯罪案件由316萬起增為338萬起,年均增幅不到1%。而聯邦和州監獄囚犯從21.9萬降為18.7萬,⑥上世紀80年代美國刑事政策和緩,判刑率下降,因此,并不能根據囚犯減少斷言罪案減少。相反,1982年以來在押犯增加幾倍而犯罪案件僅增20%,也與1981年里根出任總統后刑事政策趨于嚴厲,判刑率上升而平均刑期增加有關。1983~1990年和1993~2001年美國兩創戰后經濟繁榮的月數紀錄,該國犯罪案件也是小幅波動或持續下降。1990年犯罪案件達1350萬起,是在此期間犯罪仍有增多的年份,但年均增幅也不足1%。

經濟、社會等因素都與英美相似的許多其他國家,也都有經濟危機發生后或頻率增加時期,犯罪增多或大幅增多的情況。在1845~1848年的嚴重經濟危機中,歐洲弗郎德勒地區(分別在比利時、法國和荷蘭境內)的犯罪增加了87%。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法國、德國、意大利及斯堪的納維亞,也都是經濟危機頻率增加、程度加深,犯罪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增長。特別是1975年前后,芬蘭的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水平都已趕上挪威,青少年比重也不再明顯上升,但基本沒有受到1975年經濟危機影響的挪威,犯罪上升趨勢趨于停止;而受到這次經濟危機嚴重影響的芬蘭,犯罪仍在大幅上升。另外,日本在戰后至1982年的30多年中,犯罪案件一直是在波動中保持大致穩定,而1953年、1965年、1970年、1973年、1980年的幾次經濟危機發生后,犯罪案件也都是由下降轉為上升或以更大幅度上升。譬如,1953年日本犯罪同比下降3.7%,而在發生經濟危機的1954年,發案數即轉為小幅增加,次年又大增8.68%。1965年發生經濟危機后,發案數在次年增加了29.2%。1973年發生經濟危機后,發案數在次年增加了40.3%。1980年經濟危機發生后,發案數持續5年增加,連破戰后最高紀錄。1991年經濟陷入“失去的十年”后發案數也是一路上升,2003年達273萬起,為戰后最低年份的2.3倍之多,等等。

然而,對先后爆發于1866年、1882年、1890年、1907年、1937年、1948年、1957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卻一直沒有找到有關國家犯罪增多的資料。特別是爆發于1873年的“長蕭條”,雖然先后波及歐洲、美洲和亞洲的10多個國家或地區,并首次出現了重工業生產下降,馬克思還說它標志著自由資本主義已經達到了頂點,但已有資料中都沒有關于犯罪趨勢變化的描述。由于通常都是在犯罪明顯增多時期才會形成并保留較多關于犯罪的報道、報告或政府文件等,而在犯罪平穩或下降時期則大致相反,所以,如果不是當時有關國家尚無犯罪統計以及筆者在搜集資料上仍有重大遺漏的話,則可認為有關國家在相應年份并未出現犯罪增多或明顯增多。另外,發生于1929年的“大蕭條”是迄今為止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又是受“大蕭條”影響最重的國家。①從 1929年第4季度到1933年第1季度,美國連續出現14個季度的生產下降,國內生產總值由1928年的1044億美元降為410億美元,家庭平均收入由2300美元降為1500美元,分別下降47%和35%。然而,不同資料對“大蕭條”發生后美國犯罪的走勢的說法,也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而最可能接近實際的,是在此期間美國犯罪的真實走勢,很可能是成人犯罪增多,兇殺犯罪發案率大幅增加,但青少年犯罪有所下降,全部犯罪下降或是沒有大幅上升。②綜合有關資料,關于大蕭條期間美國犯罪走勢的說法,有的是大蕭條發生后美國犯罪率直線上升,有的是大蕭條并未引起美國犯罪率上升,有的是大蕭條發生后美國犯罪率大幅下降,有的是成人犯罪增多而青少年犯罪減少,有的是兇殺案在一戰期間減少后逐年增多,在1933年達到峰頂,當年兇殺犯罪發案率直到1986年才被超過,等等。這里關于大蕭條期間美國犯罪走勢的描述,主要是根據美國學者布拉特應我國公安部邀請來華講學的資料形成的。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由于其他說法多出于非專業書籍和專家學者,而且大都語焉不詳,而布拉特則是美國犯罪問題方面的專家,其來華講學資料中涉及的內容也應當是嚴肅和比較權威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形成的有關數字,基本不存在由于時間較遠而發生錯訛的問題。然而,這些數字所顯示的,也是各國犯罪有增有減而不是都有明顯增多。其中,最有趣的是,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后,新興市場國家大都只是出現經濟增幅下降而非總量下降,失業率升幅也大都較小,但卻有較多國家出現了犯罪增長或明顯增長。譬如:2008年、2009年南非經濟并未出現明顯下降,但連續兩年的犯罪率都有所上升,到2010年后才轉而減少。俄羅斯經濟只是出現短暫下降,但在2009年4月的調查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有75%的人有不安全感,農村地區也有38%的人對犯罪率上升感到不安,這也可解讀為在經濟危機發生后犯罪有所增多。③對 該國此后犯罪率變化趨勢,認為將保持穩定或仍會上升或有所下降的,分別占受訪者的40%、39%和7%。我國在2009年仍有9%的經濟增長,經濟增幅只下降1個多百分點,失業率僅上升了約3%。④2 008年中國有勞動年齡人口9.45億,占總人口的71%。其中就業77480萬人,就業率約82%。當年統計失業率只有4.5%,但該數字是以城鎮登記失業人數計算的,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則全被視為就業人口。這里說2009年我國失業率上升3%,是根據農業部估計的2009年春節前因失業而返鄉的農民工數(1600萬至2500萬)占全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計算的。但當年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卻分別達530萬起和990萬起,同比增幅分別達10%和20%以上。

而與新興市場國家不同的是,雖然發達國家在危機發生后普遍出現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等情況,⑤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后,美國失業率曾達9.2%,歐元區失業率曾達9.9%,都與1973年至1982年的幾次經濟危機大致相同。在1973~1975年、1980~1982年的經濟危機期間,美國失業率分別達9%和10.8%。其中一些國家還發生大規模游行抗議活動,但犯罪走勢大都沒有明顯變化。其中,美國失業率在2008年秋后一路上升,2009年10月達10.1%,創1984年后新高,比危機前高5個百分點,達17%勞動年齡人口失業或就業不足,還有學者認為該國貧富差距擴大已使整個國家分裂成富人和窮人兩大部分,社會似乎沿著中心線裂開,構成國家文化基礎的中產階級變得支離破碎,而“99周人”更是深感憤怒等,①美國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為26個星期,一些州可延長20個星期。如果仍找不到工作的,還可領取最長53個星期的聯邦政府緊急失業補償金。因此,失業者最長可領取99個星期的失業保險金和失業補償金。“99周人”即連續失業超過99個星期、失去領取失業保險金資格者。但2009年、2010年的犯罪率都仍在繼續下降,②2009年和2010年美國犯罪的具體變化情況是:2009年的暴力案件同比下降5.5%,財產案件是連續7年下降;2010年各種犯罪又下降2%以上。連創上世紀70年代以來犯罪率最低的紀錄,目前的犯罪率僅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半左右。有人驚嘆“這一現象打破了經濟不景氣時犯罪率上升的規則”。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歐洲失業率都在10%左右,比危機前高4個百分點,各國犯罪率也是有升有降。其中,2009年英國犯罪數量仍然保持下降態勢,且同比降幅達9%,犯罪率也創30年以來的新低,③關 于2008年英國犯罪的增減變化,英國警方和“英國犯罪調查”的數字有所不同。前者是2008年各種犯罪下降5%,扒竊案下降,殺人案創20年新低;而后者是偷包、扒竊增加1/4,盜竊自行車增加22%,只有暴力犯罪微降。對“英國犯罪調查”的犯罪數據大于英國警方公布的統計數,學者瑪麗昂·菲茨杰拉德解釋說,經濟衰退本身就預示著財產犯罪增加,警方統計的犯罪下降是更多被盜者沒有報案造成的。有學者說這表明經濟危機并未導致犯罪上升。西班牙是受此次危機影響較大的歐盟國家之一,失業率在2009年6月達17.8%,2010年7月達20%,分別比危機前高5個和7個百分點,但2009年的犯罪案件在2008年下降的基礎上又下降2%,并創近10年的新低。希臘失業率在此次金融經濟危機后上升5個百分點以上,達15%,而青年失業率在2008年12月達28%、2010年7月達33%(比危機前高10個和15個百分點),2009年12月發生的以失業青年為主的游行示威還演變為該國數十年來最為嚴重的騷亂。但是,直到2011年8月和9月,該國才出現犯罪被捕人數大幅上升的情況。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法國犯罪案件增加了0.02%,但這完全在統計誤差范圍之內。葡萄牙犯罪案件在2008年達41.2萬起,同比上升10.9%,是已知歐盟國家中犯罪增幅最大的國家。但由于這次金融經濟危機是在2008年第四季度才波及歐洲的,所以,這種增長也可能是其他因素所致。

考慮到2002~2008年歐盟各國暴力犯罪平均上升6%,其中法國和意大利分別上升15%和30%,而發生此次經濟危機后有關國家的犯罪沒有繼續增加,就更值得對以前關于經濟危機對犯罪影響的說法進行反思,以期獲取更全面或深刻一些的認識。

二、關于經濟危機對犯罪的影響

目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經濟危機是導致犯罪增多的因素,一些說法還試圖解釋經濟危機何以導致犯罪增多的原因。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若干方面:(1)許多人都已習慣了雇傭勞動制度下的職業工作,失業會使他們在情緒和認知上出現消極變化:有的會感到成了“多余的人”,從而失落、羞愧、自卑,沮喪;有的會認為是雇主破壞了社會契約,從而失望、不滿、憤怒,產生反社會傾向等。而這都會削弱他們的道德評價意識,降低他們參加志愿者活動、幫助他人和同犯罪作斗爭的積極性。同時,仍有工作者會為了避免失業而努力工作,減少參加社區活動的時間和次數。④美 國威斯康星大學學者林在潤通過對美國社會和政治習慣的20年追蹤調查,發現失業者參與社會活動的程度遠低于有工作者。在高失業率的州,在業者也由于擔心失業而努力工作,使參與社會活動時間減少,那里的暴力犯罪更猖獗,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更粗暴,家庭關系也更脆弱。而失業者和在業者都會出現焦慮情緒,使心理疾病發生率增高。社會學家珍妮·布德蘭和沙拉·布加德以及克里斯托巴爾·揚等,也有相似的研究和結論。由于上述變化會使失業者正常社交活動減少而獨處時間或不良交往增加,失去接受積極信息的渠道和機會,偏執、偏激等想法無法得到疏導甚至還會傳染、強化,所以,必然會使社會犯罪率隨失業率上升而上升。(2)男性勞動人口更多在周期明顯的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就業,青年勞動人口更多在業務素質要求較低的崗位就業。由于就業恢復時間要滯后于經濟復蘇時間,首先復蘇的多是技術、素質要求高的行業和崗位,更多老年人在危機期間推遲退休也會擠占可由青年補充的就業崗位等,⑤由于經濟危機使收入減少,需要掙更多的錢來滿足退休后的生活需要,2009年美國仍有40%的62歲以上的人在工作,有63%的50~61歲的人決定或希望能推遲退休。所以,男性和青年勞動人口的就業率回升時間會更加滯后于經濟觸底回升,失業人口中男性和青年的比重也會高于女性和中年勞動人口。①在美國,70%的制造業和90%的建筑業就業崗位為男性占有,75%以上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就業崗位被女性占有。2008年金融經濟危機發生后,制造業、建筑業大量裁員,而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就業崗位數量則沒有明顯變化,以致新增失業人員中男性占80%以上。2007年美國男女失業率均為5%,2009年4月分別為8%、7%,9月為10.5%、8%(差距創1948年以來新高)。2009年10月美國失業和就業不足率為17%,而20歲以下勞動年齡人口達25%(160萬人,創1948年后新高)。2010年美國失業率為9.2%,而20~24歲人口達14.8%。英國16~24歲人口失業率:2008年為14%,2010年第2季度為20%;2010年11月~2011年1月為20.6%(達97.4萬人,同期英國失業253萬人,失業率為8.0%);2011年9月為21.5%(102萬人)。2009年9月和2010年3月,歐洲年輕人失業率達20%,比危機前高7個百分點,高出整體失業率10個百分點。2011年4~6月歐元區平均失業率為9.9%,而25歲以下人口為20.3%。2009年全球15~24歲人中約有8000萬失業,失業率為13%,高于2007年的11.9%,為有該記錄以來20年新高。2007和2009年9月歐盟國家年輕男女失業率都是12.9%和13.2%。同時,女性平均工資和就業率都約低于男性20%,較多家庭都以男性成員工資為主要收入,西方國家還有年輕家庭凈資產更少、負債率更高的情況,因此,經濟危機發生后男性和年輕人失業率更高和更難下降也會導致更多家庭特別是青年家庭陷入貧困。進而,由于青年人社會閱歷和心理穩定性大都仍遜于成年人,失業后會更多地出現情緒、認知和行為變化,又大都不缺乏實施犯罪的體能和伙伴,所以,這會使犯罪率升幅大于失業率升幅,并在出現復蘇后仍會居高不下。②1974~1975年法國發生經濟危機,1976年經濟復蘇,但到1978年仍達170萬人失業(其中青年約70萬)。1977年、1978年、1979年,該國犯罪遞增15%、12%和12%,都大于此前10年約9%的平均數(約70%的案件是青少年所為)。1980年該國再次發生經濟危機,66.7%以上的案件是16~30歲青年所為,揭露青少年犯罪人103292人,同比增加10%。(3)低收入階層總是最易在經濟危機發生后失業,也總是會成為通貨膨脹的最大受害者。而許多國家在經濟危機發生后都要用降息降稅、增發貨幣、擴大投資等反危機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以致出現通貨膨脹,③1973~1975年經濟危機期間,美國、英國、日本、意大利物價分別上漲14.6%、44.1%、27.8%和24.6%。使貧困人口比重進一步上升,出現焦慮的人群明顯擴大等。④2 009年4月英國患焦慮癥者比1993年增加了50萬,創紀錄地超過700萬。有3/4的人認為世界比10年前更恐怖了,有1/3的人說曾因恐懼而未能做希望的事。但被列舉的焦慮性恐懼的因素分別有持刀犯罪、恐怖行為和超級細菌、禽流感等,都沒有與通貨膨脹等具有直接的聯系。更多家庭也會因為經濟拮據而發生矛盾,離婚率、家庭暴力、兒童出走率以及由此導致的與婚姻家庭有關的犯罪都會增多。⑤經 濟危機期間離婚率上升的原因還有:一些國家法律規定男方要對前妻支付8年以上(法國)或終身(英國)的贍養費,一些婦女要在丈夫工資減少前離婚;一些收入減少到無法維持妻子開銷或認為這時離婚可少給妻子財產的丈夫,也會被迫或趕緊離婚;分居兩地在收入減少后不能經常團聚和男方在工資減少到低于妻子后認為在家庭抬不起頭的也會離婚等。另外,西班牙等國法律禁止裁減孕婦和有3歲以下孩子的母親,保證單身母親在孩子年滿14歲前或有殘疾孩子年滿18歲前有工作,也促使一些人在經濟危機期間離婚。特別是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工人除了可以出賣的勞動之外,大都一無所有,以致每次經濟危機發生后,都有更多人必須通過偷搶等犯罪活動來獲取能夠維持溫飽的起碼的物質需求。(4)社會組織化與犯罪率呈負相關關系,而企業是把勞動人口組織起來、提高或保持社會組織化水平的重要載體。絕大多數企業的規章制度都同國家法律具有共通性或互補性,從而使在給勞動者提供工作機會,使之得以通過工資收入維持生計的同時,還能通過規章制度具有的約束性,有效防止就業者涉足犯罪。而經濟危機后的裁員會使游離于企業的勞動人口增多,降低社會的組織化水平。(5)深信社會制度的合法性是主體能夠遠離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社會制度的合法性在于讓公眾普遍相信執政者是從屬于人民或選民的利益,在于讓民眾的財富和福利都能不斷增加或增進。而經濟危機期間國家出臺的政策措施則難以兼顧各個階層的利益和要求,致使社會制度的合法性受到懷疑,國家的控制力和凝聚力降低,導致犯罪增加。特別是占人口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在西方國家是主流價值觀念的代表者,而經濟危機也會使其中一些人淪為窮人,以至于有更多人要通過選票來改變社會政策,引起政局動蕩,導致常見犯罪的增多。甚至會使極端勢力得以壯大,社會價值趨于偏激,導致基于階級階層、民族種族矛盾的犯罪增多,⑥1848年歐洲革命就是因為1847年經濟危機使大批企業倒閉,引起資產階級對封建約束或外族統治的不滿。1857年經濟危機使有關國家社會矛盾激化,工人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實際上,1940年以后無人在失業率超過8%時連任美國總統,以及2008年經濟危機發生以來西歐有多個國家政府政權更替等,也都與這方面因素有關。而戴高樂也認為是1929年的經濟危機,加上失業、貧困和不幸,給了希特勒上臺的可乘之機等。等等。

筆者認為上述說法都有一定合理性,值得在研究經濟危機對犯罪之關系時加以借鑒,然而,要更為客觀地認識經濟危機對犯罪增多的作用,以及比較合理地解釋不同時期經濟危機期間的犯罪變化,還至少必須有以下幾點認識:首先,上述說法沒有注意到經濟危機中也會出現一些導致犯罪減少的因素,以至于存在高估與經濟危機有關因素在推動犯罪增多上的作用的問題。第一,一般來說,只有當失業率和物價指數同時上升并居高不下時,經濟危機才能通過人們生活水平明顯下降、社會不滿情緒不斷集聚和普遍化而導致犯罪增多,而實際上,危機之初企業大都尚未大量裁員,物價還會因為商品積壓而下降,①1920年經濟危機時,美國批發物價下降37.6%,零售物價下降16.5%;1929~1932年經濟危機時,美國批發物價下降32.6%,零售物價下降24.4%;1937年經濟危機時,美國批發物價下降10.7%,零售物價下降10.8%。工薪階層和貧困人口還能暫時從中受益,從而使短暫輕微的經濟危機不會使與失業、通脹有關的犯罪增多等。特別是一無所有、一旦失業日子就變得非常艱難等,主要是19世紀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狀況的基本寫照,此后許多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都注意編織社會保障網,大大降低了失業等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自然極少再有人因為經濟危機發生出現了溫飽問題而犯罪。第二,任何一種能生生不息的文化都有教人忍耐、樂天、應對挫折、困苦的成分,絕大多數失業者及陷入貧困者也都能憑借傳統文化中的這種成分來鞏固或重建生活信心。同時,許多人在感受經濟危機形成的精神和思想壓力的同時,也會重新思考人際關系和人生意義,更重視家庭的意義和注意尋找心靈寄托,②在2008年的“日本人國民性”調查中,認為“家庭最重要”的占46%,比上次增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相信來世的人占38%,為1953年的近2倍。并使社會的“慈善指數”有所提高,③2 011年世界各國中幫助過陌生人的人數上升2%,做義工的人數上升1%,只有捐款人數下降1%。由上述指標構成的慈善指數位列前10位的國家是美國、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荷蘭、加拿大、斯里蘭卡、泰國和老撾。其中英國公民中每月向慈善機構捐款的占79%,同比上升6%;每月做義工的占28%,同比下降1%;全年幫助過陌生人者達63%,同比上升5%。以至于出現消極情緒和認知的失業者其實是極少的。而在傳統文化特別強調自責和服從的國家,自殺、精神病同犯罪之間也有明顯替代關系,以至于經濟危機后自殺和精神疾病發生率上升,而犯罪沒有增長或增幅較小。④大蕭條發生后美國自殺率上升,1929年是14/10萬、1932年是17.4/10萬,1936年才降為14.2/10萬。2010年5月~2012年5月希臘有1725人自殺,年均自殺人數上升了40%。2010年意大利自殺人數也比2005年上升了50%。1998年~2007年英國自殺率一路下降,但2008年轉為增加。當年該國自殺5706人,比2007年5377人上升6.1%。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后,日本自殺死亡人數連續3年超過3萬人,但犯罪率并未大幅增長,其中原因也可能是日本文化特別強調服從和自責,有更多人用自殺作為對經濟危機發生后各種不如意情況的反應。另外,關于經濟危機和自殺的關系,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斯蒂芬·普拉特認為,經濟衰退和自殺具有絕對關聯,并預言眼下自殺率上升可能是經濟衰退導致新一輪自殺率上升的開始,在經濟好轉前不會轉為下降等。第三,經濟危機特別是嚴重經濟危機發生后,有工作者怕丟失工作崗位而不敢辭職到其他地方尋找工作,已經失業者會認為其他地方未必有更多工作機會而寧愿在本地尋求重新就業,從而使人口流動性有所下降,有更多人更愿生活在熟悉的人群中。⑤1929年大蕭條發生后和2008年經濟危機發生后,美國人口流動性都有所下降就屬這種情況。另外,美國人口流動性在上世紀60年代達20%后即開始下降,其中80年代為17~18%,2008年為11.8%。2010年有所回升,但也只有12.5%。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主要有:1.年齡結構變化。1946~1964年出生的7700萬人,在60年代相繼進入青少年,而青年人中會有更多人到外地尋找工作,但其中大多數人目前又進入50多歲這個較多喜歡穩定居所的年齡。2.地區差距縮小。與前二三十年相比,各州經濟發展水平和工資收入等都已無明顯差異,到加利福尼亞等邊遠地區生活工作也不再有新鮮感。3.產業轉移超出國界。過去產業轉移多在國內,北方工廠遷到南方時,員工大都會隨廠南遷。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更多工廠是遷往國外,而工人不可能也遷往國外,等等。由于人口流動性同犯罪率具有正相關關系,社區居民熟悉度與犯罪率有負相關關系,所以,這種人口流動性下降和熟人社會程度的上升,也會使有關犯罪有所減少。而部分失業者回避正常社會交往,更多待在家里,也能減少入室盜竊犯罪,以及在正常社交中因為誤會、糾紛等形成的激情犯罪和隨機犯罪。第四,經濟危機中的離婚率上升也是不普遍的,婚姻家庭在危機發生后出現的變化也是既有誘發犯罪的成分也有抑制犯罪的成分,⑥2009年韓國結婚人數下降5%,離婚人數上升9%。2003年英國有15.3萬宗離婚案,此后連年減少,2008年又降5%,只有12.2萬宗,為1975年以來最少,但2009年有所增加。美國離婚率從1985年開始持續下降,2010年離婚案件仍比2008年減少6.5萬件,下降7%。與2006年相比,2010年美國男、女初婚年齡由27.5歲、25.9歲上升為28.7歲、27.5歲;與親屬合住率由6.7%增為7.2%,與非親屬合住率由5.4%增為5.8%(獨戶率仍為2006年的27%)。而一般來說,初婚年齡提高是犯罪增多因素,與親屬合住率提高則是犯罪減少因素。以至于這些變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導致犯罪增加都難以確定。加之許多經濟危機的生產下降和失業率上升并不很大,①在1873年經濟危機中,美國也主要是紡織生產有18~20%的下降。在上世紀的歷次危機中,僅有1973~1975年、1980~1982年的經濟危機使美國失業率分別達9%和10.8%(其余都僅有8%左右)。也只有1980~1982年的經濟危機使多數美國人的生活受到影響。2010年9月全球失業率達6.7~7.1%,也僅比2007年高1個百分點。所以,雖然存在著“經濟危機→失業率上升→犯罪增長”之類的邏輯鏈條,但并不是只要有經濟危機就有失業率、犯罪率明顯上升,失業率與犯罪率的真實比例關系也遠沒有某些外國研究者所說的那樣高。②上世紀60年代中后期西方國家失業率上升3~5個百分點的,犯罪率大都上升10~15個百分點;2009年中國失業率上升約3%,犯罪案件增加10%,這似乎都支持失業率每增1個百分點犯罪率要增4個百分點的說法。然而,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西方國家犯罪率上升幅度之大,也與青少年數量、比重快速增加而該群體犯罪率是總人口犯罪率的2~3倍有關。我國2009年犯罪升幅之大,除失業返鄉農民工人數大增之外,也與當年正值第三次生育高峰(大約在1983前后~1996年前后)出生人口全部進入青少年年齡,青少年數量、比重又回升到2000年以來的峰值有關。再者,失業率每升1個百分點所增加的失業人數通常只占總人口的0.6%,如果失業率每升1個百分點犯罪率真要升4個百分點的話,則失業者犯罪率將是總人口犯罪率的6~7倍,而從統計資料來看,失業者犯罪率不可能有如此之高。

其次,總體規模和年齡結構等人口因素變化所導致的犯罪增減,會放大、縮小甚至完全抵消經濟危機可以導致的犯罪增多,從而使經濟危機期間犯罪增多不足以改變已然的犯罪下降趨勢。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許多社會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文化變遷都與人口數量及其內部結構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以至于非人口因素到底對犯罪有多大作用都要經由人口因素來放大或縮小。實際上,凡是對有關國家具有統計學意義的人口和犯罪進行分析,大都能夠發現這樣一種具有重復性的聯系:人口明顯增長時期多是犯罪增長或大幅增長時期,人口停止增長或下降時期多是犯罪停止增長或增幅下降時期,犯罪率高低及其變化都主要是人口因素變化的反映。特別心理生理發育的不平衡性,“奧德賽時期”學習、工作、生活和環境的轉折性、拼湊性、臨時性,③過去人們把人生分為童年、青春期、成年和老年四個階段,現在有人把它分成童年、青春期、“奧德賽”時期、成年、活躍退休期、老年等六個階段。其中的“奧德賽”時期(20歲以上的5~7年)是指年輕人從父母的保護中長大,開始步入充滿不確定性和多樣性的世界的時期。在這一時間內,他們戀愛、失戀;嘗試工作,又調換工作;舊模式不再適用,新法則尚未確立,一切似乎都不那么長久、可靠。爭奪機會所形成的競爭壓力,又使他們既盼望改變又渴求回歸傳統,出現越軌行為的可能性仍然較大。會使青少年犯罪率是總體犯罪率的2~3倍。而較少受傳統觀念束縛而較易接受新思潮,又會使青少年比重提高時社會觀念更新加快,原有價值觀更易受到沖擊,文化沖突加劇,加之青少年的聚群傾向更強,也有更多模仿性犯罪行為,比重的提高又會使上述行為傾向更易獲取表現機會,以至于該群體比重上升大都要使青少年和總人口犯罪率都以更大幅度上升。④上世紀50年代我國青少年比重約20%,青少年犯罪比重約40%;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青少年比重上升到30%,青少年犯罪比重達70%。目前,我國青少年比重在21%左右,青少年犯罪比重也降到50%左右。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西方國家青少年比重年均遞增約0.3個百分點,犯罪年均增幅達7%以上。筆者認為出現犯罪增幅遠大于青少年比重增幅的原因,是該群體比重上升后青少年的犯罪率會更高,總人口犯罪率也會大幅上升。反之,則完全可能是另一種情況。相應地,發生在青少年比重明顯上升時期的經濟危機會使犯罪率更快更大地上升,而發生在青少年比重明顯下降時期的經濟危機所增的犯罪,則不一定能改變已然的犯罪下降趨勢,而只是使犯罪下降幅度有所減小等。實際上,英國在1925年、1937年、1947年、1957年發生經濟危機后分別出現3~5年的犯罪大幅增長,都與拿破侖戰爭后出現20多年的出生率上升,使青少年數量、比重明顯增長有關。1965~1983年前后歐美國家犯罪增幅在經濟危機期間達12%左右,也主要在于“嬰兒潮一代”相繼進入青少年年齡時期,青少年數量、比重大幅升高。相反,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中前期的經濟危機,包括“長蕭條”和“大蕭條”發生后歐美國家沒有普遍的犯罪增長,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由于此前出生率大幅下降使這些經濟危機的發生時期正值青少年比重下降時期,⑤1770年前后、1840前后,法國、英國等西歐國家出生率就相繼開始下降。1910年前后歐洲國家出生率又有臺階性下降,美國也加入了生育率大幅下降國家的行列。自此到二戰結束,歐美有關國家的生育率都因世界大戰致使夫婦分離增加、更多婦女因為男女比例失衡無法結婚,以及婦女解放運動使生育意愿下降等而一直處于下降過程。直到二戰結束后,這些國家的生育率才出現補償性上升,形成由1946~1964年前后出生的人構成的“嬰兒潮一代”。由于生育率下降或上升十多年后,15~24歲青少年比重會下降或上升,所以,在1860年后的20多年中有關國家的青少年比重在下降,1925年前后青少年比重又有下降。直到1960年前后,有關國家的青少年比重才開始大幅回升。另外,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15~24歲青年比重由13.4%升為18.6%,犯罪大量增加;80年代后該比例下降為14.8%,90年代又降為13.9%,該國犯罪也隨之在波動中下降,目前犯罪率僅有80年代初期的50%左右。美國犯罪學家布拉特通過對經濟、教育數據的分析,也把青少年(尤其是15~24歲青年)比重大小、酒和麻醉品消費量增減及執法部門對犯罪的寬嚴等,作為大蕭條至二戰期間美國犯罪率沒有增長的三大因素。實際上,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運動及美歐國家的罷工抗議活動中,都有“一群被疏遠的年輕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前者導致多名獨裁者倒臺,改變了地緣政治格局,后者則是“船過水無痕”,也與阿拉伯國家生育率高、青年比重大,而歐美國家則相反有關。以至于經濟危機增加的犯罪未能改變主要由人口結構變化等決定的犯罪趨勢。2008年金融經濟危機爆發后許多國家未出現犯罪增長的原因,也主要是出生率持續下降,“嬰兒潮一代”開始進入老年時期,使青少年比重下降而老年比重增加,社會觀念趨于保守或能保持穩定,由文化沖突導致的犯罪減少。

其三,接納或輸出的國際移民的數量,特別是國際移民在經濟危機發生后的流動方向變化,也會對不同國家在經濟危機期間的犯罪增減變化形成重要影響。世界經濟和世界市場的出現和形成,現代交通工具的發明和普及,使人員的國際流動不斷加強。這既可使某國在經濟繁榮時吸引更多其他國家的移民,出現犯罪增多,又可使之在遭受經濟危機后“趕走”更多國際移民,使犯罪減少或者沒有增加。譬如,19世紀中后期許多歐洲國家的犯罪增長速度都明顯下降,特別是也很難找到在此期間的幾次經濟危機時期有關國家犯罪增長或大幅增長的資料,除了經濟危機是工業化國家才有的經濟現象,而當時德意俄等國還沒有完成工業化之外,就可能是發生經濟危機后有關國家都有大批以失業人口為主的居民,移居北美等世界其他地區,①1860年、1875年移居美國的西歐人就分別有160萬和260萬。從而釋放了人口增加、生產過剩等形成的犯罪增長壓力。而在此時期內英國也沒有出現明顯而持續的犯罪增長(有所增長也主要是“泛犯罪化”的結果),除了從該世紀40年代以后該國出生率就開始下降之外,還在于在向北美大量移民的同時還增加了對澳洲的移民。而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則由于殖民開發需要大量勞動力,而在接納大量外來移民后,并未立即出現嚴重的生產過剩和失業,犯罪增長也在更大程度上僅是人口數量增多的反映。至于2008年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發生后,一些西方國家失業率上升而犯罪并無增多,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但無論如何,原先很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吸引了大量外國移民,而經濟危機發生后又有較多外國移民轉到其他國家尋找工作,從而使移民數量的減少對沖了失業上升增加的犯罪,都是應當充分注意的,②美 國、法國、德國、英國、挪威、意大利都是移民比重和犯罪比重很高的國家,以至于外國移民數量減少能夠大大抵消經濟危機后的失業等導致的犯罪增多。2008年金融經濟危機發生前,西班牙外國移民達450多萬,占本國人口約12%,本國約50%的犯罪是外國移民所為。而2009年就有約100萬非法外國移民離開,由此減少的移民犯罪超過上年犯罪的10%。2008年以來,美國遣返的非法國際移民也達100多萬。等等。

總之,經濟危機在總體上是致使犯罪增多的因素,即使在某次經濟危機期間出現犯罪下降也仍有此認識。然而,犯罪增減是多種因素共同所致,而經濟危機僅是一種經濟因素,所以,如果正值其他由多種因素所致的犯罪上升時期,則發生經濟危機會使犯罪增幅再大一些;而在由多數其他因素所致的犯罪下降時期,發生經濟危機則只能使下降幅度有所減小或暫時停止。由于青少年比重的明顯上升是決定犯罪走勢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在青少年比重上升時期發生的經濟危機通常都伴隨著明顯的犯罪增長,反之,則極少出現犯罪明顯增多的情況。

三、今后幾年有關國家的犯罪趨勢

2009年第二、三季度,受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影響的國家大都通過實施某些反危機措施實現了經濟企穩回升,因此也早就有人說世界經濟已進入“后危機時代”。然而,有關國家犯罪走勢是否會出現重大變化呢?

(一)西方國家的犯罪趨勢

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后多數發達國家犯罪趨勢沒有明顯變化(增多)的原因,除了經濟危機初期人們往往只是驚慌而尚未出現憤怒情緒,而物價的暫時下降還會使工薪階層、低收入階層暫時獲得一些好處之外,主要有:(1)上世紀70年代的新技術革命使傳統產業比重降低,③其中美國制造業的就業崗位比重,在過去50年中由32%降為9%。而代替制造業成為經濟核心的服務業沒有存貨調整周期,在經濟危機期間裁員較少,加之有關國家排外情緒增加,出現反移民思潮,使移民數量有所減少,騰出了一些就業崗位并由本國勞動者填補,以至于多數國家經濟降幅和失業率升幅都并不算很大,④美國大蕭條期間失業率達25%,1938年降為19%,1940年降為14.6%;在上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中,歐洲國家失業人數1500~1800萬人,失業率達15%。2009年歐洲失業人數達2500萬,失業率達10%,但除希臘、西班牙之外的國家,失業率都只升3個百分點,為8%。2011年4~6月歐元區各國平均失業率仍有9.9%,失業人數仍達2300萬人。與失業有關的犯罪增加較少。(2)與凱恩斯主義盛行時期一遇經濟危機就實行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不同,這次經濟危機發生后因為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都已經很大而實行了緊縮政策,從而減少了社會消費,使物價大都沒有出現上漲,而福利國家的理論和實踐又使各國的福利水平都相當高,以至于多數國民的生活水平并無明顯下降,為生計所迫的犯罪增多有限。(3)1964年前后以來生育率一直較低,青少年比重下降或低位徘徊,老年比重上升,傳統價值受到更多尊重,與文化沖突有關的犯罪相應減少等。可以預言,由于這些國家在徹底走出經濟危機、失業率大幅下降之前,都要收緊移民政策,使移民數量、比重繼續下降或保持穩定,真的出現“二次衰退”后移民政策還會進一步收緊,所以,無論怎樣都暫時不存在移民增多推高犯罪的因素。特別是人口增減及年齡結構、民族種族結構的變化,對犯罪增減的作用最為直接、確定和重要,許多國家特定時期的犯罪增減其實只是人口數量及構成出現有關變化的反映,而西方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和民族種族結構變化仍將在總體上趨于使犯罪有所減少,所以,即使經濟、政治、法律等因素中出現較大變化,也不會再有接近上世紀70年代的犯罪增長,而最有可能出現的犯罪趨勢仍是在波動中保持大致穩定甚至仍有下降。

然而,也應看到此次經濟危機后這些國家的貧富差距在擴大,意識形態對立在加劇,社會思潮變得偏激狹隘,社會焦慮和憤怒情緒增長,而相互交織、難以理順的國內矛盾也使它們的任何政策選擇都難免顧此失彼等,而由此導致的犯罪增長則可能抵消甚至大于由人口因素變化導致的犯罪減少。具體言之,長期寅吃卯糧的高福利政策已使多數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達到出現經濟“斷點”的水平,①據美國學者哈特和羅爾夫的研究,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國債分別超過年GDP的90%或60%時,就會出現利率飆升、政府被迫削減開支等情況,使經濟增長出現“斷點”。國際貨幣組織專家認為國家債務每增10個百分點,經濟增長會降0.2個百分點。無法繼續通過增發債券來募集廉價的資金,而老年比重的不斷提高和老年人口實際消費能力又較低,也會使擴大有關刺激經濟措施最終成為制造更嚴重生產過剩的推手等,所以,這些國家大都需要繼續實行以減少社會福利和政府采購等為內容的緊縮政策,以至于抑制社會消費,無法通過擴大內需來拉動增長,使經濟增長嚴重乏力,失業率仍在高位運行。②2011年9月,英國失業率和失業人數分別達8.0%和250萬人。2011年英國青年失業率達22.5%,2012年以來16~24歲人口失業人數又增加1.6萬,達104萬。2011年第4季度歐盟和歐元區經濟萎縮0.3%,2012年第1季度環比持平,但失業人數和失業率都仍在上升。其中歐盟失業2470萬人(同比增加210萬,環比增加19.3萬人),失業率達10.8%;歐元區失業1736萬人(同比增加170萬,環比增加16.9萬人),失業率達10.9%,而青年失業率更是分別達22.6%和22.1%。情況最好的奧地利、荷蘭、盧森堡、德國的失業率也分別達4%,5%,5.2%,5.6%,其中德國、奧地利、荷蘭青年的失業率分別達7.9%、8.6%和9.3%。目前,西班牙、意大利、希臘、葡萄牙、比利時、丹麥、荷蘭等國又出現了經濟小幅下降。據有關方面推算和預測,當GDP年度增加達0.8%左右時,歐洲國家失業率才能企穩,到2016年歐盟才能恢復到危機前的就業水平(比以前預測晚了兩年)。同時,以高福利為特色的“歐洲模式”曾被認為是最為成功的經濟社會制度,而現在卻要為控制或減少主權債務、防止發生信用危機等,進行以減少社會福利為內容的重大修正,這不但要使退休人員和失業者生活水平下降,貧困人口比重繼續上升,③2 009年歐盟國家月收入低于本國平均水平50%的貧困人口達8500萬,占總人口1/6(主要是農民、退休人員、單身母親、夫妻只有一人工作的有孩子家庭及失業或就業不足者)。而且還會出現意識形態危機,使國家凝聚力下降。而由此增加的犯罪則會完全可能大于青少年比重下降和移民減少而減少的犯罪,使犯罪下降趨勢停止或由平穩轉為上升等。特別是其中的希臘、西班牙等國的有關問題更為嚴重,④截 至2011年3月底,這次經濟危機使西班牙共失去237萬個工作崗位(2011年第1季度為25.65萬個)。2011年4月該國失業492萬人,失業率為21.3%,再創1979年有失業登記以來最高。其中有138.6萬個家庭零就業,外國移民和青年的失業率都在33%左右。有82%的人把失業作為最擔心的問題,工會也認為高失業影響了社會公平和穩定。2012年第一季度西班牙失業人數同比增加78.9萬,達563萬人,失業率達24.1%,年輕人失業率達51.1%。該季度希臘和葡萄牙的失業率分別達 21.7%和 15.3%,青年失業率分別達 36.1%、35.9%。也更有可能出現犯罪由降轉升的情況。

美國經濟在2009年9月就恢復到僅比危機前低0.9%的水平,此后又實現了最高超過3%的增長。美國在2000~2010年喪失了約600萬個藍領工作崗位,但隨著經濟恢復及較快增長,失業率在2011年11月也降至8.6%(僅比危機前高2~3個百分點)。該國的主權債務已相當于全年GDP總量,但美元占各國外匯儲備約70%,這一世界貨幣主要發鈔國的地位,則使之仍能通過增發貨幣、讓本幣貶值、使主權債務縮水等來緩解金融經濟危機。加之經過兩輪“量化寬松”后國內通脹率仍然很低,仍有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的空間,所以,美國的經濟增長率仍會高于多數歐洲國家。然而,如果加上放棄再找工作者的話,美國的實際失業率仍達15%,相當于大蕭條時期的1931年的水平。由于這次危機中的美國失業者多是被遣散而不是暫時性下崗,再就業更加困難,而美國出生率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年均新增勞動年齡人口仍然較多等,所以,即使美國經濟增長率高于歐洲國家,也很難再使失業率有明顯降低。⑤2012年5月美國失業人口仍有1400萬人(其中15%是55歲以上的人)。在此之前的近兩年,美國18~24歲人口的就業率僅有54%,是歷史最低水平。再者,美國社會保障水平低于歐洲國家,貧富差距甚于后者,年輕家庭的貧困率更高,2010年后“99周人”也會增多。①20世紀初期和后期美國就先后兩度出現財富加速集中的過程。2009年美國35歲以下就業者中有31%的人無失業保險,高于10年前的24%;貧困人口占1/7,為有該記錄以來51年的新高;僅有31%的人說還能存一些錢,也低于1999年的52%。2009年和2011年基尼系數兩創新高,達0.5左右,超過發生“阿拉伯之春”運動的埃及和突尼斯,為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2000~2009年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實際工資僅上升1.4%,2011年11月有更多年輕人發生經濟危機后失業,而貸款購買的房子又在貶值,所以,美國年輕家庭的凈資產僅3662美元,比25年前還少68%。更有37%的年輕家庭凈資產為負數,比例是1984年的2倍。2010年10月美國“99周人”增加到200萬至400萬人,11月份還要再增9.1萬人。美國的貧困線低于歐盟國家,但2011年貧困人口和絕對貧困人口(平均收入僅為貧困線一半的貧困人口)分別為15%和7%。有美國學者認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就會動搖美國夢的最基本理念,即每代人都比上代人過得更好”。相應地,即使美國許多民眾深受新教文化和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影響,更能容忍貧困差距等,但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失業率的居高不下等,也仍會使更多人對“美國夢”產生懷疑,成為今后若干年中犯罪增長的重要因素。②2011年9月15日發生的“占領運動”涉及1069個城市。在這場由“不同膚色、性別和政治信仰的民眾在無人領導下發起的抵抗運動”中,聲稱代表99%的美國人的參與者譴責企業的貪婪,直指社會不公平,批評住房、教育、汽油價格、醫療保障缺失等。對此,有人解釋說美國人容忍收入差距是以社會游戲規則的公平為條件的,而2008年經濟危機發生前后華爾街人表現的貪婪使他們產生了不公平感。耶魯大學政治學家雅各布·哈克還評論道:“在這一代人之前,美國還是‘強大的經濟增長能夠惠及全社會’的民主國家陣營的一分子,但現在卻在往資本主義寡頭政治的方向滑落,就像巴西、墨西哥或俄羅斯那樣出現經濟成果高度集中的局面。”德國學者托馬斯·舒爾茨也認為美國“這種變化極其深刻,極具革命性,以至于正在動搖這個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基礎。”英國《獨立報》網站還刊文指出:“如同夏季發生在歐洲各國的情形一樣,紐約的許多抗議者是中產階級子女。這絕非巧合。他們的父母理所當然地認為,只要拿到不錯的學位并規規矩矩地納稅,你就能過上優裕的生活:穩定的工作、住房、年老后的退休金。抗議者正是他們的心灰意冷的后代。如今,原有的社會契約不再適用。”至于占領運動的規模和對抗性都難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群眾運動相比,則主要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值“嬰兒潮一代”進入青少年時期,青少年比重很高,可以呼朋引類,聚集人群,煽動情緒,而出生率下降使目前青少年比重較低、老年人比重較大,抗議活動者難以持續增多并出現情緒失控等。考慮到美國的拉美裔和非洲族裔人口的貧困率、失業率和犯罪率都明顯高于歐洲裔白人,而經濟危機對這些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會造成更大影響,所以,該國犯罪走勢由波動中增長變為階段性增加的可能性還可能比歐洲國家稍大一些。

日本老齡化程度和主權債務水平都為發達國家之最,經濟困局更難破解。該國失業率在2009年7月創戰后新高(達5.7%,比危機前高0.4個百分點),而終身雇傭制的式微也將使失業率很難下降。日本的外國移民比重較小(2009年為219萬,占總人口的1.71%),下降空間也比較有限。而1993年以來50歲以下人口的不安情緒一直增加,2008年以來又有更多人對今后收入狀況表示悲觀,③據2008年10~11月的“日本人國民性”調查,在過去1個月內有過浮躁不安情緒的,在16~19歲人中占63%(上次為57%),在20~29歲人中占62%(首超60%),40~49歲人中占57%(上次為48%,創15年新高),在50~70歲者中占30% ~40%。回答“生活水平良好”的,1993年前達70%,而這次僅49%,比上次又降1個百分點。認為“今后會更加貧困”者占57%,創歷史新高。另外,2008年日本非終身雇傭制員工比重達1/3(1/2是女性),2010年有45%的15~24歲人口沒有固定工作(比1988年高27.8個百分點)。當年10月日本仍有50%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等等。因此,盡管日本文化中有較多抑制犯罪的成分,老年人口比重已經很高而且仍將上升,也有利于減少文化沖突形成的犯罪,但也仍然不能排除其犯罪繼續上升的可能性。

(二)新興市場國家

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主權債務水平大都不高,一些國家還有充裕的外匯儲備。這些因素使之在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后,經濟下降幅度較小并較早出現增長,失業率升幅有限并較快下降。但是,其中一些國家在危機爆發前有較多人到發達國家尋找工作或定居,而危機發生后到外國尋找工作或定居的則明顯減少,一些原在國外工作或定居的人又返回國內,而接納的外國移民則有所增加。④墨西哥有1010萬人移民海外,占總人口的10%。而2008年金融經濟危機發生后有較多人被迫或主動返回國內。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生活在巴西的外國人由96.2萬增為146.6萬人(加上約60萬非法移民,則超過200萬)。另外,2005年巴西有400萬人移民海外,而2011年僅有200萬人。由于國際移民大都比較年輕,平均犯罪率會成倍高于總人口,所以,這種國際人口流動方向的變化在對沖發達國家失業率、犯罪率的同時,會使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下降幅度較小而失業率、犯罪率升幅較大。再者,在發達國家都極力增加出口和減少進口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也難免因為出口下降而減速。加之社會保障制度對貧困和失業犯罪的防御能力較差,⑤綜合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2009年12月公布的數字,經濟危機、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和財富分配不公導致世界貧困人口增加。2009年全球有20.2億人不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和社會服務,缺少公共衛生服務,飲用水供應不足,基礎設施缺乏等,有12億多人(其中有3.2億兒童)挨餓。貧困率最高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62%的人缺少食物,72%的人因缺飲用水問題而患病,平均壽命減少15年。拉美國家有1.89億人日均生活費不到1美元,有5300萬人收入更低。危地馬拉的貧困率低于海地、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但也有59%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超過100萬兒童沒有上過學。到2009年底,拉美國家的貧困人口還要再增3900萬人。所以,即使經濟下降不大,但失業和失業犯罪仍可能明顯上升。而墨西哥、印度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更會因為原先到外國尋找工作者較多或勞動力供應更加充分等,而使犯罪率上升的可能性更大。①北非阿拉伯國家年輕人口失業率經常在25%,失業是導致“阿拉伯之春”的憤怒情緒的主要根源。

在新興市場國家中,我國的情況更復雜一些。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使經濟增長仍有較大空間,政府也有較多刺激經濟手段,以至于經濟增速仍會高于許多國家,②日 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都有40多年。在人均國民收入達6千美元后,都仍保持了10年左右的近兩位數的增長。而從1978年算起,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也僅30余年,2010年人均國民收入才有4200美元。所以,今后15年左右內我國經濟仍完全有可能有年均7%左右的實際增速。加之勞動年齡人口增幅將逐年縮小,所以,一般不會再有經濟增速較快而失業率上升的情況。加之老年比重快速上升(而青少年比重下降)會使傳統價值更加受到尊重,與文化沖突有關的犯罪有所下降,所以,也更有理由相信如果政治、法律因素無明顯變化,就不會再有持續、明顯的犯罪增長。而另一方面,政府的實際債務水平可能已經很高,③2 011年我國中央政府的債務占GDP的17%。有外國研究者認為,如果加上各級地方政府的債務,則中國的政府債務在年GDP的75% ~150%之間。而房地產泡沫、生產能力過剩、經濟對外貿的依賴度和國際上要求減少出口的壓力等,都甚于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加之經濟增長對促進就業的作用在減弱,④“ 九五”期間,GDP年均增長8.6%,增加就業804萬人;就業系數為0.13,即經濟每增長1%,可帶動就業0.13%。“十五”期間,GDP年均增長9.5%,增加就業748萬,就業系數降為0.11。近幾年,我國每年創造就業機會1000萬至1200萬個,相當于新增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勞動年齡人口在2023年前才會減少,所以,經濟減速也可以來得更早更大,⑤有 外國機構預言,最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由9~10%下降到7%,跌到2% ~3%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未來3~5年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就將使中國制造業失去8300萬~8500萬個就業機會。并出現失業率和犯罪都階段性增多的情況。考慮到2009年失業率、犯罪率大幅上升,就主要是由于制造業、建筑業的就業比重遠高于發達國家,主要在這些行業就業的農民工又無法獲取失業救助,更易在失業后犯罪,而以后的經濟減速又會使上述行業首當其沖,就更是這樣。只是由于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犯罪下降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所以,即使經濟增長率降到7%左右,則犯罪大致穩定或有所下降仍是完全可以期待的。⑥我國青少年比重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下降的。1989年、1990年我國經濟增速由約10%降到約5%,通脹率由17.8%降為2.1%,犯罪增幅由138%降為7.1%;1992~1994年青少年比重以年均近1個百分點的速度下降,通脹率由5.4%升為21.7%,經濟增幅在10% ~15%之間,犯罪增幅仍逐年下降。1996年、1997年青少年比重降到50年代后的最低水平,經濟增幅減小,仍出現了犯罪停止增長現象。1998年、1999年,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經濟增長率降到6%,失業下崗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大幅增加,青少年比重微升,犯罪案件增幅達10%以上。目前,我國青少年比重仍在20%左右,而60歲以上老人比重達12%并將持續增加,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仍將通過促使社會觀念保持穩定而發生抑制犯罪增長的作用。

猜你喜歡
青少年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青少年發明家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中國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關愛青少年的“三個一”
中國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與30 名失足青少年
中國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日本日韩欧美| 久久精品视频一|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97久久精品人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第八页| 国产精品第页| 制服丝袜一区|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尤物国产在线|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国产在线日本|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国产18页|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丝袜第一页|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久久新|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激情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AV熟女乱|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欧美精品另类|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亚洲综合狠狠| 五月婷婷精品| 亚洲综合片|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综合久久五月天|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欧美三级自拍| 欧美日韩动态图|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免费欧美一级|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欧美|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97成人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69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91精品综合|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13页|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久久亚洲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