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琴
(貴州省金沙縣水利局 文家橋灌區水利工程管理所,貴州 畢節 551800)
我國經濟建設中,農業發展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農業生產發展的過程中,農田的水利灌溉是基礎。那么在全球的水資源日益貧乏的形勢下,如何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有效的發揮,對于農業的發展是一個挑戰。在科技發展的形勢下,在農田水利灌溉方面改進了新技術新方法,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管理方面的問題,那么為了農田灌溉更加有利于農業的發展,本文針對農村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作出了相應的分析,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
當前我國廣大農村水利灌溉管理各不相同,存在著區域性的差異,但總體上看存在著如下問題。
受以前計劃經濟的殘留影響,當前我國農村水利管理意識還較落后,離現代社會管理水平有較大差距。總體上看,水利灌溉管理只是停留在基本職能上,而未對其功能進行擴展,未將公益性灌溉和經營性灌溉予以分化。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這種傳統的計劃管理模式顯然格格不入,不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實際。更嚴重的是,同一個水利灌溉項目會出現多個部門共管的現象,共管帶來的結果往往就是責任上的相互推諉。這樣的政事不分的管理,結果導致農村水利管理嚴重滯后,水利灌溉問題層出不窮,對水利事業乃至農村農業的發展形成阻礙。
目前灌溉用水管理人員收入主要依賴于水費,這樣一來,灌溉用戶用水越多,管理人員收入就越多。出于利益的驅使,管理員自然會設法鼓勵灌區用戶盡可能多用水。加上用水農民普遍節水意識不強,且占有欲望強于節約意識,用水往往無節制。這一來就造成了嚴重的水資源浪費的不良后果。
水利灌溉工程也是系統工程,其管理與維護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設備購買成本、折舊成本、管理運行成本等等,總體上費用數據并不小。而國家財政在這方面的投入往往是不足的。加上灌溉水費標準低,所收費用難以滿足水利灌溉系統設施運行要求,整個水利工程管理費用就顯得越發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各水利管理部門都會首先考慮人員費用問題,往往會將用于設備維護的一些費用挪用為人工費用。如此一來,結果就是一些水利設施本該維護的時候卻沒有相應的經費支持。
當前農村水利灌溉上,多數都是水利管理單位建設基礎設施,向地方農業提供灌溉水,把水簡單地作為一種商品賣給農民,而且價格并不高。賣方想多賣以獲取更多利益,而買方因為所付成本不會太高也往往會過量購買。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灌溉水資源的浪費。
我國水資源并不是豐富,而是相對短缺,供需予盾越來越突出,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制約作用。在這種背景下,農村水利管理必須堅持這樣幾個原則:1、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水利建設與所在地經濟發展規劃、流域特點、農業發展規劃等相適應;3、堅持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4、按市場規律管理和運營水利設施,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相結合。
農村水利灌溉管理總體上要以節約用水和確保農業發展為目標,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政策,既保證農業發展不受影響,又確保農民自覺控制灌溉用水量,達到節水和發展農業雙重目標。具體來說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水價必須定在合理區間,既不能增加農民負擔,也不能讓農民覺得無所謂。以此確保農民灌溉施水時合理控制用水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進而達到節水目的。
以前灌溉用水管理制度不完善,加上管理部門職責不明確,常致農民灌溉用水過程中發生沖突,平空生出許多糾紛,最終致用戶與管理部門之間產生較多的矛盾。規范管理制度,減少農民用水矛盾,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生產,提升農業效益。
具體說來,即政府和社會大眾在水利灌溉管理上要強化這樣三個意識:第一是水是命脈的意識。要樹立起水利是國民經濟發展命脈的認識,確立水資源戰略為國家戰略的觀念。第二是水資源憂患意識。要意識到水資源匱乏的現實,對水資源始終保持著一種憂患,如此才能在管理和使用水資源過程中節約至上,進而做到科學管理,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第三是水資源管理責任意識,即從政府到社會,都要樹立起“水利為社會,社會辦水利”的觀念和“科學治水,人人有責”的意識。以上三方面的意識對于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有著特別的意義。
為確保節約用水,杜絕水資源浪費,水利灌溉管理中要注意建立節約用水激勵機制。目前探索出的階梯水價制度其實就是一種較好的激勵形式,用水越少單價越便宜,用水越多單價越高。這就能有效地通過費用成本促使大多數人盡可能節約用水。只有節約用水關乎自身利益時,廣大群眾也才會真正在節約用水上付諸行動。除此之外,各地當然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出更有效的管理辦法。
農村水利具有較大的公益性,政府應積極想辦法加大對農村水利建設的財政投入。當然,完全靠財政支持也并非是個好辦法,合理的做法應當是政府牽頭給政策,引進社會資金參與,允許社會機構運營管理農村水利設施,并從中賺取合理利潤。這樣的辦法能有效解決政府財政投入不足的問題。這樣政府可以把財政集中于農村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之上。當然,對社會機構的水利運營管理必須加強監督,以確保水利工程的公益性質不變,確保農業生產不受影響。
綜上,我國農村水利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政府和社會積極努力,就一定能想到合理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