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亞 王 梅
(河南世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各省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的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尤其加快城鎮綠化建設的步伐,使城市的綠化面貌煥然一新。城市中的綠地面積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也在迅速的增加,居民的生活環境以及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程度地改善和提高。然而,在城鎮綠化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何正確面對并提出解決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
城市中的綠化主要是指通過栽種植物以改善城市環境的活動。城市的綠化可以美化城市的生態體系,使其提高受到外來干擾以及受到破壞而恢復原狀的能力。城市生態體系由于城市中綠化生態環境的作用存在著一定的還原率,對城鎮綠化生態環境改善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綠色的環境使人們產生安寧而祥和的感覺,進而促進身心健康。城鎮綠化中的綠化不但可以滿足城市居民向往大自然的愿望,同時也可以滿足人們游憩、娛樂以及社交活動的基本需求。
城市通過增加綠色植物,使其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同時還可以通過其自身的構成阻擋、過濾并吸附的作用煙塵和粉塵。此外許多水生的植物可以凈化城市的污水,綠色植物的地下根系可以吸收有害的物質而并起到凈化土壤的作用。冬季中,城市中的植物還可使風速減低,起到防風防寒的作用。
追求人與環境的統一和協調是城鎮綠化的總體目標,而綠化作為一門具有優化環境功能的建設行業,城鎮綠化在營造的同時,也要致力于建立起和城市的文化歷史、自然藝術等因素之間的相互融洽與和諧的氛圍。通過豐富人們的人文意識與審美價值來體現城市的文化特色。
在城市的綠化過程中,很多規劃單位在規劃設計城鎮綠化效果是時過分強調樹木的景觀效果,而不考慮樹木的生態習性以及樹木的生物性特性,在種植材料的選擇中大量引進外來樹種,有些植物雖然豐富和美化的城市的綠化景觀,但是由于它們自身的生物性特征,在種植當地沒有經過長期的馴化和優化,導致植物的抗性較差,容易死亡或者造成樹木的長勢不良,失去觀賞效果,也給后期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由于城市中的綠化養護管理制度夠不健全,導致人們的養護意識淡薄,或者水肥的管理不當,很多植物遭到人為的破壞。還有些城市的樹木澆水次數雖多,但是沒有及時的補充植物所需要的養分,導致樹木的生長不旺;或者有些城市的綠化管理沒有落實專人負責,出現季節性死亡的現象等等。人為破壞城鎮綠化樹木的現象也存在,例如在城市邊緣區的綠化帶遭到人為的踐踏或者車輛的輾壓,有的人甚至把綠化帶當成了休息和娛樂的場所,造成土地地面的板結,植物逐漸死亡等現象。
城鎮綠化養護的資金是決定綠色植物養護質量的關鍵性因素,然而目前的一些城市卻出現了部分老居住區的綠化養護由政府來承擔,部分居住區無物業管理造成綠化帶無人養護的現象,還有一部分地區有物業管理但養護費用標準過低的現象,造成居住區的綠化養護主體不明、責任不清的現象,需逐步改進,培養業主承擔養護經費的綠化養護模式。
有些城市的綠化樹種雖然較多,但是植物景觀過于單調,缺乏生機活力,沒有體現出綠化的藝術風貌,不能實現季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化目標。還有些綠地的結構層次不豐富,綠量不足,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當等等現象。樹木的出現多以單種成片的形式,缺乏運用多種植物來造景的方法,美化效果不盡人意。
根據城市中的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來進行有差異的綠化設計,突出顯示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注意在城市主要路口及繁華階段結合城鎮綠化來布置和營造一些人文的景觀,展現城市的鄉土風情,進而提升城市的品位。要結合城市居民活動休閑,在新開發的城區中的以大面積的綠化種植為主,在綠地面積有限的地方以改造綠化帶為主,以營造不同的城鎮綠化風格。此外要合理種植綠化的樹種,提倡使用成本低、而適應性強的鄉土樹種,同時優先考慮和選用抗旱和易養護的植物。
要成立城鎮綠化專門的管護隊伍,把管護人的具體責任落實具體的地段上。要根據不同植被的配置情況制訂出詳細的管護方案,同時嚴格按照養護的方案進行管護。對人為的踐踏和車輛輾壓比較嚴重的地段,可以將種植的草坪改為灌木種植,或者在醒目的地方插上警示的標牌等,以提醒市民注意保護綠色植物。
現行的城鎮綠化養護操作模式包括最基礎的拔草、澆水、噴藥等工作,此外還要包括綠色植物的修剪藝術性、施肥、對于植物病蟲害的預防等環節,這些工作的結果直接會影響到綠化的景觀效果。植物的整形和修剪會關系到樹木的成型和美觀問題,總的來說,整形修剪后的樹木會對環境有更為明顯的裝飾作用,不僅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使其旺盛的生長,也能提高樹木的觀賞價值,同時還可以裝點街景。因此在抓好城鎮綠化施工質量的同時,還要抓好養護綠色植物的質量。合理的進行整形和修剪,做好雨季的排水防澇工作,如果發現病蟲害等應及時的防治。
[1]徐蕊,王巖,趙眉芳.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循環經濟發展策略[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2]劉春林.森工林區森林生態文化體系建設[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3]朱景龍.森林采伐的有效管理[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4]李興安,劉征,李康會.森林、濕地的生態安全是國有林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本[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