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文
(滁州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安徽 滁州 239012)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就是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最本質的東西引領和統領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思潮、文化活動、文化現象,指導大學校園文化的整體發展方向和態勢。[1]在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要求,又是大學生自身綜合發展的主觀訴求。
高校輔導員是高等學校里專門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服務工作的教師,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間力量,輔導員這一特殊教師群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2]明確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和引領作用。大學校園文化是一所精華與靈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和根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重要內容,也是研究和解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現實問題的途徑。
在以往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中提出要發揮教師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但是對于輔導員這支隊伍的地位和作用并沒有深入研究。大學輔導員長期戰斗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大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輔導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角色定位,既是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創新,又是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戰略性要求。
十七大報告中指出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3]這是對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作出的全面部署,是我們黨總結歷史、立足現實、著眼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體現了黨對當今時代發展趨勢和我國文化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握,對文化發展的高度自覺。
高校輔導員在德育工作的實踐中,肩負著構建和豐富校園文化,提升學校的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的重任。輔導員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以高校為陣地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科學培養并有效利用輔導員隊伍,可以確保高校校園文化的先進性方向和可持續發展,凝練校園文化品牌和特色,提高校園文化的數量和質量,提升校園文化的整體水平,堅定不移的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大學生數量激增,學生教育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和情況也呈幾何數增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輔導員面臨著來自社會、學校、學生和自身的四重壓力。高校輔導員不僅要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還要滿足學校的要求,不僅單純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還存在管理部門多,工作涉及面廣,面對學生多等種種現實問題,輔導員必須堅持正確的工作方向,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建立正確的工作機制,提高自身工作的勝任力。
輔導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自覺的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自身工作中的引領作用,既能夠保證自身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保持頭腦清醒、立場鮮明;又可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開展工作。輔導員充分參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確保工作的時效性、鮮活性、生動性。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保證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豐富輔導員的工作內容,讓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增強輔導員工作的實效,堅持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引領下言傳身教,得到學生的擁護和支持。
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高等教育的重任在于為學校輸送合格的人才。高素質的人才在今天看來就是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是否合格,不僅要看文化課成績如何,更重要是綜合素質。
目前社會競爭激烈,考級考證和應聘創業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表現,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技能至上的沖突顯得尤為明顯。注重培養人的綜合素質,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規定。高校輔導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現于寓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之中,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之中,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實踐抓手,牢牢抓住青年大學生教育領導的載體,有效開展大學生的教育。
高校輔導員是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無論是認知層面還是實踐層面,輔導員都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參與者和實施者,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文化建設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一)是理論攻堅的角色:輔導員在學校統籌領導下,根據培養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組織和協調各方面力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他們長期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黨團建設、學生管理服務等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的具體事務。高標準的素質要求和特殊的工作內容決定他們具有得天獨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優勢和實踐優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輔導員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立足于自身崗位開展科學研究,既是創造性的豐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內涵,又是輔導員個人晉升和自我完善的需要。高校輔導員應自覺加強理論攻堅,以科學的理論武裝推進工作實踐創新,以創新的理論成果推進具體工作突破,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廣大學生的頭腦,統一思想認識,提高理論素養,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二)是示范引領的角色:輔導員與學生的接觸最廣泛、時間最長,交流最多,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大學生的影響力最大。在高校的教育教學人員中,高校輔導員在學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方面一直充當著主力軍的作用。輔導員自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作風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是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標桿,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甚至學生的一生的發展都會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生受到多元化信息和網絡傳播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形勢,高校輔導員應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精髓融入到自身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中去,引領學生創建科學的、具有時代特色和自身特點的校園文化。
(三)是貫徹實施的角色: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線工作者和基層管理者,是高校和學生之間的紐帶和橋梁,學校對學生的各種政策措施與具體要求都是通過輔導員得以具體的貫徹和落實的。在高校校園文化積淀和形成的漫長過程中,輔導員一直是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時代精神的排頭兵;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石。輔導員必須與時俱進,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為陣地,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為大學生提供一流的認知空間,即為學生創造接受人類精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的條件;一流的行為空間,即為學生搭建一個培養能力、勇于實踐的平臺;一流的情感空間,即為學生營造一種培養高尚情操、磨練堅強意志的環境,更好地發揮高校的育人功能。
輔導員既是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排頭兵,又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和構建和諧校園氛圍的雙重任務。因此,學校各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采取相應措施使得輔導員的功能得以更充分的發揮。
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考慮輔導員的政治優勢和基層優勢,有效調動輔導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效動員輔導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例如,在學風建設中,成立以輔導員隊伍為主體的工作組,定期對學風建設進行研討和督察。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由輔導員到各院部具體實施,既統一步調,又結合各院部實際創造性的開展具有本院校園文化特色的學風建設,容易形成合力,達到很好的效果。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輔導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并努力形成具有感召力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氣質,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人生境界。在輔導員的培養過程中,既要重視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有計劃、有步驟的對輔導員進行專業指導、培訓、交流、研討,使輔導員具有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知識和素質,同時也要敢于給輔導員布置任務,壓擔子,給輔導員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空間,讓輔導員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摸索、提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能力。
充分發揮輔導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必須注重體制機制建設。在制度上,充分認識輔導員是高校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員的分工上,既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又要明確任務嚴明紀律,把輔導員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在考核中,注重督察和監督,將工作實效與獎懲考核掛鉤,既注重確保輔導員工作的方向性,又要鼓勵輔導員的工作創新,充分開發輔導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創造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
[1]徐德榮,王炎,鄧鐵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研討會綜述[J].高校理論戰線,2010,(8).
[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胡錦濤.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R].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