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希嘉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北京 100048)
經濟全球化不僅改變了國際經濟格局,也使各國勞動關系產生了新的變化。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勞動關系,不僅有利于促進中國長期繁榮穩定,而且有利于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
長期以來由于勞動力成本較低,導致中國勞動力具備比較優勢,從而形成了中國出口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高附加值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貿易格局。但近些年來,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攀升,加之人民幣持續升值和其他新興的具有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國家的產品沖擊,原來低附加值的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窘境。從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來看,中國喪失傳統勞動力比較優勢已成定局。如何解決勞動力比較優勢的喪失后,中國經濟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建設,中國大量傳統行業面臨重大沖擊,在這些傳統行業工作的勞動者不得不面臨再就業的壓力。與此同時,大量新興行業不斷涌現,急需大量具備行業工作經驗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勞動者。于是在中國出現了一邊是勞動者大量無法正常就業,一邊是企業缺少能夠勝任崗位需求的熟練勞動者的現象。這種現象也導致了中國勞動者收入分配方面出現結構性失衡。如何實現中國勞動者勞動技能的提升和勞動就業能力的增強是中國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際勞工標準是國際社會共同推動勞動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成果,也是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的共識。通過損害勞動者正當權益,甚至嚴重傷害勞動者身心健康換取企業利潤和經濟增長現象將逐漸被杜絕。但近年來,國際上眾多勞工組織和民間機構和部分國家政府在國際公認的勞工標準基礎上提出了更多更嚴格的勞工保護標準。這些新的標準雖然能夠進一步促進中國勞動者的保護,但勢必也會對于中國企業的競爭環境帶來新的壓力。如何在保障勞動者權益保護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同時,保證企業盈利和經濟增長同樣是一個重大的難題。
首先,中國工會組織應當積極加強與國外工會組織的溝通、了解和合作,共同促進貿易自由化和勞工權益保護。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以來,國外工會組織成為推動貿易摩擦和提高貿易壁壘的重要推手。中國工會組織應當加強與歐美各國工會組織的聯系,加深了解,加強磋商機制,充分理解各自的利益訴求。通過相互的溝通和了解,在共同促進經濟合作和貿易自由化的前提下,一道尋求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方法和途徑,避免濫用貿易保護主義,共同促進各國的經濟增長和勞工權益的保護。
第二,中國工會組織應當積極倡導符合中國國情的勞動關系發展途徑,穩步推進經濟貿易增長和勞工權益保護的和諧發展。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借國際勞工標準為名,施貿易保護主義之實。中國工會組織應當根據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穩步推進符合中國國情的勞動關系發展之路。一方面,職工工會組織要積極維護職工利益,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要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健康發展,避免盲目的,不切實際,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所謂“國際勞工標準”。
第三,中國工會組織應當積極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職工崗位培訓和科學技術普及等方面政策的不斷出臺,推動中國經濟的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國際貿易結構的轉變,減小國民經濟對國際貿易過度的依賴。中國消耗了大量的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污染了環境,卻遭到發達國家產品傾銷的調查,真是得不償失。中國工會組織應當積極引導中國勞動者整體素質的提高,推動中國產業升級和技術的提升,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同時,隨著產業的升級,勞動者的整體收入也將不斷提高,減小國際貿易依存度奠定堅實基礎。
第四,中國工會組織應當積極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積極引導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嘗試企業工會參與企業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制度,推動優勢企業的健康成長和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近些年,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產品仍然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從事這些國際貿易的企業很多都是中小型企業。這就導致這些企業在面對國際貿易摩擦時,單個企業因申述成本過高而放棄申述,喪失了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中國工會組織應當積極引導工會參與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促進優勢企業快速成長,脫穎而出,迅速做大做強,以提高參與國際貿易活動的影響力。
[1][美]羅納德·G·伊蘭伯格及羅伯特·S·史密斯著《現代勞動經濟學:理論與公共政策(第八版)》,劉昕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賈朋,張世偉.《最低工資提升的勞動供給效應:一個基于自然實驗的經驗研究》,載《南方經濟》.2013年第1期.
[3]張川川.《健康變化對勞動供給和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載《經濟評論》2011年第4期.
[4]晏林.《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狀況分析》,載《北方經濟》2012年第3期.
[5]盧元.《淺析養老保險對勞動供給的影響》,載《市場與人口分析》1999年第7期.
[6]張翼.《受教育水平對退休老年人再就業的影響》,載《中國人口科學》199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