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沈陽工學院,遼寧 撫順 113000)
社會保障資金也稱社保資金、社會勞動保障資金,也簡稱為“社保金”,是由國家和地方社會勞動保障局統籌的,通過國家、地方、單位集體和個人多渠道籌集的資金,主要用于參與社保的勞動者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是為參保人員的未來生活提供最基本保障的“養老金”和未來生命意外搶救或醫治的“救命錢”。
現行的社會保障資金包括社會保障基金和企業保障基金。社會保障基金是指為實施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通過法定的程序,以各種方式建立起來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貨幣資金。社會保障基金按用途可以分為社會保險基金、社會救濟基金、社會福利基金等。企業保障基金包括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也稱“企業年金”)和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其中主要的是企業年金。
社會保障資金的籌資方式大體有三種:第一種是現收現付制,即社會保障完全靠當前的收入滿足當前的支出,不為以后年度的保險支出作資金儲備;第二種是完全基金制,即為社會保險設立一種基金,這項基金在數量上能夠滿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險津貼的需要;第三種是部分基金制,即繳費水平在滿足一定階段支出需要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儲備。
社會保障資金的使用使人民群眾基本的生活和醫療需求得到了保障,為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創建了良好的基礎和前提。社保資金的使用保障了人民群眾在失業、年邁、生病、工傷、生育時期的收入和醫療有基本保障,沒有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意外災害的人民群眾有生活來源,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社會保障資金的使用使人民群眾基本的生活和醫療需求得到了保障,為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創建了良好的基礎和前提。通過社保資金的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不均,使人們能夠充分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以及不斷提高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首先,社會保障資金籌集困難。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統一、穩定的社會保障資金籌措機制,社保資金的來源還比較單一,只靠征繳的基本養老和失業保險基金根本就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支付需求,而且拖欠、不繳、少繳統籌金的現象普遍存在,使廣泛籌措社會保障資金有很大難度。
其次,社會保障資金的保值增值功能較弱。在社會保障基金入市投資開放之前,大量的社會保障資金基本上都是用來購買國債以存入銀行,用利率和利息實現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和增值,這使社會保障資金使用率及其增值保值功能低下。
再次,社會保障資金使用中管理缺乏監督。由于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資金是由政府的下屬機構來征繳、管理和使用,三項權利集于一身。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保險、鄉政府等部門分別管理了其中的一部分,這樣容易出現有利益時相互爭管和有責任時相互推諉的情況,不利于社會保障的統籌規劃和高效運轉,更不利于該項基金的安全管理。社會保障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出臺的政策、法規、條例等約束力大大降低,宏觀監控能力下降。
第一,征收社會保障稅是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的最佳選擇。征收社會保障稅有利于加強社會保障資金籌集的強制性。征收社會保障稅,最根本的就是把社會保障資金籌集推入法制化軌道,有利于增強社會保障籌資的強制性,擴大社保覆蓋面,國家通過頒布稅收法律,可以將不同企業、行政單位的職工和個體勞動者都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國家、企業、個人三方的分配就可以通過法律形式固定下來,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避免現行籌資統籌比例的隨意性,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避免籌資手段不當,統籌基金拖欠等問題,增加社會保障資金籌集的規范性,使資金籌集更加有效率。
第二,完善投資功能以及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一方面,可以考慮對風險比較小的行業和對抗通脹行業進行投資,防止社會保障資金的價值縮水,對于銀行存款的比例可以適當降低,而對于國債則不需要那么高的比例限制,應該被允許優化投資組合和增加投資。另一方面,要加快社會保險立法步伐,通過立法,明確政府的職責,明確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只要用人單位用人,只要企業開業,就必須要參加社會保險,這不僅是用人單位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政府的行政職責,同時,按照規章制度嚴格監督,確保全體勞動者公平享受社會保障。
第三,相關政府部門要定期對各項社保資金的撥付和使用情況進行專項監督檢查,確保社會保障資金的項目配套資金落實到位,杜絕資金在使用中存在的虛列虛支、擠占、弄虛作假、挪用的問題。要設立由財政部門組織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民政部門、衛生部門等參與的對社會保障資金進行監督和管理的團隊,制定日常的社會保障資金監管制度,逐步實現政府的社會保障資金監督檢查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并且要及時將監督檢查的結果公布到社會。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報紙、電視廣播、熱線電話宣傳社會保障政策,積極探索社會保障資金在籌集和使用情況方面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披露的途徑,及時為廣大群眾解決社會保障資金相關的疑難問題,逐步使社會保障信息公開化、透明化。
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還處在不完善的階段。因此,社會保障制度要從國情出發,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顧及長遠利益,準確仔細的使用社會保障資金。
[1]陳子寧.對社會保障資金審計中的問題思考.現代經濟信息.2012,(16):63-65.
[2]周彬蕊.地方政府債務膨脹治理研究——基于政府債務支出的視角.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16):34—37.
[3]謝瑞芬.信息化條件下如何提升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的質量和水平.現代經濟信息.2012,(08):25-28.
[4]陳玉榮.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分析.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1,(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