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馳
(四川省林業廳機關后勤服務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指價值標準在單位價值1000元、專用設備15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過1年(不含1年),在使用過程中還基本維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在實際工作中,固定資產占較大的比例,是單位生產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固定資產的使用和管理情況對提高經濟效益十分重要。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和管理,是保證國有資產完整性,深化財政改革的重要內容。
1.管理制度不健全,執法不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規范的購置、保管、使用制度。首先,購置固定資產手續不完備,擠占或挪用專項資金采購,開具假發票弄虛作假套取資金。其次,資產購置、領用沒有記錄,沒有登記明細臺賬。對于增加、捐贈的固定資產記在賬外,甚至將資產變現轉入“小金庫”。最后,在使用固定資產時,沒有領用明細賬,任意領用報廢。
2.管理機構設置不明確,管理混亂。行政事業單位沒有設置獨立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各部門之間協調不統一、權責不分明。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承載著從預算、購置到領用等一系列工作,如果缺乏專門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就會造成崗位不相容、內部控制程序不規范等現象,不能真實的反映固定資產情況,使得固定資產管理混亂。
3.缺乏有效的監督監管機制,考評不到位。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的監督機制形同虛設,監督力度不夠。由于管理的監督機制未得到徹底落實,私下的違規交易就輕易地逃避了正常的監督、檢查、懲罰,這樣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有的單位已構建相關管理制度,但沒有評價體系,導致人們認為制度的執行與否無關緊要。
1.財務會計信息不真實,固定資產賬簿設置不完整。在實際會計處理上,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購置、調入、捐贈資產不作入賬處理,形成賬外資產直接抵消單位福利費、招待費支出,這樣財務部門對應收實收數無記錄,導致賬物脫節,會計信息失控。固定資產使用時不做減值準備,時間一長,凈值與賬面價值差距越來越大,虛增了單位的凈資產;處置報廢時,缺少相關會計資料,不能準確反映價值變動。
2.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不準確、不及時。由于事業單位特殊,以往不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賬面價值反映的是購買原值,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損耗無法真實體現,反映不出固定資產新舊程度與實際價值。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已發生增減變化,而并未及時調整賬務處理,導致賬面數據與資產庫存不符。
1.單位負責人觀念落后,對固定資產管理不夠重視。我國法律已明確規定,行政事業單位應對國有資產實行嚴格管理、賬物登記、日常監督檢查,發揮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但在實際工作中,單位負責人能夠嚴格執行的卻很少。管理層存在“重現金、重投入,輕實物、輕管理”觀念,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不夠重視。購置固定資產時精力旺盛,盲目采購;投入使用后,忽視了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長此以往,就會造成資產長期閑置、資源浪費的現象。因此導致固定資產管理混亂,影響了單位的可持續性發展。
2.財務人員專業知識有限,業務能力不強。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由財務人員兼顧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但財務人員專業有限,不能全面了解固定資產的屬性,很難區分物品是否應計入固定資產,這樣限制了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效果的提高。另外財務人員業務能力不強、素質不高,有意無意的漏記固定資產的增加與報廢,與其他的管理部門也缺乏溝通,使得固定資產管理秩序不規范。
1.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執法力度。根據單位的自身情況,從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到處置、報廢,都要嚴格執行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完善資產購置手續,各部門領用使用固定資產,按時登記卡片與明細賬。為了保證其完整性,還要建立固定資產清查制度,定期進行盤點,經核實確認后,對盤虧或盤盈的資產,查明原因,報明情況。
2.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協調部門合作。設置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建立從桌面走向網絡的管理自動化系統,由專業人員負責購置工作,各個使用部門要遵循原則,領用固定資產時進行登記管理,這樣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聯手參與管理,明確了崗位責任制,保證了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
3.健全監督機制,落實管理責任。為了全面的掌握固定資產情況,就必須建立完整的清查和監督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要定期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清查核對,保證資產清查工作的經常化。另外要做好監督工作,購置前做好預算審批工作;使用中要做好記賬工作,加強日常的監督,責任落實到個人;處置報廢時填寫固定資產報廢單,及時在卡片上反映。
1.規范管理程序,實現固定資產動態管理。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可采取虛提折舊的方法反映固定資產新舊程度,設置“累計折舊”科目,編制“固定資產折舊計算匯總表”,從購置、使用到損耗進行核算,結合資產與預算管理,周密安排預算、合理管理資產。根據本月折舊額編制轉賬憑證,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2.改進會計核算方法,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采用權責發生制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進行核算,在新制度下,事業單位主要采用工作量法、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工作量法是按照單位的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工作量折舊額是固定資產原始價值除以預計的總工作量,月折舊額是當月工作量乘以工作量折舊。
1.強化管理意識,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層的法治管理意識,樹立國有資產保護意識,灌輸單位所有工作人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從思想上擺脫“重現金、重投入,輕實物、輕管理”的觀念。
2.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業務素質。對單位財務人員進行業務和技能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職業素質,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對新會計制度加強學習,嚴格按照新準則進行會計核算。除了關注財務人員的培訓外,對管理人員也要滲透相關管理知識,以便更好的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工作。
[1]張敏山.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2).
[2]馮玉玲.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管理的一些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