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 方 瑛 王 珺
(1.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財貿學院,重慶 400054;2.西南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四川 成都 610064;3.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商務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1131;4.貴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在西部大開發、城鄉統籌的大背景之下,重慶市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重慶市在西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顯著。資本、金融機構、大型中外企業也迅速向重慶市集中。西部大開發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對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形成了競爭和壓力。管理者和投資者要想在市場上占據優勢,必須密切關注企業會計信息,即時而準確地把握會計信息,成為商業競爭的法寶之一。企業財務關系主體把目光都集中到會計信息上。企業管理者必須及時把握現金流、銷售量、主營業務收入等會計信息,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公司的利潤、分紅等信息,社會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及時性的要求愈來愈強烈。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早在2009年,財政部在《關于加強會計電算化建設的意見》中,就要求核算單位的電算化的使用率達到80%。企業會計核算的信息化、會計電算化,是市場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會計電算化是市場的選擇。大中型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與社會的需要,首先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中小型企業,也不甘落后,爭先恐后地采用電算化的會計核算形式。市場需要會計電算化的人才,市場對于會計電算化類人才需求,持續上升,市場對于具備會計電算化知識的高端會計人員的需求遠遠大于供給。具備熟練的電算化實際能力的人才,受到市場的青睞,同時,具備電算化的初步技能也成為進入企業的門檻。
目前,全國核算單位達到1200萬戶左右,企業對會計人員的總需量達到3000萬人。企業管理中對會計核算的水平和要求也逐步提高,傳統的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對于電算化專業的新的要求,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瞄準這一市場行情,強化了學生會計電算化專業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在會計類專業中開設了會計電算化課程,電算化課程成為會計專業課程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相關專業也涉及會計電算化課程,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電算化課程的實踐過程中也積累了相當一部分的經驗,傳統的理論型、精英型教學模式,在的教學實踐中有所突破。
對于教學目標的認識,專任教師們往往會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上,沒有具體的對象作為其支撐,這種層次的認識,會進一步地影響到教材選擇、教材的理解與教學方法、教學測評等各個環節,因此,在總個教學中起著最基礎性的作用。
針對重慶工程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90%以上的同學認為電算化課程的設置非常重要,有實用性,說明絕大部分同學對于課程的認識正確,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教學目標。
高校會計電算化沒有統一的教學目標,在會計電算化的課程設計中,財務應用與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實際應用相分離,側重于會計報表的處理與總賬模塊的學習,但是這種設計遠遠不能夠滿足企業會計核算的高一級需要。選擇好合適的教材,把有限的課時放在高效的教學上,直接關系到高職電算化教學目標的實現。
高效率地實現教學目標,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在會計電算化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充分利用教學互動、教學相結合等模式和方法。教師有必要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改變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讓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到發揮和重視。
長期在教學一線的教師,長時間脫離會計崗位,有可能缺乏會計實務經驗,跟不上實務發展的節拍,在教學中,理論難免與實際相脫節,加上會計專業教師比較緊缺,授課任務比較重,沒有時間自我提升,進行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合理或老化,實踐能力相對薄弱,是制約會計電算化教學與實訓的重要因素之一。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交叉的理論知識融合和實踐性特別強的課程,任課教師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嫻熟的操作技能才能有效駕馭。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Sybase、Oracle等大型軟件在會計上得到大量地應用,電子商務也與會計電算化軟件進一步融合,給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人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課程考核在電算化教學中具有導向作用,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應該突出學生的電算化操作能力,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屬性。然而,長期以來,電算化教學的考核以理論知識點為主,重視理論知識而沒有強調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學生上機的機會比較少,實際操作能力比較差。高職院校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崗位能力訓練,增加學生的就業能力。
第一,為明確會計電算化教學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能力要求,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組織教師對重慶博文財務管理有限公司、重慶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重慶中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煤電氣有限公司、等近七十家中小型企業單位開展會計電算化職業崗位能力及崗位需求的知識和技能開展調研工作,確定出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重建電算化課程教學體系,突出高職特色,加大實踐比例,著重學生電算化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
第二,組織專任教師與兼任教師,從學校與企業合作的視角,對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崗位任務進行深入而細致地分析,對電算化課程教學與實訓項目進行的開發與研究,共同編寫教材和開發實訓項目。結合職業要求的知識、技能、態度、素質,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和篩選。加強學生的電算化操作技能,體現工學結合,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充足的動手機會。
第三,在進行廣泛的調查與研究的基礎之上,確定《財務軟件運用》課程等核心課程,會計電算化能力模塊設置《EXCEL在財務工作中的運用》、《財務軟件運用》和《ERP運用》課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適當安排電子商務方面的內容,拓寬學生視野;通過建立電算化試題庫、多媒體、電子教案等途徑,強化電算化教學對于各門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融會貫通。
第一,從企業引進具有的高級會計師、會計師職稱的有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人員,開展電算化專題講座,充實專業電算化教學團隊。聘請公司、企業實踐能力強的專家與青年教師共同擔任電算化教學實踐指導教師,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第二,專任教師和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電算化理論課程主要由專任教師完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基本技能訓練以專任教師為主;學生在校企合作電算化服務中心實習工作由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負責。
第三,建立兼職教師人才儲備庫,學院撥出專款確保兼職教師的課時酬金,為兼職教師提供所需教學資源等措施,確保優秀兼職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并吸收優秀行業、企業專家不斷加入到教學團隊中。企業為學院專任教師赴企業實踐鍛煉、開展咨詢服務制定相關制度,明確有關待遇。對參加電算化專業實踐教育的專任教師在職稱晉升、聘任以及遴選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和必要的政策支持。
第四,對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系統培訓,對專業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技能培訓,安排專任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專任教師每兩年中有兩個月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掛職鍛煉,熟悉管理過程,參與ERP項目開發、市場開拓和課題研究等。
第一,電算化專業課程設計與評價應該以技術能力為本位,突出學生電算化應用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屬性,同時設計與評價電算化基礎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體現其高等教育屬性。電算化課程的評價應該按照職業基本素質模塊、職業基礎能力模塊和職業崗位能力模塊分別加以考察。構建以能力評價為主,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素養等進行全方位考核的評價體系。
第二,對于電算化課程采用實際操作進行考核,將實踐評價引入到評價體系中來,用于評定學生實際操作技能。考試成績包括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對課堂提問、討論、作業的情況進行評價計分,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實際操作考核評價包括實習過程考核、出勤考核和實習結果考核,通過評價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對學生知識、技能和能力進行綜合考核。
第三,實際操作不僅評定學生的個人實踐操作能力,而且評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由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評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全方位考核學生的職業素養。在職業崗位能力模塊融入“雙證書”教育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時既分模塊又結合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教學。
高職的電算化教學在使用教材的定位上、教學具體內容的設計上、教學目標確定中,都需要大量的創新與變革。如何利用電算化課程的教學與實訓,達到迅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縮短課堂教學與企業實際操作應用的距離,等等,這些問題成為高職電算化教學發展的制約瓶頸。
適應市場要求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主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應該包括:一是解決高職院校實訓教材體系的不足問題,在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中,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重點和關鍵課程編寫實訓教材。二是將教學過程與認證培訓充分地融為一體,聘請培訓機構的行業精英與本校專業教師一起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組織認證培訓,積極引導學生考取專業認證和職業資格證書;三是學校可以更準確地了解認證考試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及時主動地調整電算化教學內容,使之有效服務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和職業素養的提高。
[1]程琳.2013年重慶市高等學校教學團隊申報書[R].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3,(11):20-36.
[2]方瑛,王永生.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會計實訓和職業技能競賽的雙贏關系[J].中國商界,2013,(03):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