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穎
(浙江吉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21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給我國的企業帶來了不少新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這樣的競爭風險越來越激烈。企業要長期運行下去,只有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適應,強化企業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避免風險,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最大的效益,使企業能夠健康良好地發展下去。
所謂的企業風險管理,指的就是對企業經營的各個層面中所蘊藏的風險及時發現與了解,來達到企業的預期戰略目標,分析研究風險,并積極采取措施,來降低企業經營的失敗程度和不確定性。在這個含義中存在兩個重要的因素:①企業存在的風險與目標是密不可分的,風險的造成直接受到企業發展目標的影響;②風險的管理要有科學合理的控制措施,具體來講就是要使風險能夠化解,最重要的就是進行內部控制。
企業風險的管理是在企業目標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分析風險和測評風險,再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機制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內部控制主體所設立的行為規范上,進行內部控制主體行為的調整,如此能夠使企業順利進行各項經濟活動,使企業內部在經濟交易中產生的不同行為得到限制和激勵,從而使交易的成本大大節省。
由此可知,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是相互存在的,內部控制機制是否健全嚴重影響著企業的風險管理,所以,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健全是企業規避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最佳人的方法。
企業目前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法規風險等等。運營風險在所有的風險中是最重要的一個。企業要建立一個能夠辨別風險和控制管理風險機制,且高風險的范圍要明確,從而加強管理。可這種機制正是我國企業所缺少的,管理風險的意識相當淡薄,沒有辨認風險、評估風險的相應機制。
風險和收益在有效資本市場的條件中是成正比關系的,風險低則收益低,風險高則回報必豐厚。可從內部控制的層面來講,企業在辨認和分析過風險之后,理應通過一些積極又有創新意義的管理風險的措施,使企業能夠接受這樣的風險。不少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冒著風險進行違法運營,讓股東承擔負債風險和公司破產的風險,造成了風險資產的不斷增加,也加大了經營的風險和財務的風險,結果損害了公司和股東的利益。
我國有不少企業把內部控制的制度都貼在墻上或寫于紙上,沒有切實的執行力,也很少有企業進行評價其內部控制的制度,大多數都是走于形式。此外,長時間以來,企業管理者考核的根據主要是以利潤為主,其方式也非常單一,鮮有內部控制的綜合評價。
為了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就要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組織結構,把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提升。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企業要有明確的說明,賦予審計機構部門一定的權威性和獨立性,使企業的審計部門成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主要監督機構,且賦予各監督部門進行考核評價其控制制度的執行效果,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執行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
在加強內部審計監管的同時,也要提高每個執行部門自身的防范風險的意識,執行部門必須根據規定的具體制度進行執行,避免出現由于執行力度不夠、把關不緊而導致的經辦部門和個人為一己之利而給企業帶來整體利益謀私的行為風險。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企業的外部環境更是千變萬化,企業如果對內部網絡數據的風險控制不予以重視,那么就有可能導致企業內部人員出現道德風險或者是系統性的風險,從而造成泄露商業數據的風險。所以,執行內部控制的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泄露商業信息的風險意識加強,以此杜絕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企業有效進行內部控制的基礎的根據就是企業風險的評估。企業要按照實際工作情況,根據內部控制制度的標準依法建立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符且有較強操作性的科學合理的制度,要做好風險的評估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就要從制定制度、執行制度、評估制度和改善制度等方面入手。如果企業的風險評估能夠做好,再依照實際情況進行設立內部控制制度和有關程序,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能使人為帶來的風險和制度上風險等得到有效防范。
各個部門的工作程序對企業來說都非常的重要,尤其是作為內部控制制度的每個執行部門和個人,要把整體利益作為出發點,內部控制決不能把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當作自己工作的出發點,每個執行部門之間的信息要及時溝通,信息要及時共享,這樣更有利于工作的相互配合,能夠快速發現存在的問題,一起分析解決,以避免管理不足,從而使企業整體效益得到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程序也能很好的協作,更加高效地使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得以執行,把內部控制制度的意義發揮至極致。
在建立健全了內部的控制制度之后,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各部門的執行和個人的執行,所以,企業在根據國家法律和企業有關規定的制度運營的同時,也要設立對應的考核機制以及激勵機制,直接影響到執行人員的工作業績,從而使風險防范意識能力得以提高。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安全可靠地運行,其可靠的考核機制和工作激勵是重要的保障。
在企業進行風險管理時,要把市場杠桿所帶來的積極作用發揮至極致,對于企業風險的控制、轉移均可以通過期貨、保險等一些金融手段來實現,但要注意的是操作必須安全規范,同時,還要及時建立健全各種措施策略,以使風險的發生比率大大降低。比如,為了對付多種不同的且無法事先預測的自然災難,就可以采用購買商業保險的方法進行應對,在風險管理中,其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在很大的程度上,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健全與否直接影響著本企業的風險管理,而要想使企業能夠避免風險、填充不足,提高經濟效益和管理的水平,必須要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
[2]劉麗萍.企業風險管理措施及內部控制策略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23(19):96-97.
[3]何洪峰.淺談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J].新疆有色金屬,2011,34(3):152-153.
[4]吳會茹.試論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29(6):102-103.
[5]趙來朋.淺議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J].現代營銷,2011(11):140-141.
[6]周小陽.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J].企業家天地(下旬刊),2011(1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