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磊 何秀玲
(西安財經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隨著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日益高漲,對產業結構的發展與經濟的增長之間產生了更為密切的關系,產業結構的調整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因此,各國都加快了對本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建國以來,我國的經濟迅猛發展,工業化一直都是工作中的重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工業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等。河北省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雖然也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由于受到地域、資源等方面的限制,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也較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因此,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產業結構理論起源于17世紀,在19世紀得到了高速發展,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產業結構理論才日趨成型。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發現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不僅體現為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還必然伴隨著產業結構的成長,產業結構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現代經濟增長的同時,伴隨著社會資源的變化,而社會資源的變化就導致了產業結構的變化,他們之間是緊密聯系、相互作用的。社會資源配置的是否有效,決定了經濟增長速度的快慢與質量,即產業結構是否合理,影響了經濟的增長速度。
一個地區的產值結構狀況可以反映該地區的產業結構狀況,而產值結構狀況一般用三次產業產值與地區生產總值中做比來確定。從圖1中可以看出河北省第一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28.52%降低到2011年的11.99%,呈現出遞減的趨勢;第二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50.46%上升到54.06%,呈現的是曲折中緩慢上升的趨勢;第三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1.02%上升到33.95%,呈現出在波動中前進的趨勢。產業結構從原來的“二一三”格局,演變為現在的“二三一”格局,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但是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還是太大,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變動不明顯,第三產業明顯發育不足,還出現了階段性的反復現象。這種產業結構與“三二一”型的產業結構,還有一段距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河北省的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制約了河北省經濟的進一步轉型升級。

圖1 1978-2011年河北省三大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結論,第一產業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在持續下降,沒有對二、三產業的發展起到支撐作用;第二產業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還在曲折中上升,第三產業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雖然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發展相對落后,產業結構的分布顯然是不太合理的,“二三一”的產業格局明顯,與“三二一”型的產業結構有一定的差距,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升級。
1.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實現農業的基礎性,對二三產業的支撐作用,必須進一步優化農業的區域布局,建立更多的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和出口創匯基地,結合當地的條件發展特色養殖和種植,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規模大、效益高、帶動關聯產業強的農業骨干龍頭企業和企業群體,提高農產品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優化河北省農業布局結構。
2.大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增強工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第二產業貢獻率明顯,今后河北省的經濟增長應依舊是以第二產業為主要推動力。把工作重心放在由投資為主向創新轉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等內容上,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相應的投融資政策,為產業聚集區建設的建設,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加快企業的兼并重組進程,增強優勢產業的集聚輻射能力,提高單位的經濟效益,推動優勢產業做優做強,帶動全省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整體競爭力。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的發展,包括現代金融、物流、旅游、動漫產業等,提高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著力對傳統的服務業進行改組改造,提高現代服務業的地位,推動結構的第三產業優化調整;促進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改變河北省服務業現在發展不完善,不規范的狀況,規范市場主體和市場行為,創造發展空間;借助現代的信息技術,并與文化、資源相結合,保證服務業在質和量上的高速發展。
[1]周學新,周娟.我國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中國東中西部地區的面板數據分析[J].商業經濟,2008(07).
[2]李佳徽.河北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措施[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05).
[3]張麗英.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10(03).
[4]宋薇,李娟,陸文豪.河北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論壇,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