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鳳
(延安卷煙廠,陜西 延安 716000)
預算管理是企業基礎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企業戰略任務、保證企業實現經營管理目標、促進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財政部發布的《關于企業實行財務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在企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由于理解的片面性以及處理實務經驗的缺乏,致使存在不少問題,全面預算仍然需要改進和加強。本文試就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的有關問題作一些探討。
根據“指導意見”,預算管理是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完成既定的經營目標;企業財務預算是在預測和決策的基礎上,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對一定時期內企業資金取得和投放、各項收入和支出、企業經營成果及其分配等資金運動所作的具體安排。由此可以看出,預算管理在企業基礎管理中至少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內部約束機制,是建立內控制度的基礎;二是圍繞企業經營目標,對企業各種資源(主要是財務資源)進行分配、控制,協調實現經營目標。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預算管理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特別是企業的中高級管理層,往往認為預算是財務部門的事,按上級要求編制、上報就行,沒有認識到預算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基礎,對提升基礎管理、加強內控建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導致預算管理的功能沒有充分的發揮。
企業根據規模大小和業務量的不同,可以設立財務預算委員會或指定財務管理部門負責預算管理事宜。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是由財務部門個別專職或兼職預算員、會計負責,實際上只是一個形式上的機構,沒有形成全員、全過程的管理;個別單位由于工作職責不清晰,沒有按照“責權對等”原則,導致在預算編制、審核、執行等環節,工作脫節,信息溝通不順暢,影響預算工作質量和管理效果的提升。
根據“指導意見”,編制財務預算應當按照先業務預算、資本預算、籌資預算,后財務預算的流程進行,并按照各預算執行單位所承擔經濟業務的類型及其責任權限,編制不同形式的財務預算。但在實際編制過程中,基層企業對編制內容和流程不嚴謹,編制質量較差,主要表現在:預算管理部門沒有對編制流程做出詳細明確的要求,以致業務部門在編制的過程中各自為陣,不能有機結合協調,不能按時完成編制任務,如業務預算中的制造費用、期間費用預算,要用到資本預算、薪酬預算等信息,但資本預算中的固定資產投資預算涉及企業計劃,個別投資項目須集團總部或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如在預算編制前還未完成,就對財務預算編制有較大影響;物資采購環節,業務部門沒有充分考慮期初、期末經濟存量,以及采購發票類型、貨款支付進度等信息,導致產品成本、制造費用預算編制不準,最終影響現金預算、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損益表。
領導重視是發揮預算作用的前提,但全面預算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專業性,企業各職能部門對各項業務預算、資本預算理解不到位在所難免,以及個別管理層工作側重點的不同,使得預算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為此,要求企業預算管理委員會(或財務管理部門)必須加大預算業務知識的培訓,包括預算基本理論知識、行業預算管理制度、公司集團總部對預算管理的要求以及企業內部預算管理制度;財務負責人對預算管理與企業其他內部管理的聯系與區別以及在內控方面的作用進行解讀宣貫;企業各級負責人要掛帥“全面預算管理”的授權、審批等具體環節,實行部門行政主要負責人責任制,多渠道、多環節全面推動預算貫徹執行,提高預算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企業內部形成預算管理理念以后,具體執行就需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確各級預算部門和人員工作職責和任務。具體內容應當包括企業預算組織機構設立、各部門(人員)職責分工,預算編制內容、程序、方法,預算執行與控制,預算調整,預算的分析與考核。制度的核心是工作內容要明確,流程要清晰。
企業根據預算管理制度要求,定期召開財務預算執行分析會議,掌握預算執行情況,研究、解決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糾正執行偏差。各級預算分析責任部門要充分收集有關財務、業務、市場、技術、政策等方面信息,根據預算項目不同,采用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反映現狀和趨勢,提出建議、措施,提交管理層研究決定。企業根據實際情況,一般在季度或年度終了,對各部門預算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落實預算責任,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
[1] 財政部關于印發《關于企業實行財務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財企﹝2002﹞1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