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偉
(貴州大學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長期以來,我國存在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金融領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全國各地農村金融發展更加不平衡,問題也是千差萬別,有很多學者針對這些不同的問題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法,效果不是很好,農村金融的問題還是一直困擾著我們。即便在很長的時間里,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之間存在互動關系的論點得到了廣泛的支持。鄧小平同志早就敏銳地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活全盤皆活。因此,要充分發揮金融對農村經濟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就必須充分、正確認識農村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民間金融作為農村金融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也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遠未完成,由于西部地區農村金融組織發育很不健全,農村金融市場機制不完善,導致農村民間金融的產生。與此同時,相比全國其他地區,西部地區作為落后的經濟洼地,資金來源渠道少,農村信用社成唯一面向農村貸款的正規金融機構。然而,各方面原因使信用社不敢也不能全方位地貸款給農民,于是形成了農村緊張的資金局面。例如,西部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分布密度小,農戶享受不到金融機構優質的服務,無法得到金融服務。據統計,西部地區農戶用于發展生產的資金,農業銀行只能供應5%-10%,農村信用社供應15%-21%,75%以上農戶靠民間借貸和私人借款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盡管面向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仍然包括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農村信用合作社等,但能為農戶發放貸款、解決農戶問題的實際上只有農村信用合作社一家,雖然農業銀行有涉農貸款,但主要是向農村基礎設施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等提供貸款,很少向農戶貸款。總之,商業銀行在農村僅布局很少的分支機構,基本上將農村的資金全部抽離走了,而郵政儲蓄只存不貸,更是吸收了大量農村資金。不僅如此,農業項目由于受獲利周期長、利潤低、抵御風險能力差、對自然災害難以有效預知和防范等因素的制約,逐漸被金融的部門邊緣化,很難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我國西部地區農村大多數位于偏遠的地區,與外界的經濟交流較少,十分落后,沒有較為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無法形成統一的管理章程制度,并且在法律上沒有對民間金融的合理性的界定,因此在與正規金融競爭的時候,不具備較強的優勢,只能采取不正當的方式參與金融競爭。在發生糾紛的時候,由于沒有明確的裁定標準,雙方的利益都無法受到法律的保護。民間金融的形式很多,并且都是十分隱蔽,政府很難根據現有的民間金融形式出臺行之有效的政策,很難規范民間金融的行為。
中國躋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上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按照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論,隨著金融的不斷深化發展,民間金融的發展也同樣得到了發展,但民間金融的不確定性就越來越大。民間金融的基礎是當地傳統,往往發展主要依賴的是當地人的人脈關系所能夠支撐的信貸關系。因此,在調查中,會發現由于環境的變化,及每個人的社會角色的轉變,民間金融原有的傳統規則就會發生轉變,對于原來的人一時間很難適應環境的轉變以及身份的變化,導致民間金融活動更加的無序的發展,導致整個金融領域產生不良后果。
雖然中國政府已經強調多次,在金融危機時期,正規的金融機構要更加關注中小企業以及農戶,但是由于中小企業及農戶自身的局限性,存在的風險較高,使得正規金融組織退而遠之,此時,民間金融填補了這一空缺,為中小企業以及向銀行融資的經濟主體提供了融資渠道,填補了資金缺口。我國民間金融處于發展的最初階段,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作為我國西部地區出現的問題更多、更復雜。但是,不能因為民間金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就要將其整改或者將其消失,否定它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因此,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該起到一定的作用,作為市場的領導者,建立各種民間金融服務的體系,通過建立這樣的一個信息平臺,可以更好地為融資雙方提供較為全面的信息,便于相互間的了解和溝通,降低了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民間金融的運行效率。
對于民間金融的積極作用,我們要給予肯定,并且保護好發展的勢頭,要確立民間金融的法律地位。我國二元經濟結構很難轉變,既存在著發達的現代的正規金融組織,還存在傳統的民間金融形式。允許市場上同時兩種金融形式,發揮民間金融的補充作用,有利于經濟的協調發展,因此,政府要給予西部地區民間金融制度上的保障,這對于我國西部地區金融發展至關重要。
金融的發展是利弊共存的,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其對經濟發展帶來的有利影響,倡導各種多元化的民間金融形式;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規范不合理不合法的民間金融形式,從制度、法規方面進行規范,使民間金融的積極性更好地在現有的法律框架內發展。
對于民間金融不合法的一些形式,比如社會上現存的高利貸、部分地區存在的非法集資、地下錢莊等黑色甚至是灰色金融,作為政府部門應該建立嚴格的懲罰機制,嚴厲打擊,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非法的民間金融行為。對一些半合法半不合法的一些打擦邊球的灰色金融形式,我們也要積極給予引導,使其不斷合法化、正規化,這樣才能促進金融社會健康發展。
對于民間金融來說,能夠合法合規的運行也是一件利于自身發展的事情,這個轉變的過程依賴于監管當局引導。現在已經有一些民間金融機構已經合法化,但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健全,政府包括監管當局在內可以根據民間金融機構在工商部門的登記情況了解民間金融的各種經驗情況,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防范民間金融的風險,給予民間金融更好的制度保障。對于民間的個人之前的借貸,鼓勵通過合法的渠道給予保障,避免各種糾紛的產生。
我們國家的金融服務體系相對來說,實力比較單薄,就美國而言,其服務體系主要依靠電子網絡、報紙、中介金融機構等,在一定程度上,金融服務體系的渠道比較豐富。但是,只有我們充分利用這些服務體系,不在于形式的多少、渠道的多寡,都會促進我們民間金融的健康發展,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金融運行效率。
明確市場對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提高金融系統的運行速度,一方面要給予積極保護,同時也要適當建立一些推出機制,這樣才能夠推進市場化的進程。在市場化中引進各種適合的經濟主體,放寬一些準入資格,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金融的發展。發展西部農村金融,要注意豐富各種民間金融組織形式,并積極得以利用。讓好的金融組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區域性經濟主體資金需求的不足,而且互助性的民間金融組織還有利于推動民間金融的發展。
[1] 張希慧.我國民間金融發展規范邊界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01).
[2] 姚洋.改革金融體系:治理中國經濟失衡的良藥[N].南方周末,2009-8-20.
[3] 高建波.我國民間金融活動現狀及其對策[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