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鐳華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宋妍、何國平(2008)指出,2007年我國兒童(5歲以下)死亡率為18.1‰,嬰兒死亡率則為15.3‰。2005年發達國家兒童(5歲以下)死亡率為6‰,而我國城市地區兒童(5歲以下)死亡率10.7‰,農村嬰幼兒死亡率為25.7‰。其中,我國兒童(5歲以下)主要死因構成為:城市地區——顱內出血2.8%、肺炎8.7%、先天性心臟病14.1%、出生窒息17.6%、早產或低出生體重17.8%;農村地區——意外窒息6.6%、先天性心臟病7.8%、肺炎13.8%、出生窒息13.8%、早產或低出生體重18.5%。
新京報(2009)報道,有資料顯示,中國有400萬白血病患者,并每年以3萬到4萬的速度增加,其中50%是兒童。
沈飛(2007)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國有2.9億多的0-14歲兒童,18歲以下的則有4億人。而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腎功能衰竭等,都是兒童常見的大病。治愈一例兒童白血病,需要花費15萬-40萬元;腎功能衰竭則需要四五十萬元。有關資料顯示:我國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人數每年達到40萬,但如果及時獲得治療,這個數字可以下降到16萬。并且我國現有的2.6億0-6的兒童,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甚至這個數字以每年1200萬的速度增加著。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我國兒童死亡率、大病發病率、患病醫療費用還是很高的,保障高、范圍廣的兒童醫療保險的開發迫在眉睫。
張春陽(2011)指出,在對我國各城市兒童社會保險進行調查后發現,雖然已經為兒童建立了社會保險,但是其在保障水平方面很低,滿足不了需求,兒童醫療保障還需要用商業保險來補充。比如說天津市,少兒醫療保險報銷比例為:三級醫院55%、二級醫院60%、一級醫院65%(沒有起付標準),大多數情況下家長還要承擔報銷比例覆蓋不到的費用。疾病門診、手術費、自費藥、意外醫藥費等都不能報銷。一旦有重大疾病發生,家長需要在先行墊付很多醫療費后再報銷,而商業保險卻是確診后立刻一次性賠付。還有就是我國兒童基本醫療保障長期空白,保障范圍窄,有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先天性心臟病、腎功能衰竭、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兒童期意外死亡等發生率上漲。
鄧軍(2001)指出,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種:(1)重點疾病給付型保險,優點是設計簡便且可預防道德風險,缺點是投保人不能確定保險金額以支付將來醫療費用、領取保險金數額固定、保險責任范圍小、一次支付后責任終止; (2)住院費用報銷型保險,優點是保險責任范圍廣,缺點是容易誘發道德風險;(3)住院津貼型保險,優點是保障住院收入損失,缺點是存在道德風險問題。發現現有醫療保險不能滿足人們需求,且保險公司設計合理的醫療保障產品最大障礙是道德風險和不完善的醫療市場。商業醫療險種供給不足。
方磊(2006)指出,兒童醫療保險產品設計影響因素是:兒童易發病種和家庭收入的不同。
首先,從少年兒童易得疾病種類入手,區別于成人產品;其次,以家庭收入為參考設計不同產品。如采用靈活的交費方式。又比如,農村家庭的收入比城市低,針對農村市場設計的保險產品,保費要低,以滿足基本保障為主,產品應主要在疾病、意外等保障功能方面下功夫,將教育金等儲蓄型業務作為輔助。面向經濟發達地區,為了滿足需求的多樣性,可以把責任范圍適度放寬。如減少重大疾病保險的保障病種,不設計返還責任,只保留主要的常見病種,以達到降低保費且能夠滿足高額的醫療費用。不常見的病種列為可選責任項,另外厘定費率。其次,險種責任的設計要簡單易懂,易于展業。
劉增龍、吳雪峰(2006)指出,保險產品開發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一,市場性原則,即保險公司必須按市場的需求進行險種的設計、開發、銷售,因為市場經濟和保險業發展內在規律的存在;二,效益性原則,即開發保險新產品要同時做到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要求和合理防范、降低風險,以便給公司帶來商業利潤,處理好社會效益和自身經濟效益、產品開發與銷售推廣、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三,合法性原則,即開發保險產品必須堅持合法,尤其不能違背社會公共利益;四,規范性原則,即以提高防范經營風險的能力為目的,建立有效的保險產品開發機制,做到規范化管理;五,國際性原則,即開發保險產品必須積極吸收國外條款設計的先進技術,從而增強與國際保險市場接軌的能力,最終做到順應經濟形勢的發展。
童東虹(2004)指出,國外保險業典型產品開發流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一,概念設計,包括創意產生、篩選、深入調查三個步驟;二,設計,是說產品設計;三,投放市場,分別是最終市場測試、投放市場;四,監控階段,主要包括實施后評價、維護這兩個步驟。
王輝(2009)認為,基于產品技術工程,制造業中,為了最終達成既定目標,產品設計、實施、審核會被反復循環實施,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被稱作“問題解決循環的約束”。問題解決循環在產品開發程序中主要是表現為產品測試試驗和CAE1模擬系統。除上述方法外,解決問題也依靠個人思考的循環。比方說,當我們無法將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準確地在“客戶需求”過渡到“產品設計概念”的過程中表現出來時,某種類型的思維創造飛躍就被需要,而飛躍中很容易造成偏差,導致設計出的保險產品不合客戶需求。另一方面,保險產品無法移植制造業中經典的“設計、試做、審核”的產品設計循環,所以在沒有完善品質監測的情況下,產品生產就步入下一道工序,那么接下來進行的生產流程無法避免出現問題。最終也就造成了現如今保險條款漏洞百出,保險金不能及時給付的現狀。
張瑞嫵(2003)提出,商業醫療保險產品設計中的風險控制包括:(1)參考公司實際情況。首先考慮公司財務狀況。財力雄厚、準備金充足的公司,可以擴大醫療險業務領域;而如果公司規模小且財力較弱,先設計幾個主要險種,沒有必要追求產品全面;其次考察公司的醫療險管理經驗,如果公司經驗不足可先開發一些功能單一、便于管理的醫療險種。反之,可以考慮開發一些綜合性醫療險種。(2)在產品中設置自我保護性條款于產品中。商業醫療保險是自愿投保,逆選擇風險較大,因此產品設計應加入一些自我保護條款。(3)醫療險產品設計中注重引進國際通行的醫療險精算方法,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積累數據,為醫療險的進一步開發提供堅實的數理基礎。
[1] 宋妍,何國平. 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的研究概況[J]. 亞太傳統醫藥,2008(8).
[2] 沈飛. 給孩子的醫療加上保險[J]. 當代醫學,2007(4).
[3] 張春陽. 我國兒童保險市場潛力巨大[J]. 中國保險報,2011(5).
[4] 鄧軍. 談商業醫療保險的開發[J]. 南方金融,2001(6).
[5] 方磊. 少兒保險重在生存性保障[J]. 中國保險報,2006(4).
[6] 劉增龍,吳雪峰. 論保險產品的開發[J]. 甘肅金融,2006(1).
[7] 童東虹. 保險產品開發模式探索[J]. 上海保險,2004(9).
[8] 王輝. 保險產品開發程序[J]. 中國保險報,2009(7).
[9] 張瑞嫵. 論商業醫療保險的產品開發策略[J]. 保險研究實務,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