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鴻龍
(廣東揭陽農村商業銀行,廣東 揭陽 522000)
隨著業務的擴大、經營實力的加強和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越來越需要一個準確的定位和市場的發展。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和發展戰略有以下幾方面:
任何一家金融機構在發展中都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自身存在的體制背景。
2.要持續經營所必須的客戶資源。
3.在競爭中的優勢。
三點結合起來,就成為了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其中,體制背景決定了金融機構內在的構成和外在的政策;主體客戶直接關系到利潤的來源;競爭中的優勢則是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金融機構只有找準自身的市場定位,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農村商業銀行脫使于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背負著向農民、農業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重任。在政策改制之后,農村商業銀行的客戶主體、經營領域都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以它的市場定位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要確立農村商業銀行市場定位的前提,是要分析農村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的競爭環境,和其他金融機構相比所呈現出來的差異性和優勢。
目前農村商業銀行都建立在我國較為發達的地區,所面臨的經濟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經濟也不是單一的均衡發展,隨著鄉鎮企業的“變革”,私營企業和股份經濟已經大幅度增加,以及國家城鄉一體化的戰略推進,城市中的農民已經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移,并且向城鎮集中,第二、第三產業已經逐漸成為當地農村的主體。從服務對象上看,除了小規模的經營農戶外,還增加了一些有專業生產水平的農村中的中小企業、農村小城鎮的業主,這些金融需求和傳統的農戶融資需求相比較,其要求更高,范圍也要更廣。
1.股東太多,使股權過于分散。跟改制前的農村信用社相比,我國的農村商業銀行的股東個數已經大幅度減少了,可股東數量仍然過多,股東權也顯得特別分散。大部分股東會因為自己所持有的股份少,產權小,自身利益和銀行利益關系不大,所以不會花太多精力和成本去監督銀行經營行為,參與重大決策。
2.法人治理的結構有問題。受到農村信用社舊體制的影響,改制后農村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根本無法有效運行。具體表現為: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職責分工相當模糊,這樣就會導致經營失敗時雙方相互推卸責任,無法實施懲罰的機制。除此之外,外部監事的比例很小,而且太過于形式化。在實踐中很難獨立履行監督職能,難以發揮真正的制衡作用。
3.農村商業銀行的知名度過低。農村商業銀行是一個剛剛誕生的新事物,在市場上還不夠成熟,對社會的知名度也不高,在農村當地由于其他商業銀行的退出,農村商業銀行還有發展空間,而在城鎮一級,大部分大企業和居民覺得將錢存入農村商業銀行沒有安全感,這就直接造成了農村商業銀行資金不足。這些都導致農村商業銀行“吸存”道路舉步維艱。這些都是農村商業銀行在農村經營時需要面臨的各種難題。
4.農村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素質較低?,F在的農村商業銀行中的工作人員,基本都來自改制前的農村信用社,而大部分信用社里,這些工作人員學歷普遍較低,知識水平和業務技能都嚴重缺乏,甚至有些管理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都很低,違法違紀的現象經常發生。
5.經營觀念太陳舊,缺乏營銷力。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是傳承了以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觀念。面臨新的競爭環境,舊的思想和經營理念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新形勢。所以,客戶層次很低,優質的客戶資源也很少,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自身的發展。
1.根據之前所說的各種問題,要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要改善或調整農村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和股權結構,如鼓勵股權較小的股東進行資產轉讓,適當提高單個法人的持股比例,這樣就減少了股東的數量,也對股權進行集中,避免了股權過于分散的問題;或者是向戰略投資者定向增發,提高股東參與重大決策的意愿。
2.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農村商業銀行要將股東和經營管理層的權利規范化。權責范圍要清晰界定。在制度中要明確獨立董事的知情權、監督權,除此之外,還要完善監事會結構,保證監事會獨立實行審計監督和決策能力。
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建立存款保險來建立信任。假如銀行出現經營危機或面臨倒閉,存款機構就可以提供財務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全部存款,這樣就降低了存款人的風險,也就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銀行資金短缺的問題。
在人才方面,農村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理論研究和實務培訓相結合,用更加優厚的待遇來吸引優秀的專業人才,提高農村商業銀行員工的綜合素質,加強專業人員的隊伍建設。在了解客戶各種需求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更加便利、優質的服務,加強服務管理,從而提升客戶的忠實度。
農村商業銀行一定要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分析市場,分類營銷。要完善營銷體制,實現整體營銷。要以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為主,以小以精取勝。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金融供需的不平衡,是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受到阻礙的根本原因,農民和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一直是個問題。以前作為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核心的信用社早已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其股份改革迫在眉睫。
2003 年,國務院出臺了《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正式啟動了新一輪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在改革的不斷深化中,我國的農村商業銀行不斷壯大,顯示出越來越大的活力,這成為了農村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一,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一直運營良好,在經營中也不斷改善,總資產和負債不斷上升,不良貸款也越來越低。
第二,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極力支持“三農”和中小企業的發展,例如2007 年,農村商業銀行貸款余額高達236 億元,中小企業貸款達976 億元,這促進了農村建設的持續發展。
社會發展的水平,是決定銀行規模的重要變量,在一般情況下,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銀行規模經濟相關。銀行發展取決于經濟發展所提供的“資源”,其經濟的發展決定了銀行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隨著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農村商業銀行的戰略也要不斷調整。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是在以優秀商業銀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廣闊發展。通過不斷引進國內外投資者,實現主體多元化和國際化;通過技術和網絡的全面更新,把內容信息重新整合,實現操作系統的數字化;通過收購和兼并等各種市場手段,將經營領域擴建到最大化,最終成為現代化的精品銀行。
[1]吳建亞.現階段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和發展戰略[J].金融論壇,2004,9(8):57-61.
[2] 李曉健.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研究[J]. 學術論壇,2009,32(8):96-100.
[3]孫愛華.淺析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在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投資與合作,2011,(6):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