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云 賈杏玲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建設經濟強省,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立足點。河北省是農業大省,根據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省農業人口總數約為5568.70萬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77.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村人口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的消費,我省就能增加內需556.87億元,其市場潛力令人矚目。然而,根據《河北省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占有河北人口總數77.4%的農村人口,僅僅消費了23%的商品;從絕對數上來看,2010年城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差距為3584.2億元,到2012年城鄉差距擴大至4848.8億元,由此城可見,城鄉消費市場的差距逐步擴大。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農民收入水平偏低、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消費環境不理想、消費信貸發展緩慢等。針對我省農村消費市場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成員深入農村進行調研,積極探索促進農村消費的政策激勵措施,力求能夠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對策和建議: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因此,要促進農村消費、改善消費結構的關鍵問題和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就河北省農村的現狀而言,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一是要調整種植結構,增加高端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種植面積;二是要大力發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產業;三是要健全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全過程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四是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拉長農業產業鏈條,實現農產品轉化增值,調整和優化農產品轉化增值,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2.加快城鎮化建設水平,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要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戰略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區域協調、產城互動、城鄉統籌。推進城鎮化建設有利于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3.加強財政投入力度,提高農業競爭力。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一是要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實行農產品價格保護政策以及落實扶貧開發政策;二是在取消農業稅的基礎上,清理和規范涉農收費,取消不合理費用;三是要搞活農村經營體制,鼓勵有一定條件的農民創業,創造條件發展鄉鎮企業。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展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促進農民增收的基礎支撐。
一是在完善新農合制度的基礎上,積極推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減少農民的后顧之憂,增強他們的消費信心;二是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擴大其為農民提供貸款的覆蓋率,對農民消費信貸給與利率優惠,使其成為農民貸款的主要途徑;三是要加強醫療單位收費的監管工作,減輕醫療費用對農民造成的壓力,這對于增強農民的消費信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企業不僅要只重視商品生產,還要重視農村流通體系的構建。農村市場的開發,離不開完善的流通體系:一是要完善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發展規范化的連鎖超市、便利店,優化農民購物環境;二是構建順暢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三是建立多元化、連鎖化的農資流通體系。
企業要想在農村市場分得一份美羹,企業在了解農民的需求上多下功夫,研發滿足農民消費需求的商品,才能能贏得農村消費者的青睞。
合理的消費結構不僅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合理化,還有利于提高農村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質量和維護社會穩定。因此,我們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導農民正確、合理地消費,建立起有利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合理的消費結構:
網購改善了商品流通體系,彌補了縣域地區實體零售的不足,消費者不必奔波到一二線城市購買商品,僅需在網上挑選、網上支付和物流快遞就能買到在當地買不到的商品。網購帶來的不僅僅是便捷,更是與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同等待遇和機會。但是網購的盛行,需要相關配套措施,如物流、售后服務等,都需要及時跟進,才能持續地刺激農村消費,拉動內需。
隨著農村消費結構的升級和農村消費觀念的進步,農村消費信貸需求在逐漸增加。此外,開展農村消費信貸的金融機構主要是農信社和農戶,發展速度緩慢,消費信貸未能成為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的“推助器”。開拓農村市場、挖掘農民消費潛力、就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消費信貸體系,進而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河北農村消費市場的壯大,需要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流通體系建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發展農村消費信貸,加強農民消費觀念的引導,只要各方面齊抓共管,河北農村經濟一定會蓬勃發展,河北農村消費市場的壯大指日可待!
[1]何建雄.農村消費市場有效啟動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 2009,(5).
[2]熊呂茂.我國農村消費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