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君 濟南鐵路房產建設集團公司
企業內部審計報告在內審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具體審計實踐中,審計建議部分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為:一是審計建議過于理論化,實際操作困難,難于落實。二是審計建議籠統化,沒有針對性。三是審計建議模板化,審計建議年年提,同樣問題年年犯。切實發揮審計建議降低風險,推動工作,從而提高企業經濟運行質量,需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1.內部審計的基本目的,是對企業決策、經營行為進行有關約束性監督、鑒證,規避潛在的風險,有效果、效率、經濟地達到創收創效的目標和目的。內部審計是規范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通過內部審計的各種審計活動,規范企業行為,為其管理層提供更準確翔實的決策信息,以更好地為企業的管控和戰略目標服務。
2.突出內部審計的針對性。內部審計旨在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管理狀況,為企業管理層服務,為最高管理者決策服務,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服務。在工作中需針對不同的對象、情況,提出相應的審計建議,切忌千篇一律,不切實際,難以落實。
3.內部審計的性質。內部審計是管理權的延伸,作為組織內部的管理活動,是代表管理權的審計,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管理權的延伸如果由于審計建議不“精準”、可操作性差,造成被審計單位無法很好地落實,將直接影響審計管理職能的作用。
1.從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情況看,有的單位內部規章制度之間存在自相矛盾的現象,企業效益最大化經營目的也與上級考核內容存在矛盾。審計人員常常聽到老總們這樣說,現在的一票否決太多了,安全、穩定、計劃生育等,有時企業經營策略就必須做出讓步。但從大局的角度分析并不矛盾,只是具體到某個單位或某個階段會有矛盾沖突。而從外部環境看,國家的法律、法規、條例也在不斷地修訂和完善。這一切都要求內部審計必須調查分析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注重日常搜集、了解各單位的信息資料,便于在審計任務執行過程中能夠突出重點,從而挖掘深層次的問題,增強審計建議的質量和力度。
2.從內部審計工作實踐看,例行的審計執行往往普遍存在“重收繳、輕整改”“,重審計決定,輕審計建議”的現象,只求查出具體幾個違規違紀問題,而未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特別是對被審計單位屢查、屢犯問題的深層次原因缺乏深入細致的調查和剖析,這樣得出的審計建議,既是膚淺的,也必然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其作用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實際效果則會大打折扣。好的審計建議要求能夠反映被審計單位的實際和管理要求,態度要中肯。做到這一點,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能夠透徹了解上級文件精神要求,認真做好相關基礎資料收集。還必須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認真做好調查、分析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實況,通過對現象的分析、研究,找到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癥結及本質,如此程序下提出的審計建議才可能是合理的、可操作性強的。
審計人員在提出審計建議之前要統籌考慮這樣幾個方面的問題:審計建議能否降低企業經營風險,被審者是否具備執行審計建議的能力,板子應該打給誰,審計建議是否適合被審者的經營活動,審計建議是否考慮成本與效益原則,審計建議是解決長期問題還是短期問題,能否解決問題等等。只有周密考慮上述問題,結合掌握的被審計單位情況,審計建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內部審計優勢在于,內審人員本身即為企業的一員,相對而言,更加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和各個管理環節,能比外部審計掌握的情況更深入、更徹底,可以觸及到外部審計容易遺留的“死角”和“盲區”,準確把脈存在問題。內部審計的責任在于要把維護企業利益為己任,能夠體現出在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強化內部約束機制等方面的優勢作用。
審計建議要注重實效,才能使被審計單位或責任人從中受到教育,因此需要研究提出被審計單位整改措施的科學性、可行性,整改的實際效果,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才能保證審計建議的高質量,達到“審計”服務與監督并重的目的。強化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嚴格遵守審計規范,不斷增強審計人員履行職責所需的專業勝任能力,以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執行審計業務。審計部門提出的審計建議,要有充分的法規、制度依據,定性準確,有說服力,還需征求相關各方意見。因此,審計部門內部要建立審計交流制度,通過規定的程序和部門例會,相互交流、借鑒,開闊審計人員視野,加強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使審計提出的建議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利于被審計單位執行,方可真正發揮審計建議作用,防范經營風險,規范經營行為,不斷推動企業經營創效向更高層次邁進。
內部審計作為審計監督的一項重要制度,監督是手段,服務是宗旨。伴隨著鐵路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內部審計應當擺脫簡單地為監督而監督的固有模式,充分發揮“一審二幫三促進”的作用。一是內審職能要從注重“查錯防弊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從審計工作都集中在財務的會計報表、賬本、憑證及其相關資料,轉而深入到管理和經營的各個領域。例如對企業投資項目的審計,過去往往關注審核投資協議是否完整,是否根據投資比例在相應的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收益按“權益法”或“成本法”進行了正確的核算,至于是否應該投資,投資回報率是否合理,是否有更好的選擇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應當成為今后的工作重點之一。二是強化對內服務咨詢職能。內部審計的宗旨就是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幫助企業實現預期的發展目標。不講服務,內部審計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可能,服務意識必須貫穿于內部審計監督、評價、控制的全過程,特別要注重對重組整合的所屬企業開展服務咨詢,幫助實施和完善經營管理,注重回訪結果。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再好的審計建議,若得不到被審計單位的落實,結果也是徒勞的,就像空中樓閣一樣。所以審計部門應在搞好服務的前提下,督促被審計單位認真落實審計建議,規范整改,把落實審計建議納入企業科學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整改參加經營管理水平生上臺階。審計部門應不斷完善審計結果的回訪制度,追蹤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審計建議落實情況,幫助被審計單位規范內部管理,建立自律機制,實現經營管理水平提升,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