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輝均
(韶關學院 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目前我國正處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機遇期,大學生群體是否認同和擁護我國的政治制度,是否有正確的政治認識,直接關系著整個國家政治的發展前景和社會穩定。但是,部分大學生受社會功利思潮等方面的影響,在入黨問題上出現了功利性入黨動機。為了更好的把握地方院校大學生入黨動機的現狀,特選取韶關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以點及面,分析原因,更好的幫助學生端正入黨動機。
此次調查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對韶關學院學生進行了設問調查。在問及“您認為周圍同學最主要的入黨動機是什么”時,認為“信仰共產主義,更好為國家、人民、社會服務”的僅占13.8%,認為是“入黨光榮,入黨能更好的證明自己展現自我”的占19.5%;而有48.4%的人選擇的是“入黨有好處,如對自己的就業、從政、升遷等有好處”;同時對于“當前許多大學生把入黨作為自己以后獲取個人好處的一個砝碼,您認為他們這種想法正確嗎”這一問題,認為不正確的只占11.1%,而認為可以理解或正確的共占88.9%;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功利性動機表現也越來越明顯,特別是臨近畢業的畢業班學生,85.3%被調查者表示主要是抱著為自己就業、升遷、發展提供方便等功利性目的去追求入黨,而不是出于對共產主義信仰和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利他主義動機。
通過調查,可以看到,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入黨動機上表現出過分注重現實成份,對黨的感情、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信仰的熱情較為欠缺,追求只停留在外在層次上,較注重組織上入黨,而不太注重從思想上入黨;較注重結果,而不太注重過程,存在著強烈的現實主義和功利主義傾向。
大學生抱著功利化動機追求入黨的行為,究其原因,不僅僅是個人行為,客觀上與個體所處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同時也是大學生群體心理特征、個體因素等各方面原因聚合作用的結果[1]。同時,作為地方院校,加上受到學校名聲、所處地理環境、學生生源質量等方面的影響,產生功利性入黨動機,既有共性原因,也存在著個性原因。
1.大學生初涉政治生活的不成熟性,是產生入黨動機多樣化的根本原因
大學生入校時年紀輕、社會閱歷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思想活躍,感情豐富,個人的情緒和意識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不可避免的會被負面的、消極的觀念侵蝕。這種政治心理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政治理論學習的自覺性不高,對現實關心較多,理想信念較為淡漠,而行動上又往往表現出盲目和急功近利”[2]。加之政治知識與經驗的缺乏,政治鑒別能力較弱,對事物價值意義的認識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局限于個人價值的實現,從而在價值取向上偏離正確軌道,在入黨動機上表現出很大的不穩定性和可塑性。從調查來看,近50%的學生以為入黨是有利可圖的事,對今后肯定有好處,“理想,理想,有利就想”、“一切向錢看”。初涉政治生活的政治思想不成熟性,是產生功利性入黨動機的根本原因[3]。
2.社會價值觀體系的多元化傾向是造成大學生入黨動機取向功利化的外在因素之一
社會轉型期,社會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價值觀念的斷裂和不連續性,必然折射到大學生中,使崇尚個性、自我意識較強的大學生很容易滑向價值主體的“自我化”、“功利化”。2002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河北理工大學共同開展了涉及全國36所高校9472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調查,發現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用技術等實用性強的知識成了大學生首選的學習內容,而對那些缺乏實用價值的普遍知識以及理論性較強的專業知識卻往往不愿意學,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英語、電腦和各種資格證考試的內容上;而對那些以后在找工作時沒有明顯作用的課程(如公共課、基礎課)卻不愿意上,用1/3的時間和精力對付專業課,而用2/3的時間和精力去努力獲取各種職業資格證書。學習目的的“投機性”、“功利性”選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念及取向。
3.市場經濟的影響、就業壓力的困擾,是造成大學生入黨動機表現為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的又一原因
市場經濟奉行“利益最大化”原則在非經濟領域擴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傳統的重義輕利、追求精神完善的價值取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沖擊下產生了錯位。一方面大學生自我意識增強,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容易導致利已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產生。同時,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市場經濟的不確定性又導致人生存的不確定性,影響到大學生的擇業、就業。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學生黨員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具有競爭優勢,如:公務員的招考、部隊招收地方生中對報名參加考試的同學幾乎都有政治要求,勢必導致大學生在畢業前會想盡辦法“趕上末班車”[4]。
4.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良影響,是導致當代青年學生價值觀念功利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代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但家長在教育價值取向上卻出現 “重智輕德”的偏差:有數據表明,“80%以上家長關注的焦點是孩子學習分數的高低,對于孩子思想品德的成長卻關注得太少;63%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自己撒手不管,”[5]只關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視思想道德品質教育。部分家長基于孩子未來就業競爭的考慮,要求孩子入黨。數據顯示,接近50%的學生都表達出是“受父母影響”或“父母要求”而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良影響,在子女入黨價值觀念的實用化、功利化問題上起了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對滯后和部分干部教師為人師表作用的弱化
當前一些高校及其教育工作者無論是思維方式、管理理念,還是教育手段都處于一種傳統和相對滯后的狀態,未能與時俱進。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大學生快速獲取大量信息,學校的德育教育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干擾和影響,加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忽略了網絡思想教育的平臺建設,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6]。此外,高校部分干部、教師思想政治素質不高,理想信念淡化,甚至在言行上有意無意地誤導著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這是部分大學生入黨動機功利化直接或間接的誘因[7]。
作為地方院校,學生申請入黨的動機除受到共性原因的影響外,還受到學校 “地方特色”影響。在探討大學生入黨功利性傾向動機的原因過程中,更要從學校本身去尋找。
1.學校“升本”時間不長,黨建機制不夠健全,工作做得不夠扎實
2000年,韶關學院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幾年的發展,學校從形式上已初具規模,但在管理體制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單從黨建機制來看,黨建工作規范性不強,很多工作不夠扎實。一方面,由于缺乏考察入黨動機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許多學生黨支部并未形成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察規范程序,習慣性的把入黨作為激勵學生勤奮學習、良好表現的獎賞,入黨動機變得越來越實際,影響了發展黨員的質量;另一方面,各院系都是由學生黨員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養考察,由于自身理論素養水平不高,并不能及時發現入黨積極分子存在的思想問題。同時,院系把本院學生遞交入黨申請書、加入黨組織等作為突出本院系學生素質整體水平高的量化指標,重“數量”輕“質量”,忽視黨建的基礎教育工作。
2.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建設缺乏規范性,且整體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從學校實際情況來看,學生黨建工作最主要的操作者是輔導員,而輔導員身兼數職,學生黨支部書記、院分團委書記、副書記、社區活動黨支部書記等,忙于日常事務性工作,工作繁重,學生干部、黨員就成為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工作隊伍的重要輔助力量。但這部分人具有不穩定性,每年變更,比如學生干部,一屆只做一年。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輔導員為了調動和強化學生干部和黨員骨干的工作積極性,都會有意無意地滿足學生的功利需求和虛榮心理,入黨的政治價值被部分地異化為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的激勵手段,導致對學生政治價值取向的誤導。
3.學生生源質量對入黨動機的影響
由于受到學校地理位置、學校層次的影響,我校學生生源質量不是很高,整體素質偏低,且主要生源分為兩大塊:一是珠三角以及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考生,約占55%;另一塊就是來自粵北等經濟相對貧困的山區考生,約占35%,整個生源分布呈現“兩頭重,中間輕”的狀態。來自“珠三角”以及較發達地區的部分學生,受市場經濟熏陶較早,表現帶有較強目的性,不管做學生干部、還是發揮自我特長,都表現出較強的個人利益觀,鍛煉自己、提升自我被弱化,行事具有功利性傾向。而來自粵北等山區的學生,受地理環境、家庭經濟情況以及父母的影響,雖然較自覺,刻苦,但不服輸,看到別人有的、同樣也想得到,甚至盲目跟風,入黨動機不端正,表現出功利性。這種狀態自然影響到學生黨建工作的效果及質量。
總之,地方院校大學生入黨動機的功利性傾向的產生既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存在個性方面的制約因素。要幫助學生端正入黨動機,保持學生黨員的先進性,需從各因素出發,尋求行之有效的解決方式,加強高校的黨建工作。
[1]田毅.當代中國大學生政治觀現狀及致因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54-55.
[2]姜懷定.對學生黨員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思考[J].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1999(2):92-94.
[3]許明章,張明鑫,徐丹,等.大學生入黨動機的調查與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7(3):500-503.
[4]余啟利.新時期大學生不良入黨動機透視及其教育對策[J].鄂州大學學報,2006(2):78-80.
[5]宜春市《關于對中小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情況問卷調查的報告》[EB/R].[2006-10-].http://lunwen.cnkjz.com/article/217/arti-cle_ 159714.html.
[6]陳忠萍.論網絡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四川畜牧獸醫學院學報,2001(15):73-76.
[7]安國啟,鄧希泉.200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3(1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