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麗
(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農村信用合作社,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5450)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而作為我國農村經濟建設事業的重要功臣——農村信用社也隨著我國農村經濟市場的發展趨勢的變化,也進行了體制的改革,在這之后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速度也明顯加快,然而這也使得我國農村金融風險的增多。文章主要就我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風險的內部原因進行分析,并提供相應的防范措施。
所謂的金融風險就是因為機構外部市場環境和經濟條件發生變化并對機構造成了不利影響,使得其經濟利益受損的因素,目前我國農村合作機構產生金融風險有內外兩方面原因,文章主要分析究其內部原因進行分析。
雖然我國農村合作機構的產權制度已經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里面還是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目前我國農村合作機構因為相關制度對持股人比例和數量的規定,使得合作銀行的股東多、股權比例小,造成合作機構的股權過于分散,進而給其機構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題,也使得其所有人的產權不夠明晰。另外,由于我國農村自然股東缺乏監督合作機構的動力,使得大部分銀行都被其內部人來進行管理和掌控,缺乏對主管人行為的監督和控制效果,另外,農村金融機構的股權還存在流通不暢的問題,尤其是在其股權轉讓和退出的制度和操作執行中存在阻力,造成股權流動不大,進而影響合作機構的經營和發展,使得其經營風險增大,增多。
農村的合作機構中的法人管理機制名不副實,里面很多社員表決會議形同虛設,只做表面工作,在加上農村信用社的理事會員的權力過大,也沒有相應的監督控制機制,無法在其內部形成一個良好的制衡機制,雖然產權改制對其進行了改善,但是在制度的實行上仍然缺乏力度,其所在權還是虛置,銀行董事長的工作職責和權利義務也沒有進行明確界定,使得機構的董事會、股東會以及監事會都沒有發展其制衡和協調的作用,造成了管理內部的一言堂,進而使得其銀行機構的經營風險增加,卻無法有效規避。
我國農村合作機構大多管理人或經營代理者都是有社員委任的,但是卻缺乏一定的監督和獎懲機制,使得其經營者在其日常活動中缺乏工作激情和動力,同時也沒有一定的競爭壓力,無論經營效益如何,其經理人的薪酬不變,且加上很多高層管理都是內部人員,很容易出現貪污現象,這都導致了經營管理缺乏上進心,進而影響其項目決策的準確性,從而提高了其經營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大部分農村合作機構缺乏正確的經營管理觀念和內部稽核制度,在其發展過程中,胡亂追求規模存款最大化,沒有準確定位其發展市場和戰略觀,使得其資金流轉使用風險增多,抗風險實力下降,再加上其內部防風險的稽核機制不夠獨立,卻不夠權威,服務范圍和實力都比較低,造成其整體預防風險,控制風險能力低下。
首先就要完善其機構股權結構,制定合理的股權機制,促進股權結構向著多元化發展,避免出現一言堂現象,可以有計劃的逐步取消部分不允許退股或轉股權的規定,然后針對農村合作機構股權的不流動性,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股權交易平臺,并形成一個網絡系統,通過適當調整股權來提高合作金融機構產權的市場性和規范性。與此同時,也要完善其經營管理機制,只有這樣雙管齊下,才能夠有效的降低其經營風險,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可以健全其存款業務管理機制、貸款業務管理機制和財務會計管理機制,并實施責任制,提高其工作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并通過實施風險預防和控制反應機制來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并嚴格控制其機構的資金流動情況和比例,能過有效地察覺風險和防范風險。
要想使得其內部制衡機制發揮作用,提高其監督控制效果,達到降低經營風險和預防風險的效果,就必須要建立規范、科學的股東會、理事會以及董事會等管理制度,明確劃分其職能范圍和權利義務,制定相關規定提高機構員工參與管理決策的積極性,從而全面提高內部相互監督制衡和制約的效果,使得其項目決策的風險性降到最低,準確性達到最高,也要實施一定的獎懲機制,提高經營管理者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促進他們發揮其崗位職能,使得合作結構能夠穩步發展,合作共贏,也有利于預防其資金和經營風險。
針對合作金融機構揭露和預防其內部貪污腐化現象的稽核機制,也要切實提高其整體實力來使得其防范風險的能力得到應用和發揮。可以根據合作機構運營情況,創新其稽核機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提高其獨立性、權威性、公正性以及客觀性,同時加強提高其工作人員水平,擴大其機制的應用范圍,從而全面提升稽核機制的應用實力,切實發揮其預防風險的功用。
總而言之,我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金融風險,但是各大金融機構要積極應對這種危機,不斷改進優化其內部管理和監控預防機制,提高其控制防范風險的力度和能力,從而能夠達到有效規避金融風險的目的。
[1]鄧艷芳,洪衛.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產權制度改革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2]徐煒煒.論農村信用社柜面業務操作風險的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09(22).
[3]周澤炯.農村合作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研究——基于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的思考[J].農村經濟,2010(07).
[4]葛陽琴,潘錦云.農村金融發展困境、制約因素及其對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