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濤崔 杰
(1.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2.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 300204)
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出臺了“金融改革十二條”。仔細研究這十二條可以看出,對溫州進行金融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是規范發展民間融資、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鼓勵金融創新等,而之所以實施這些改革舉措是因為在溫州出現的中小企業資金鏈困局。從2012年到現在的溫州,呈現一種資金的迷局,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缺乏資金,經營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在溫州存在8000億元以上的巨額民間資本,閑置在哪里無處投資。政府出臺“金融改革十二條”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疏導民間資本進入市場,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為了能引導溫州民間資本融入中小企業,在十二條中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民間資本課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制為村鎮銀行。引導民間資金依法設立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及相關投資管理機構。
在溫州金融改革之前,溫州已經存在發達的民間資本融資,除了存在民間直接借貸、企業間借貸、企業集資(集股)、地下錢莊、典當行、民間租賃及民間票據貼現等民間金融形式外,還出現許多新的民間中介機構。其中一些非融資性中介機構,如寄售行、舊物調劑行等,也參與了民間借貸活動。受限于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溫州的中小企業主要通過民間資本融資。但是,這種民間融資的成本很高,有的民間短期周轉性資金的月息最高時竟達10%以上。
通過溫州金融改革,使得之前隱藏在地下的民間融資走向前臺,允許民間資本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或村鎮銀行,在金融市場中打破壟斷,引入市場競爭。為了引導民間借貸陽光化、規范化,溫州在全國首創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由地方金融監管服務中心對各方行為進行監督管理。有了這個陽光化、規范化的融資平臺,民間借貸供需雙方的信息透明了,風險降低了。
在出臺溫州的金融改革十二條前,很多投資者對其充滿期望,希望這一次能有重大突破,其中最被關注的焦點就是是否允許民營銀行進入和是否能放開利率管制,但很可惜,最后公布的總則及溫州的地方細則中都沒有明確對這兩點的改革舉措。
在溫州的金融改革十二條中,第二條尤其吸引人。第二條提到:“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制為村鎮銀行”,按照2009年銀監會的名為《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的要求,村鎮銀行的主發起人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且股份不少于20%,而企業法人最多10%。銀監會之前在2009年的規定實際上是把民間資本擋在了銀行業大大門外,這一次的金融改革十二條能否突破銀監會以前的限制,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但直到目前為止,相關政策并沒有放開限制,民間資本依然無法成立能由民營資本控制的銀行。
首先,目前關于民間借貸沒有一個統一的法律,而是分散在《民法通則》、《民法通則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擔保法》和《關于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以及《刑法》等法律文件中。這就導致在出現關于民間借貸的法律糾紛時,可依據的法律條文很繁雜,部分法律條文互相沖突。而且,法院在判定一個民間借貸案件時的判斷標準也會受此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其次,我國法律對于民間借貸的規定很多具有不合理之處,應考慮作出修改。例如,在《關于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中,只認定借貸行為發生在公民與企業之間,公民與公民之間,對企業之間的借貸未做說明,而實際上在經濟活動中,存在很多企業之間互相借貸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因為沒有法律依據而都變成了灰色地帶的經濟活動。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明確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這一條規定的目的初衷是控制借貸風險,避免“高利貸”盛行,但在市場上,其實民間借貸早已超越“4倍”的限制,民間借貸的高利率與這一行為的高風險是匹配的,法律上其實可以放松利率限制。
應制定專門的民間借貸法律,從而避免出現法出多門的現象。在制定的法律法規中,要重點對以下三個方面做出改變。一是對借貸主體的規定要適當放開。過去不允許的企業之間的借貸以及企業向個人集資,在符合相關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解除禁止。二是對借貸利率應取消“4倍”的限制,雖然不能說利率完全不去控制,但簡單的一刀切式規定不能高于“4倍”利率也是不合理的,第三就是要分清合法的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的區別。在中國過去的法律案件中,不乏由于被冠以非法集資而被法辦的民間借貸者,其中有一些案件在業界還是頗有爭議的。如何正確的區分合法的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保護民間融資從業者,是很重要的。
打開民間資本的巨量資金,將其正確的疏導至中小企業,需要政府有足夠的改革決心。特別是在目前很多相關政策還不明朗,法律法規還沒健全的環境下,墨守成規固然不會犯錯,但卻難以克服困難的迷局。只有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有可能品嘗到改革勝利的果實。
另外,改革應允許“試錯”?,F在政府提倡要建立責任政府,當出現問題時對相關負責人問責。不過,對于改革要抱一定寬容的態度,如果只要出現問題就一律問責,一來容易打擊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二來也會使得工作人員對風險較大的長期決策避而遠之。在溫州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到很多投資者認為,溫州金融改革能否成功,關鍵看地方政府能不能以積極、主動的改革態度落實細則。
中小企業的信用本來就較低,無法向借貸機構提供抵押、質押等貸款擔保,而在經濟形勢惡劣的環境下,中小企業更加難以獲得融資。這時,單純依靠商業性質的信用擔保機構難以滿足要求,因為對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風險較大,商業性質的擔保機構在經濟形勢不好時往往會拒絕提供擔保。
最好的解決措施是建立政府信用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支持。在大多數國家,政府不僅對擔保機構的基金來源,提供全額或部分出資;甚至還對擔保機構的虧損,提供一定的補貼。不過,政府在資助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過程中,要避免過多干涉的傾向,不能把擔保機構變為政府的附屬機構,而是要讓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擁有較多的獨立性,在市場經濟中培養其自主經營的能力。
[1]楊軍,李娜.我國民間借貸規范化發展的路徑探析——以溫州金融改革為契機[J].西南金融,2012(11)24-26.
[2]陳時興.民間融資的風險成因與制度規范——以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為例[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5)99-103.
[3]湯碧.小額貸款公司期待政策創新——來自溫州金融改革的啟示[J].管理世界,2012(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