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瑞峰
(河北金融學院經濟貿易系,河北 保定071051)
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民營經濟創造了中國80%以上的新產品、65%以上的科技成果和技術專利,在全國56個高新技術開發區,民營經濟的企業數量達到80%以上。為了推動民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非公經濟36條”頒布5年之后,國務院于2010年05月13日再次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新36條”出臺已兩年多的時間,河北省的民營經濟在“新36條”下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和困難。河北省民營經濟如何借助“新36條”之風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這是解決當前我省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新36條”為民營經濟提供的最大機遇就是使民間投資的領域和空間大大拓寬。“新36條”實施細則指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政、鐵路、能源、水利、電信等多個領域,河北省民營經濟擁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間。
自2010年5月13“新36條”出臺后,歷經兩年多的時間,截至2012年7月1日,國務院關于各領域引導民間投資的實施細全部出臺。然而細則并沒有給出具體性意見。比如例如在鐵路部出臺的細則中,諸如哪些干線線路民間資本可以參與、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運營價格如何核定等都沒有給出清晰的界定。而民營經濟的發展更多的寄希望于當地政府具體的細則上。自2011年開始,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山西、湖北、重慶、四川等省市陸續出臺地方細則,明確鼓勵民資進入相關領域。而河北省與之相關的細則并沒有出臺。如何根據“新36條”結合出符合河北省省情的地方細則是發展當地民營經濟的關鍵。
盡管“新36條”對民間資本涉足領域拓寬了,但是在能源、電信和鐵路等領域,國家依賴的仍是國有壟斷央企,民營經濟進入這些領域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障礙;一些國家投資的“鐵、公、基”項目基本上都是有國企來承擔;醫療、文化教育、城市公共服務等項目對民營企業的開放也非常有限;國家雖然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河北省在這個領域對民營企業的扶持仍然欠缺。
雖然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為企業融資提供了有力的場所。但是對于大多數民營企業來說通過上市融資的機會還是非常少的,同時通過發行債券融資也很難獲得批準。由于不能在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那么銀行貸款就成為眾多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然而大多數民營企業存在規模小、信譽透明度低、財務不規范、缺乏專業人員等問題,加上商業銀行受經營體制和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使得民營企業很難獲得商業貸款,即便是獲得了商業貸款,企業也會承擔非常高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河北省市場上為中心型民營企業進行信用擔保機構少,中小企業尋求擔保就更加困難。即使能夠拿出好項目,民營企業也往往因自身存量資產不足而找不到合適的擔保機構得不到信貸的支持。由于資金短缺,即便是能源、電信和鐵路等領域民營企業開放,民營經濟也很難進入。
河北省民營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資源型、粗放型的企業,導致產品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生產效率、風險抵抗能力差。其在產業結構方面良莠不齊,既存產業結構層次低、模式雷同、重復建設嚴重、創新能力弱的中小企業,也存在著附加值高的中小企業,如部分優秀的高科技企業。整體來看,河北省的民營經濟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其核心競爭力不足,很難和國有企業競爭。
如何借助“新36條”,使河北省的民營經濟得到更大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相關機構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我省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環境的支持。民營經濟作為我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法律層面上予以確認。這就要求,河北省結合“新36條”的內容和要求出臺適合本省省情和實際情況的政策和法規來引導、鼓勵和扶持我省民營經濟的發展,為民營經濟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民營經濟的合法地位和利益,消除民營經濟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歧視,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平等、自由的發展空間。
“新36條”放寬了民營企業進入市場的領域。因此河北省應在“新36條”的內容指導下,放松對河北省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限制,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利潤率較高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和壟斷行業。在民營企業進入的過程中使其享受到和國有企業一樣的待遇。
一是銀行及相關的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民營經濟的融資支持,比如建立對民營信貸的專門機構和專項信貸資金;建立多種資產評估體系,比如通過建立健全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通過版權、商標權、技術專利、品牌價值等作為質押物來幫助民間文化企業融資,加大民營企業對河北省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二是河北省政府為民營企業建立政府擔保體系。比如蘇州市政府投入了50億元發展了57家擔保公司,銀行對此非常信任,民間投資者融資難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通過對支持力度的加大,降低民間資本的投資風險,提高其積極性。河北省政府出面投資建立專門針對民營企業的擔保公司或機構,為我省民營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擔保,降低民營企業融資的難度。
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帶動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這樣不僅會加快我省民營經濟的發展速度,還會促進我省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因此政府要進一步完成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并通過資金、稅收優惠、補貼等形式加大對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使河北省民營經濟借助“新36條”之風獲得更快發展,這對優化河北省產業結構、提高技術創新水平、解決就業、提高人民消費水平將做出更大的貢獻。
[1]林智軍.民間金融發展對我國經濟效應的分析[J].民營科技,2011 年08 期.
[2]馬小洪,竇宇.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 年06 期.
[3]李義平.制約民營經濟深入發展因素探析[J].人民論壇,2011年0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