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2)
云南省是個農業大省,當地人民基本以農業為生,干旱、小型地震等自然災害對農業都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影響和損失,在這樣的現狀下政策性農業保險就顯得必不可少了。近年來,隨著云南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試點工作的逐步展開,服務領域的不斷拓寬,保險種類的不斷多樣化,各方面的作用也慢慢地發揮出來。在政策性農業保險面臨良好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如農民對政策性農業保險這個概念還很模糊甚至沒有聽說過;有些農民的資金不足以支付保費或者對于農業保險的意識還很弱等問題。為維護人們的利益,保證經濟的穩定增長,解決這些問題就成了政策性農業保險面臨的最大問題。
1.試點工作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績。2008年,云南省臨滄市的云縣、鳳慶縣政府分別與人保財險云縣、鳳慶縣支公司簽訂了《云南臨滄政策性甘蔗保險保險單》,共承保云縣和鳳慶縣種植的28萬畝甘蔗,簽單保費714萬元,每畝繳納25.5元保費,其中云南省財政承擔45%,市縣財政承擔15%,蔗糖龍頭企業承擔20%,蔗農承擔20%,保險金額為每畝600元。這標志著云南省地方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開始。從2010年開始,云南省連續不斷的遭遇著特大干旱,國家財政部、云南省政府不斷追加抗旱資金投入蓄水抗旱。抗旱救災取得階段性成效。這些充分說明了在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運營下,農民的利益得到了保證,經濟也穩定發展,試點工作的各方面都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績。
2.保險對象的范圍領域不斷拓寬。在2007年前,云南省農業保險在養殖業方面的險種僅開辦了中央政策性能繁母豬保險,在種植業方面也只是開辦了烤煙、林木、橡膠樹、甘蔗等商業性農業保險。到了2007年初期,在種植業方面,在玉米、水稻、小麥、棉花、大豆5個品種的基礎上,就又新增加了花生、油菜達到7個品種;而自2008年開始,在養殖業方面,在鞏固發展能繁母豬、奶牛等養殖業保險的基礎上,又積極開展家禽、淡水養殖和地方特色農業等領域的保險服務,另外,除主要農作物外,各地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了林木、煙葉、青稞等特色險種,進一步拓寬了農業保險的服務領域。隨著經濟的發展,保險對象的范圍領域將不斷拓寬多樣化。
3.保險組織形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目前,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險組織形式主要有:股份制的商業保險公司形式、專業農業保險公司、農業保險合作組織、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外資或合資農業保險公司等,隨著政策性保險經營主體的日益豐富,并形成向多元化發展的態勢,保險的組織形式也將越發的豐富多樣,進一步來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穩步向前邁進。
4.保險作用逐步發揮。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增強了農民的抗風險能力,保障了農民的災后生產恢復和農民生活的穩定,保證了國家農業產業政策、支農惠農政策更好的落實。例如在應對2008年初低溫雨雪冰凍自然災害、2010年以來云南省特大干旱和各地區的小型地震等給當地農民造成的或大或少的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僅能繁母豬保險賠款一項就近1.5億元,有力地支持了災區重建工作。同時,保險公司發揮在防災防損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專業優勢,大大提升了農民防災救災的能力,提高了農民的風險意識,將農民的農業損失將至最低,分散了一部分風險,為當地經濟的穩定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農業保險是處理農業非系統性風險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農業發展的三大支柱(農業科技、農村金融和農業保險)之一,是世貿組織允許各國支持農業的“綠箱”政策之一,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從2004年政府開展全國性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以來,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在政府制定的各種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迎來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黃金期。云南省是個農業大省,同時也是自然災害頻發省,隨著試點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和深入,諸多制約本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向前發展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
1.農民風險意識淡薄。這是政策性農業保險推廣的主要問題。政策性農業保險是指政府為了實現特定的政策目標,通過參保人參與政策性農業保險,對種植業、養殖業因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補償和保障的保險。在生產過程中,大部分農民沒有風險防范意識,普遍缺乏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理解和認識,心存僥幸,期盼老天給一個好收成,甚至還有人錯誤地認為這是政府變相的向農民收費。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呢?因為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無法使農民認識到為農產品投保的必要性,無法使農民清楚的認識到政策性農業保險這一概念及意義作用,從而使農民就用自己主觀里面的想法來定義它。
2.政策性農業保險推廣存在瓶頸。農業生產高風險,農戶與農作物種植高分散,加之保險公司一般只深入到縣城,在鄉村開展保險業務缺乏足夠的條件,種種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這一方面存在的問題說明政府的扶貧措施還不夠深入不夠完善,應該將保險公司深入到農村,讓農民充分了解政策性農業保險,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農民的補貼。
3.農業保險推廣的技術障礙。由于缺乏技術性較強的專業仲裁機構,災害損失難以確定,容易出現理賠糾紛。如邵陽城步縣的水稻在快要收割時暴發了稻瘟病,上報的受災面積達到萬畝以上,理賠方面如果僅靠保險公司是不可能的。而目前的理賠標準較低,其僅包括種子、農藥化肥等基本生產資料的價值。農業保險公司內部機制不夠完善,沒有制定合理的理賠標準、建立一定的內部管理運行機構來確定理賠的相關內容,是這一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使得理賠無法按一定的標準進行。
4.法律法規的缺失。我國至今還沒有制定關于政策性農業保險相關扶持政策的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規,地方也沒有管理條例,諸多問題使政策性農業保險缺乏法律的保證,使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更無法穩定農民的生產和生活。
一是要充分利用媒體的作用,如電視、廣播等來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宣傳,尤其是對養殖大戶、農業大戶的宣傳,使農村居民充分了解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內涵和作用。
二是各級農業保險公司要印發宣傳資料,分發至鄉村家家戶戶,及時宣傳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政策、作用意義。
三是相關部門組織人員深入到鄉村開展農業保險知識講座,具體講解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有關知識,引導農民自愿參保投保。
通過立法,來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內涵、保險范圍、組織形式以及相關的權利和義務等問題加以界定,使農保措施的實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而不是單純依靠行政命令去推廣。
關于農業保險相關法律的制定,在多個國家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美國的《聯邦農作物保險法》、日本的《農業災害補償法》等,都對各自的農業保險發展起到了促進和保障作用,但是在我國,對于農業保險法始終缺乏重視和完善,這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由此本人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加快政策性農業保險立法進程,完善相關保險法律,重視以及明確農業保險在國家農業機制中的主體地位,然后推廣至各省市,云南省是農業大省,相關法律的制定更是至關重要。加快立法進程可以為農業保險提供法律保障,并進步一促進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向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改善保險公司內部結構,為更好的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做鋪墊。保險公司內部結構,這里主要說的是內部控制結構和內部管理結構。
1.內部控制結構。據調查,大部分保險公司尚未制訂完善的內控制度,這一事實反映其尚未完全認識到內部控制的意義。某些制定了內部控制政策的公司一般都缺乏行動落實,停留在只說不做得層面,控制制度猶如一張空殼。為此我們需要完善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結構。
首先需要合理確定公司內部控制目標。一個合理的目標對公司的發展起促進作用,任何措施的實施都是為這個目標的實現而服務的。其次要對公司科學運用內部控制方法。只有在合理運用各種內部控制方法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將內部控制落到實處,從而實現內部控制的目標。
2.內部治理結構。保險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金融行業之一,對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巨大的作用。保險公司的治理結構,已經被納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管體系之中,成為三大核心監管體系之一。只有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公司才能有條不紊的運作,內部機制才能合理的運行,才能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監督管理主要由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來實施,但政策性保險的監管與商業性保險的監管在監管性質、監管內容、監管規則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農業保險業務在管理方面要比商業保險業復雜得多,它不僅在承保、防災減損、理賠等業務經營管理層面上復雜,還涉及到農業、金融、投資、財政、稅務等若干領域。為了避免出現因管理不當或分割、資源分散導致浪費、低效率的局面,我國有必要借鑒外國成功經驗,如美、日等國,在適當的時機,成立專門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監管機構,來監督和管理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實施,以保證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快速發展。
政策性農業保險具有弱可保性,它無法單獨依靠市場來完成交易,需要政府的參與和扶持,世界上許多國家根據本國實際情況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扶持方式。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云南省地處西南地區,經濟本就不發達,農民生活水平低,收入低,而政策性農業報險的風險又高,政府若不進行扶持,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推行很難在這里進行。隨著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的逐漸鋪開,云南省政府必須進一步加大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扶持力度,以確保試點工作穩步持續的推進。
1.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目前,我國現行稅制規定的農業保險免征營業稅和印花稅的范圍僅限定在種植業和養殖業方面。為此本人建議可以在此基礎上考慮進一步實行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適當的減稅;二是可以免除保險機構一定的所得稅。
2.加大農業保險的補貼。首先要對保險機構的經營管理和再保險提供一定的補貼,來激發保險機構經營運行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熱情。其次要對參保人實行一定的保費補貼。貧窮的農村里,有些農民交不起保費,為此,國家可以提供一些保費補貼,使農民能投保,減少了自然災害發生時農作物對農民帶來的損失,穩定了農民的收入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1]庹國柱和朱俊生.探究政策性農業保險[N].國際金融報,2004,(2004-09-08).
[2]孫穎士.中國農業政策性保險論文選[D].中國農業,2007.
[3]龐在禮.破解政策性農業保險難點的對策[J].中國保險,2010,(02).
[4]中保網.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重構的基本方向[N].中國保險報.2011,(2011-05-27).
[5]李浩.云南啟動地方政策性農業保險http://spzx.foods1.com/show_671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