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君皎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的正確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目標的實現。從定義中可以看出內部審計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五點:控制職能,監督職能,評價職能,保證職能和咨詢職能。
由于事業單位的經濟事項較少,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主要是對事業單位各部門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各部門對國家政策的執行能力進行評價,如果評價不正確,與事實不符,就會影響事業單位人員的積極性,給相關工作人員帶來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工作效率。
建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意義不僅在于及時發現被審部門問題所在,并且需要給被審部門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解決事業單位弊病所在。內審部門能夠接觸更多企業內部財務信息,對事業單位整體有系統的把握。所以,當內部審計部門提供的決策失誤時,就會給事業單位帶來經濟利益的損失。
出具錯誤審計報告,沒能發現重大舞弊,或者出具的審計報告意見給事業單位帶來損失都是造成內部審計質量的下降的重要原因。長期發展,會影響內部審計部門在事業單位的權威性,使被審單位部門對內審部門的信心不足,如果內審部門不進行改革,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意識,就會阻礙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內部審計部門是為監督協助事業單位而建立的,為其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決策,妥善管理國有資產使其保值增值。但如果內部審計部門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影響其在事業單位的重要地位,使其價值得不到體現,失去其存在的意義,長期發展,內審部門將會不會存在。
隨著內部審計的不斷發展,范圍的不斷拓寬,對內審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內審人員不僅要精通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專業方面的知識,還要具有良好的邏輯判斷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除此之外,還需要內審人員有相關的經驗,對本單位行業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提高單位內審人員的專業素質成為首要因素,它是提高內部審計效率的重要保證。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與時俱進,掌握最新的審計規章制度,而事業單位也必須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使其適應經濟的發展。
根據規定:“內部審計機構應在本單位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依照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對本單位以及下屬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效益進行內部審計監督,獨立行使內部審計職權,并對本單位負責人并報告審計工作”。根據以上規定可知,內部審計的最大特點是獨立性,要想從根本上保證內部審計的作用得以發揮,必須從組織形式上保證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因此,就要保證內審人員在工作和經濟上獨立與被審計事業單位,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配置專業的相關內部審計人員,使其各司其職。
目前我國關于內部審計方面的法律較少,只有包括《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及《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在內的相關準則,而這些準則也尚為上升到法律層級,且沒有專門對事業單位制定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準則和實施細則。因此,我國還需完善健全在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方面的法律規章。另外,應建立有效的行業管制,一方面,政府要通過法律或者相應的監管機構保持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禁止阻礙內部審計人員保持獨立性的行為;另一方面,加強事業單位自我管制,規范自身行為。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在規范企業經濟活動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加強與外部審計組織之間的聯系有助于規范內部審計。因此,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部門應主動聯系政府審計組織,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了解行業最新準則和有關法律的變化情況。除此之外,內審部門還應和民間審計組織學習,比如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是獨立的中介機構,而注冊會計師長期從事鑒證業務,可以彌補內部審計的不足。由此可見,外部審計由于其具有高度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從而能夠保證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審計過程是事業單位內審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決定了事業單位審計質量的高低,合理有效的審計方法可使事業單位節省不少的時間精力。審計過程主要通過查看事業單位是否健全部門規章并認真執行,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準則要求,授權批準制度是否健全并認真執行,資產保持控制效果如何,預算控制,風險控制等,發現事業單位各部門的薄弱環節,確定審計重點,審計范圍和審計方向,然后通過審計內部審計方法進一步的檢查和完善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和改善措施。
目前,事業單位“小金庫”,“賬外賬”現象嚴重,使得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賬實不符,嚴重影響事業單位財務的真實性。所以內部審計既要堅持傳統的財務會計收支審計,還要向新的方向發展,內部審計的目標已不再是簡單的查錯防弊,還要做到保證其財務的完整性,真實性,同時要擴大審計范圍,構建一個全方面內審體系,使得事業單位能夠獲得最大效益。
最后,改變傳統的審計方式,把事后審計變為事前審計,一般事業單位的內部為年度收支執行審計,任職審計,離職審計等,這些審計基本上都是事后審計,有些甚至為兩三年以后,內審距離實際時間嚴重滯后,以至于當時沒有及時發現解決問題。所以,應改變傳統模式,把事后審計變為事前審計,方法與未然,及時發現問題,全面的進行追蹤和監督,并采取必要措施解決,把問題扼殺于萌芽狀態。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負責人的管理范圍和難度也隨之增加。單靠事業單位內部職能機構評價,力量會相對薄弱,因此內部審計便成為了事業單位的本質需求。但現階段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還存在很大問題,需要提高事業單位的審計效率,增強法律觀念,改善運營機制,對完善單位內部制度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