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天津外國語大學 英語學院,天津 300204)
到目前為止,美國依然是全世界教育最發達和科技人才最多的國家。美國社區大學的創建可追溯至19世紀末,迄今已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社區大學是兩年制的大學,其目的是提供附近居住的青年很便宜的讀大學的機會,入學很容易,收費也比較低。美國社區大學的發展反映了美國社會文化的變遷,并形成其獨特的教育體制,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為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芝加哥城市學院——馬爾科姆學院 (City Colleges of Chicago-Malcolm X College)是一所兩年制的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城市學院的一員。芝加哥城市學院——馬爾科姆學院始建于1911年,最初只有28個學生,但經過多年的發展,芝加哥城市學院已經成長為擁有七個獨立官方認可的學院,三個學習中心和三個技術研究所的學院。
在經濟大蕭條時期,著名的芝加哥律師Clarence Darrow為芝加哥城市學院的辯護中論道,財政危機的教育委員會嚴重威脅了芝加哥城市學院的存在。Darrow認為,以當時“初級大學”形式存在的高等教育必須要生存下來,因為城市學院是“為了人民”的教育。
60年代后期,州立法將城市學院從初級學院改為綜合性社區學院。
如今,芝加哥城市學院——馬爾科姆學院主要做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培訓,提供許多不同的學位和非學位證書選擇。芝加哥城市學院——馬爾科姆學院始終服務于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量教學和承諾負擔的起的學費,為芝加哥市民提供出色的高等教育。
馬爾科姆學院名稱的由來也是值得關注的。馬爾科姆·艾克斯(Malcolm X,1925~1965)是 20世紀 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時期與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齊名的著名黑人領袖,被譽為美國黑人“閃光的王子”。馬爾科姆·艾克斯一生坎坷波折,作為一名黑人領袖和傳奇式的人物,他致力于黑人爭取自身權益的政治斗爭。而他的教育思想也具有不可低估的社會影響。他強烈譴責學校的種族隔離,追求平等的教育機會。馬爾科姆學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是充分肯定他對美國黑人爭取平等、自由的斗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二是體現馬爾科姆學院的辦學理念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力。
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學校的靈魂;精良的教師團隊是學校的根本;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是辦學的基礎;優良的教育質量是發展的動力。馬爾科姆學院經過歲月的發展,形成了自己具有先導作用的有個性有張力有活力的辦學理念。
馬爾科姆學院致力于使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學生獲得學業、事業和個人的成功。馬爾科姆學院的核心理念:責任(Accountability),溝通(Communication),社區(Community),多樣 (Diversity), 正 直 (Integrity), 求 知 (Learning), 素 養(Quality),尊敬(Respect),服務(Service)。 基于這樣的辦學理念,馬爾科姆學院擁有非常明確且以人為本的辦學目的:提供全面先進通行的學士學位課程,使學生順利過渡到四年制的大學學習;提供被認可的事業和職業項目,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提供不同程度和類型的學習機會,促進學生學業的進步,個性的發展和技能的提高;與社區商業企業組織機構保持緊密聯系以支持社區的發展;建立學生評估體系以評價學生的發展;支持各項事務和改進課程設置以提高文化和全球意識;提供高等定制化綜合性資助體系使學生能接受高等教育;堅持和發展行政和財政政策保證公平公正。
懂教育的人都知道生源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生源決定辦學質量。英國劍橋大學校長甚至認為在辦好一流大學諸因素中,生源的重要性占70%。不管是否認同這一比例,生源質量之重要毋庸置疑。馬爾科姆學院采用“開放式入學”(Open Admission),招收四種類型的學生:即將或已經畢業于被認可的高中生,獲得普通教育程度(GED全稱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轉校生;18歲以上包括18歲未完成高中學業卻有上大學的潛力的學生 (需參加入學分級測試placement test);由其所在學校校長推薦的年齡在16至18歲的學生或通過入學分級測試的學生。滿足以上條件的學生可申請馬爾科姆學院,這印證了一句至理名言“條條大路通羅馬”,馬爾科姆學院將“開放”作為學校辦學的核心,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現代教育的學校,不是圍墻里的象牙塔,只有以大教育的思想辦學,更開放的心態辦學,學校教育才能獲得更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
馬爾科姆學院的“開放式入學”為轉校生,留學生,退役生(Veteran Students),輟學生(Excluded Students)等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教育公平是一個關系教育體制和社會公平的制度性問題。教育公平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機會的均等,不論地區、性別,不論貧富、身份,都能平等地享受到法律規定的受教育權。
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教育的普及性。教育是所有人的教育。美國高校和政府提供各種途徑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如各種獎學金、助學金、長期貸款、短期貸款、聯邦勤工儉學計劃、學校內外兼職工作等等。社區學院是美國社區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大創舉。社區學院解決了廣大中學畢業生上大學難的問題。馬爾科姆學院也有著全方位多層次的資助體系。
馬爾科姆學院設立專門的學生資助辦公室。資助主要來源于國家、州和地方政府機構以及企業和慈善組織。馬爾科姆學院力求從國家、社會和家庭多方面幫助學生。另外,馬爾科姆學院還提供符合條件的與醫療相關的兼職工作(Allied Health Students-Grant Assistance),這也與馬爾科姆學院的課程設置相輔相成。
社區學院具有多職能特點,這也是社區學院適應力的一種表現。這種適應力還體現在社區學院的多科性與綜合性。社區學院設置的系科和課程都是多科性和綜合性的。馬爾科姆學院主要做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培訓,提供許多不同的學位和非學位證書選擇,包括專科學位里的應用科學,文學,理學和總體學習(general studies),總體學習又分為四個不同的專業:交際與美術,生物學,自然與行為科學和數學。成人教育課程有:普通教育發展(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GED)),閱讀與寫作,成人基礎教育(Adult Basic Education(ABE)),二語習得 (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公民職責與權利,職業準備 (Career Prep)和衛生保健(GED/Healthcare Bridge)。此外還有腎臟學,護理學,內科醫生助手,X光線照相術,呼吸護理,外科等課程。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馬爾科姆學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也有著超凡脫俗之處。以學生社團(Student Clubs)為例,學生社團在結識新同學,探尋就業機會,豐富校園生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馬爾科姆學院社團組織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更能體現出“玩中學”的特色,如象棋俱樂部(Chess Club),拉丁國際文化社團(Latino/International Cultural Society),心肺疾病保健社團(Respiratory Care Club)等。
中國“望子成龍”傳統思想影響著世世代代的家庭。父母認為只有上大學孩子才有出息。孩子的教育成了炙手可熱的社會問題。家長的“望子成龍”傳統思想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愛子理論,除了直接造成獨生子女們超重承載負擔(課業負擔過重,心里壓力過大等),還助推攀比追逐“名校”之風。雖然國家對社區教育有足夠的重視,黨的十六大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之后,全社會對社區大學更加重視,但是普通百姓內心深處依然對社區教育持有懷疑甚至鄙夷的態度。在中國,社區大學成了“成人教育”的代名詞,是一種非正規的教育,對子女的就業是一種非常大的挑戰。
我國社區大學從定位上來看,與美國社區大學存在根本差異。在全國范圍內,社區大學并沒有被認可。社區大學兼具多種職能,即職業技術教育、補償教育、社區教育、大學轉學教育和普通教育五大職能。其交叉屬性在現有單軌制的高等教育系統內難以明確。社區大學實際上是教育系統內部成人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社區大學成功經驗兩者相互作用的產物。但這種教育機構在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中很難定位,處于較為尷尬的邊緣,甚至受到傳統學校思維的排斥。
轉變思想觀念是國家,學校和家庭共同面臨的問題。國家加大對社區大學的建設和管理,制定相關的法律,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強專職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適當提高教師的津貼,增強職業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同時,學校自身也要深化教學改革,增加實踐課程和課時,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制定激勵措施,激發專業教師自覺增強實踐能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政府的重視對于樹立現代教育思想的地位,促進民眾思想觀念的轉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投入與支持,更是一種實質的推動。社區教育如果沒有各界、各階層人士的積極參與,也就失去了存在、發展的基礎。盡管社區教育是社會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可是,從“自然形式”發展到“自覺形式”,總還要經歷一個艱難的過程。
社區大學雖然姓“社”,但也是“大學”,并發揮著其不可忽視的教育功能。教育是一門藝術,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成才故事告訴世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是孩子最后成才的關鍵。
我國社區教育的主要對象以成人為主。社區大學在開展學歷教育之外,可以適當增加職業技能類的培訓課程,并發揚社區終身教育,為所有居民提供一個開放式的學習平臺。社區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資源的使用須以社區居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立足點,讓群眾能受到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教育服務,社區教育還應利用新技術,利用網絡,使社區教育數字化,更加廣泛地為社區居民提供網絡教學服務,以此增強社區教育課程資源使用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社區教育應充分發揮社區學校校舍、場地、教學設備的作用,達到資源共享,實現社區教育全覆蓋。將社區內教育、文化、體育等資源進行整合,使居民可以自由便捷地使用社區內的學校、圖書室、體育文化活動中心等各類設施。
我國社區大學的發展體現了辦在社區、依靠社區、服務社區的特點,這也是社區大學發展的根本。
教育大眾化與教育精英化一直備受關注。“精英教育”是教育在“大眾化”的軌道上運行時不容回避的一個問題。客觀地講,只要我們承認各個高校之間存在層次差異和培養方向之別,我們就有必要認為“精英”和“大眾”是不同教育環境感熏陶下的結果。
我國的普通百姓偏愛重點大學和所謂特別好的大學,這也是受家長的“望子成龍”傳統思想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愛子理論的影響,也是促成出現教育精英化趨勢的原因之一。高等教育改革以來,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高等教育平民化和普及化的時代。而教育大眾化與教育精英化趨勢會并存。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確實有高等教育平民化和普及化的要求,應該讓所有想上大學的人都能上大學。但是,中國的教育還肩負著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國家培養高級人才。
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大眾化高等教育必須包含一定數量的精英教育,兩者朝不同的方向發展,都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必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實現普及教育的同時,發展適量的精英教育,使兩者協調發展,共同為培養社會主義實用人才服務。
綜上所述,馬爾科姆學院是美國社區教育的一個典范,其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有值得我國社區教育可借鑒之處。教育是衡量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素質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一個民族、一個地區要發展,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其他民族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管理制度和教學理念。
[1]顧月琴.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程及其未來趨勢[J].中國成人教育,2011,(1).
[2]劉志剛.大眾化教育、精英教育與研究型大學[J].中國高教研究,2006,(5).
[3]冉伯恭.真實與虛幻:21世紀的美國[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4]肖霞,陽桂蘭.高等教育大眾化不能忽視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5]楊平.中美社區學院的比較與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1,(3).
[6]重點大學發縮招信號:大學教育平民化精英化應并存[EB/OL].中廣教育.http://edu.cnr.cn/jysp/201106/t20110609_508078309.html.
[7]我們需不需要“精英化教育”.新華網教育頻道[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02/05/content_5697967.htm.
[8]http://malcolmx.ccc.edu/[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