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鋼 武漢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企業文化主要指的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形成的所有員工都能夠認同的價值觀念以及經營管理和管理方式等,是企業凝聚力的核心所在,企業文化實際上就是企業的精神和靈魂,流淌在企業經營脈絡中的血液,通過企業文化能夠幫助企業塑造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員工群體,因此能夠有效的提升企業的整體素養和核心競爭力,是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基礎。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出發,來進一步分析優化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從未為推動我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1.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很多企業雖然也知道企業文化建設對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總會將企業文化擺在企業管理方面的后面,而更多的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上體現在形式方面,比如喊口號,跳晨舞,配工裝等,而對于內部管理機制和企業價值觀的建設卻不重視,因此不能夠讓員工擁有歸屬感,并為了實現企業的共同目標而提升工作積極性。另外一方面企業文化的建設更多的重視領導的意志,忽視員工在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作用。
2.沒有做好定位。很多企業在定位企業文化時,容易出現下面幾個誤區,其一是企業文化被政治化,認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就是為了貫徹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發給企業的各種指示和精神,企業經常為此組織員工開會學習,這種形式只能夠讓員工更加反感。其二是企業文化被口號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車間的墻上,走廊里貼了各種鮮明的口號,但是這些口號也就是喊喊,并不能夠逐漸融入到企業的價值取向以及經營哲學中,不能夠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三就是企業文化的娛樂化,把企業文化當成了唱歌跳舞,甚至建立舞廳成立球隊,把娛樂活動當成了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
3.企業文化重視短期效益。很多企業在企業文化的建設方面,更多的是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上來說的,對于市場變化規律不進行研究,對于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上不下苦功夫,而是簡單的將企業文化當成一種營銷的工具,似乎企業有了文化訂單就能夠來一樣,所以這造成了很多口號式企業文化產生,而出色的企業文化則是更多依靠客戶和市場來驅動。
4.企業文化建設一味模仿。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企業在長期經營管理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向心力和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并不能夠通過簡單的模仿就能夠產生,而我國很多企業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上,很喜歡搞拿來主義,今天模仿臺灣企業的文化,明天模仿歐洲企業的文化,最后搞得四不像。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顧客是上帝”幾乎成了很多服務型企業的共同標準,在企業精神上則是“團結、求實、開拓、進取”這種語言看起來很有文化,可是很難讓消費者區分公司品牌的背后含義,很難培養員工的忠誠度,同時也很難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這些模仿式的企業文化是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的。
1.從市場出發提升企業文化建設的自覺性。自覺的建設企業文化是形成企業文化的基礎,而從市場需要出發則是提升企業文化持續盈利能力的核心所在,因此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其一要從企業的具體特點來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屬性,隨著企業經營領域的不斷擴大,產品研發周期日益縮小,企業管理的跨度以及難度都會不斷增減,因此需要盡快轉變管理理念,并融入到企業文化管理,通過科學化、文明化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原則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從而為開拓和發展市場提供戰斗力。
其二要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屬性,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改革,企業文化品位和定位已經成為市場認同的重要標準,企業的質量認證、環保能力以及產能都成了企業形象的重要載體,而這些內容正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很多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市場不斷丟失,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企業文化的理念落后造成的。
其三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上認識企業文化節建設的緊迫性,要知道我國自從在本世紀初進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企業已經開始全面面臨國外同行的競爭,而國外很多企業優秀的企業文化也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國的企業,同時也凸顯了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這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建設企業文化的緊迫性,只有提升企業的核心戰斗力,在依托本土優勢,才有可能和國外同行競爭。
2.重視推動企業品牌文化的建設。企業的品牌形象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形象和信譽度,能夠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比如獲得ISO國際質量認證,食品企業獲得SFDA質量認證等各種品質認證,這些都是信譽和質量的象征。當然這些都是基于基本的初始印象分,而當和客戶進行合作時,則務必保持良好的品質和周到的服務,讓客戶能夠體現企業的服務精神,企業文化不是通過說說就能夠產生,而是通過實際的行動,企業品牌的建設更是如此,只有通過良好的體系運作,才能夠讓客戶對你產生依賴,這樣的企業才具備極好的競爭力。
3.推進誠信文化建設。一個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如果沒有誠信,那就不會在商業圈有立足之地,塑造企業的誠信形象的關鍵就是時間和品質,答應什么時候給客戶交貨就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且交貨的產品品質必須得到保證,這樣才能夠讓客戶對企業的產品提升信任度,同時對企業的信譽度也會增強,而目前有不少社會學家認為,我國社會的誠信體系還是非常缺乏的,這導致了企業在交易的過程中會無形的放大成本,比如在企業的競標新的項目是,就必須要獲得客戶的信任,無論從資格審核還是從產品質量評審還有交貨時間的評審都需要進行嚴格的評審,甚至需要第三方機構進行評審,也就是說需要對供應商體系增加更多的投入,才能夠保證客戶交貨的穩定性,這些無疑都會增加企業的交易成本。而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則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其一要對客戶誠信,這是企業的賴以生存的基石,客戶是你產品的最終使用者,這就要求客戶在使用企業的商品之后,覺得非常放心,沒有安全隱患,也沒有質量隱患,就算是有,企業也會通過各種渠道能夠迅速幫助客戶解決,這就是一種對客戶的誠信,換句話說企業就必須要從產品品質和服務下工夫,只有產品質量上去了,品牌度就能夠上去,比如拿筆記本為例,很多客戶更多的愿意選擇聯想筆記本,而不是HP筆記本,這是因為聯想筆記本的售后服務和產品品質都要優于HP筆記本。
其二要對供應商誠信,供應商雖然作為自己的供貨方,但是這兩者之間也需要建立一個誠信體系,形成戰略聯盟的關系,對于供應商通過有效的管理,促進供應商企業文化的建設,并能夠和企業內部的企業文化相兼容,與此同時對于供應商的應付賬款要及時的支付,在交易方面不能夠因為資金的問題而形成三角債,如果一旦在資金方面出現問題,這種誠信體系就會很快崩塌,最終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企業品牌形象的下滑。
其三要對第三方監理機構的誠信,隨著國家對環保以及產品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專業的監管機構會不定期的對企業生產的產品和企業工廠生產環境進行調查分析,如果企業不能夠在環保方面做出相應的改善,不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企業的商品同樣具有綠色環保的屬性,其安全性經過檢測也能夠獲得相關的認證,這是一種對第三方機構的誠信,不過同時也能夠為企業收獲相應的品牌屬性!
4.推進創新的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如果離開了創新,一味的模仿,那么不可能讓企業變得富有活力,更不能夠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十一世紀企業最大的競爭力就是創新,而獲得創新的企業文化就需要從下面四個方面著手。
其一要從制度上進行創新,制度創新是一切創新的基礎,同時也是企業不斷創新的前提保障,沒有一個可持續創新的企業制度,那么企業的創新活動就不會保持長久而富有效率,當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企業不僅僅面臨著國內眾多同類企業的競爭,同時還要面對國外壟斷企業的競爭,這就需要積極通過制度創新,讓企業形成有效的創新機制,并體現在企業的日常管理制度中,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提升競爭力。
其二要從市場上進行創新,根據“蛋糕”理論,創新是市場擴大化的關鍵所在,細分市場則是創新的重要理論基礎,因為通過市場細分能夠將一個完整的市場不斷的擴大,但是細分的市場則需要明確定位,通過定位才能夠確立企業在這個細分市場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處的競爭地位,從縱向上分析,細分市場就是一種對現有市場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而從橫向方面來說,則是要根據不同的區域進一步擴展,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
其三要從技術上進行創新,企業只有從技術上不斷進步,并能夠實現創新,才能夠在市場中形成核心競爭力,從這點上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不僅僅要從機制上鼓勵技術創新,還要從人員培訓和技術培訓方面下苦功夫,通過提升員工的科學素養才能夠提升技術創新的動力。
其四就要從管理上進行創新,企業的管理手段不能夠依然停留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要注重管理層次分明,且信息傳達快速通暢有效,在管理上要充分尊重人的價值,注重發揮企業員工的自主精神和責任感,并通過各種培訓和宣傳以及拓展訓練活動來在企業內部形成具有強烈的價值認同感以及巨大的凝聚力,進而從根本上來激發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同時增強職工的歸屬感,并在企業統一的目標下實現自我管理,進而形成創新動力。
5.推動以人文本文化建設。二十一世紀最貴的就是人才,對于企業文化的建設,就要以樹立人才價值高于一切財富的觀念,充分挖掘人的潛能并凝聚人的力量,激發人的創新能力就能夠迅速的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并能夠解決企業在運營管理中所面臨的各種難題。因此企業文化建設應該注重推動以人為本的文化建設,對此需要從三方面著手。其一要培育以人為本的觀念,企業在制度設計和管理模式上要充分考慮到員工的興趣和愛好,并為此設計職業生涯,讓員工的職業生涯和企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激發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其二要營造良好的管理環境,情感是人的基本屬性,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都會受到情感的支配,因此培育員工對企業和管理者之間的情感,就能夠有效的營造一種民主、友好以及和諧和團結的家庭氛圍,從而讓員工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最后就是要設立相應的目標激勵,目標是員工和企業共提供的價值導向和追求,只要員工達成了相應的目標就能夠獲得相應的獎勵,從而鼓勵員工的積極性。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要營造屬于自身個性化的企業文化,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上,一定要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只有讓員工的思想和企業的發展目標變得一致時,才能夠形成合力,才能夠體現出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面對著我國企業文化存在的諸多問題,很多都是由于企業過多重視領導者的作用,以領導的意志作為企業文化的根本,這顯然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只有讓員工積極的參與進來,才能夠真正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
[1]武怡,陳玉,張虹.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J].東方企業文化.2011(08)
[2]黃娜.人本管理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J].科技信息.2011(21)
[3]林金灼.淺析企業文化及其塑造[J].黨史博采(理論).2011(01)
[4]袁欣.關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J].當代礦工.2010(05)
[5]孫明華.企業競爭力理論演化趨勢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