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雪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內部控制需企業董事會,管理層,等需共同遵守,目的在于實現控制目的的管理過程。簡單地說就是企業在正常運作中制定及實施的政策,規范。即企業管理,主要的組成部分由內部環境控制,縱向及橫向控制三個部分,環境控制主要包括企業結構,發展方向,人事變動等。縱向控制包括開發產品,外包工程,業務拓展等。橫向控制包括財務預算,預算報表,合同簽訂等。除此之外還包含內部信息的交換,信息及溝通的過程等。
對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確定主要有兩個方面:1)盈利管理是否只是單純的會計行為,除此之外如交易的進行等。2)盈余管理是否是會計準則準許的。對盈余管理的概念普遍承認的是:在財務人員制作財務報表時,以誤導投資或相關信息使用者的投資決策而對財務報告的更改與造假,以從中獲取利益的行為。
目前大多數企業都實行產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股東董事會對代理人進行委托,產權所有者對代理人的代理工作十分重視,希望代理人能創造最大的利益價值化。但是由于兩者的根本利益不一致,導致管理監督代理人的行為成本逐漸提升,為了實現兩者的目標利益一致,從而在壓力的影響下通過盈余管理來滿足私人利益的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不得力,會導致盈余管理行為的普遍產生,嚴重危害股東利益及企業的健康發展。其他相關投資者由于受盈余管理影響的財務報告的誤導,往往會產生錯誤的決策,導致投資行為失敗。從國家宏觀調控的方面來看,受盈余管理影響的財務報告長期提高給國家有關部門,對國家經濟發展方向及國家政策的制定也有方向性的誤導作用。所以,財務報告的可信度的下降對外部信息使用者,對企業內部發展,股東董事的利益,國家的長期發展都有著不利的影響。
盈余管理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代理人受利益的驅動所產生的行為。企業的經營層是企業正常健康運作的重要保障,那么管理層對企業內部環境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企業的內部環境主要包括:制定相關有利于健康發展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發展體系,通過相關政策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從而達到管理企業的目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具體包括:企業文化的方向,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與個人素養,工作環境與設備設施,財務工作的合理,人事資源的要求等。企業的內部環境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點,其能夠直接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質量,還會對企業的盈利要求及整體戰略目標的階段造成影響。
1.危機風險的管理控制影響。在企業的運行過程中會有一定會有各種原因造成經濟損失,產生財務危機,從危機的內部來看,主要原因是企業存在金融肉孜行為的存在。而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方式企業財務危機的有效途徑之一。加強企業金融風險薄弱環節的管理,在風險萌發的初期就進行消除。
2.內部控制政策的影響,通過內部控制來確保高管人員的正常得以實施,這需要定制科學合理人性化的內部控制制度來進行管理,由于財務制度有一定的漏洞,盈余管理現在還是會存在企業需要制定完善的內部管理控制制度來對財務的每個環節進行控制,進而從源頭上遏制盈余管理的發生。
3.信息對盈余管理的影響。要進行盈余管理,還需要一個基本要求,即是信息不能一致,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可能對財務報告進行更改與造價。信息不對稱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體現:如代理人與產權擁有者,企業員工與債權人等。
盈余管理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其存在嚴重影響著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及可靠性,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從股東利益上看,大股東通過不真實的財務信息導致小股東的錯誤投資決策,以占去其利益。因此要加強內部控制,降低盈余管理對企業的影響。優化股東結構,完善獨立董事制度,轉換代理人的薪酬支付方式,加強激勵機制的效果,明確對代理人經營行為的準則規范,對監理會的獨立性有一定的要求。企業的運作發展盈利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盈余管理雖然在某個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對股東有一定的利益可言,但是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和過分發展會導致企業發展的不良狀態,不單單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造成影響,最重要的是對我國資本市場經濟的發展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對于我國企業做大做強,走向國際化都有阻礙的作用。那么我們必須通過內部控制來積極有效的控制盈余管理,使其盡量減少負面影響,為企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1]張丹,陳纖.金發科技股權激勵計劃實施前后的盈余管理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0(2).
[2]鄭國堅.基于效率觀和掏空觀的關聯交易與盈余質量關系研究[J].2009(10).
[3]葉建芳,周蘭,李丹蒙,郭琳.管理層動機、會計政策選擇與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