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峰
(山東省濟寧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嘉祥縣管理部,山東 濟寧 272400)
我國現在的住房公積金是20 世紀90 年代借鑒新加坡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我國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是由直轄市和省、區政府所在地市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依法管理住房公積金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獨立事業單位,縣區設立分支機構,管理中心負責住房公積金的歸集、支付、核算和編制使用計劃等管理工作,管理費用經同級財政部門核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根據《住房公積金條例》規定: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各類企事業單位為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現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央、省市屬企業基本上已全部實行了住房公積金制度 ,每年公積金繳存額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各個分支機構單獨核算,有自己的賬務。分支機構內部,歸集、貸款、財務是分開的系統,之間需要對賬。隨著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蓬勃發展,住房公積金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日益明顯,極大地促進了城市房地產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從這項政策中得到實惠,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都已繳存了住房公積金,但是有95%的民營企業沒有繳存住房公積金,有的民營企業效益很好,也沒有繳存公積金。其次,職工繳存基數差別比較大,不同部門和單位之間工資收入差距懸殊,造成繳存基數懸殊;繳存比例也不一樣,5%到12%不等。再次,《住房公積金條例》沒有把占我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納入繳存范圍。農業是國家的第一產業,農業是基礎,農民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貢獻,從國家的長遠發展角度農民也應納入繳存范圍。公積金財務核算分散,每個管理中心沒有形成統一的核算制度。
1.企業經營者對住房公積金制度存在誤區,思想認識不到位。沒有認識到為職工繳存公積金是國家規定,必須嚴格執行,片面的認為只要為職工按月發放勞動報酬即可,職工的住房問題與企業無關。還有的認為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公有制單位的事,與本單位無關。非公企業從成立之初就沒有把為職工解決住房問題是為單位的事,認為職工的住房應由職工自己投資解決,其工資的收入中包括了住房工資。
2.職工對住房公積金制度存在誤區。有的職工維權意識薄弱,有的雖然想讓單位給繳存公積金但由于受當前勞動力資源比較充裕的大環境影響,勞動用工的主動權主要在企業,對于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職工為保住工作崗位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3.民營企業職工流動性大,工作不穩定,繳存住房公積金難度大。
4.宣傳力度不夠。住房公積金制度推行以來,雖然我們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向非公企業法人代表宣傳少,非公單位有許多不清楚建立住房公積金是國家法規規定的,對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惠及職工的政策不甚了解;另外,向社會宣傳的廣度不夠,有許多職工不清楚企業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是自己應當享有的合法權益。
5.地方政府領導重視不夠。地方政府沒有將非公企業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列入議事日程;其次,一些非公企業老總一聽繳存住房公積金,就認為是向企業收費,給企業增加額外開支和負擔,產生抵觸情緒。雖然《條例》規定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費用于稅前開支,但畢竟要增加單位生產或營業成本,減少單位的經營利潤。等待觀望心理嚴重,民營企業業主不愿做繳存住房公積金的“先頭部隊”,大多數業主表示,大家繳了我再繳,我再等等看。
對農村繳存住房公積金這個概念是一個新事物,《住房公積金條例》沒有把農村列入繳存范圍,國家沒有意識到農村繳存住房公積金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農民更不知道住房公積金是怎么回事,現在,農民已經享受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的好處,其實,住房公積金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性質一樣,都屬于社會保障資金,國家得引起高度重視,并積極進行嘗試。
住房公積金的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及國家立法部門,樹立“以人文本”的理念,加快對住房公積金的立法研究和制定工作,從法律上為公積金制度重新定位,要求所有民營企業和農村為職工和農民必須繳存住房公積金,推動我國的住房公積金在企業和農村中廣泛建立和普遍實行,保障企業職工和農民的合法權益。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網站多渠道進行宣傳《條例》及有關的各項政策,使企業法人和廣大職工提高對公積金制度的認識,讓已建立住房公積金的制度的職工得到實惠,擴大輿論,典型示范,做到以點帶面,逐步建立完善。
目前,公積金管理中心分散必須建成全國的住房公積金中心和規定全國統一的運作辦法,規定全國統一的繳存基數和繳存比例,資金要實施全國統一調度,以強化整體抗風險能力,與此相適應建立全國統一的住房公積金銀行,在執行政府規定的住房公積金金融業務業務的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與其他銀行相互扯皮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