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本鋼礦業公司,遼寧 本溪 117014)
在全球經濟不斷向一體化發展的情況下,我國也做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決策,而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必然會成為進行經濟轉變的重要載體。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并且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催生了更多的競爭對手,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加劇,需提升一切可能的優點,強化企業的生命力。成本管理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新背景下,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更多,競爭更加激烈,影響到企業生產從單純地增加產量與銷售擴大到企業的內部深層管理。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現階段,市場原料價格持續增長,企業的利潤被進一步壓縮,強化成本管理已經是勢在必行。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夠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加快資金的流通速度,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夠提高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同時,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的過程中還能夠提供市場信息的反饋資料,為管理者制定企業戰略目標提供信息支持,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十分重要。但是現在企業的成本管理中仍然存在的不少問題,需要企業加以解決并對進行優化。
我國長時間處于市場經濟,企業所受影響較大。在市場經濟下企業追求的是目標任務如何才能更早達成,強調的是速度與規模,對成本的管理不重視。即使是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還有不少企業的管理者有這種思想,將成本的管理作為企業生產管理的附加,沒有意識到成本的競爭已經成為了現在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
除了成本管理的意識淡薄外,還有不少企業的管理者對成本管理沒有清晰的認識。成本管理的范圍涵蓋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但是很多管理者將成本管理看作為生產材料的成本管理而忽視了生產經營中的其他環節,成本管理的理念過于狹隘。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因此,要使企業的發展符合市場的實際情況,就要先對企業的管理者和工作者進行成本意識、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訓。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以管理的創新代替資源的消耗。現階段很多企業的管理方法太過于落后,仍處于“高耗低效”的狀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國企業的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管理制度上稍微落后。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正是由于國際市場的發展而提出,我國的企業還難以適應。很多企業現在沒有形成健全的管理體系或者管理的手段比較落后。比如說在進行成本控制時,國外很多企業采用了責任成本法與目標成本法等先進的管理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還沒有在我國普及開來。另一方面,很多企業的成本管理是由會計部門兼職,通過財會工作方式來完成,管理方式不合理,將成本的管理變成了單純的“降低成本的管理”,無法對企業的經驗管理做進一步的提升。在當前的情況下,成本管理需要為企業提供及時、全面的市場信息以協助企業進行計劃調整,很多企業難以做到這一點。
完善的內控制度是促使企業各項措施在企業能夠被高效執行的保障,也是提高企業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健全的內控制度能夠幫助企業強化大型項目成本監控、提高日常的財務成本管理水平、及早發現企業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并促使工作人員保持較強的專業性。但是,在現實中,每年都會有各種經濟與管理的問題出現,究其原因,除了環境的因素與管理缺失外,內控制度不健全也是很大的促發因素。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因此,企業要想做好成本管理意識,首先要強化企業員工與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識。強化企業員工與管理者的成本意識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使企業的管理者與員工認識到成本管理對現階段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二是使企業的管理者與員工都清晰知曉成本管理的實際內容。在做強化成本管理意識的工作時,第一要強化企業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識。管理者是企業航行的掌舵人,是對企業的管理與經營手段做決定的關鍵人物。同時,領導的重視程度決定了下屬員工的重視程度,可以說管理者對成本管理的認識程度決定了企業的成本管理能否順利開展。企業的管理者要充分地認識到當前經濟形勢和政策法規的變化,結合自身實際認識到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需要面臨的發展轉變和成本管理在企業的轉變經營中對企業的決策制定以及提高效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果說現階段企業還可以勉強依靠資源的消耗占有市場,但是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展至后期,這種“高耗低效”式的發展方式必然被淘汰。新經濟背景下要求的是以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科技的進步與管理的創新來提升企業經濟效益。而意識的提升是這一切的前提,因此,企業要想在日后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就需提升管理意識。
管理者的重視程度決定了成本管理的能夠順利開展,而企業員工的認識程度則決定了成本管理能否真正的落實到實處。企業的員工是進行成本管理的主體,只有將成本管理的觀念銘刻于心才能化為自覺的行動。因此,企業要對員工進行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訓。培訓的內容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員工自身在企業成本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讓員工意識到在管理中的自我責任。
除此之外,企業管理者和員工還需要認識到成本管理的真正內涵,摒除過去狹隘的觀念。強化成本管理的意識能夠有效地促進成本管理的實行,能夠幫助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獲取更多的優勢。
健全的制度是企業各項活動進行的依據與準則。經濟背景以及市場已經發生改變,那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其中也包括成本管理制度。每個企業的情況各不相同,所需制度也有很大不同之處。但是不管是怎樣的企業,它的管理制度首先要符合市場需求。企業的各級管理者要充分地參與到制度的更新與健全中,調研市場發展情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與各項反饋數據對企業的管理條例進行補充與調整。
內控是督促企業各項經營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方式。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的問題早已經被提出,甚至在兩會上被作為專門的議題進行討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這一措施并沒有被有效實施,近幾年不斷有企業暴露出各種管理、經濟的問題。企業要認真地審視在內控工作上的不足之處,并健全內控體系,加大進行內控的力度。企業在健全內控體系時要注意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要設定合理的內控結構。企業要遵照《公司法》與其他各項法規結合企業的規章制度,建立起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以促進內控的有效運行。構建內控結構,選定內控人選時應當遵守職位不兼容與部門不兼容的原則。二是要建立起相應的企業文化。文化氛圍能影響人的觀念,促使行動的落實。三是改善人力資源的政策,進行有效的員工培訓或者人才引進。
企業的經驗中存有大量的隱性成本,但是這一部分極易被忽略。隱性成本主要有機制成本、機會成本、制度成本、摩擦成本等。隱性成本具有隱蔽性和潛伏性,可能很長時間才能顯現作用。同時,隱性成本也具有爆發性與放大性,一旦出現問題則基本上都會涉及極大的范圍且極其嚴重。進行隱性成本的管理非常有必要。因此,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的同時要將隱性成本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并給予與顯性成本同樣的重視程度。
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市場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要求都發生了變化,企業要想長久的生存必須要適應這種變化,對經營、管理方式都做出相應的調整,包括成本管理。企業的經營者要綜合市場情況,對成本管理做出補充與調整,使其適應市場變化的同時對企業的發展能夠起到促進作用。
[1]張青芳. 優化企業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J].現代經濟信息,2010(23).
[2]張小冬.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優化企業成本管理的途徑探究[J].時代金融(下旬),2011(10).